APP下载

丽江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问题的探讨①

2015-12-01刘信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丽江体育教师农村

刘信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丽江 674100)

1 丽江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问题剖析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但针对丽江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仍然存在某些严重问题亟待解决。

1.1 职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育专业生源素质居低不上,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丽江地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边缘化的状态一直难以扭转,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差的同时,体育专业素质也呈下降趋势已是不争事实。一部分生源因自身原因根本无法胜任体育教育,一部分因不喜欢选择改行,还有一小部分上本科、硕士等,努力“攀高”而“逃离”农村体育基础教育。导致了丽江地区农村小学体育专职教师缺失。

1.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观念难以转变

据调查得知,近些年丽江地区的体育教育生源学生即使从农村中来,也不愿回到农村中去。尤其是走出大山视野开阔了,更加向往城市生活,觉得读了大学就出人头地了,看不上农村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过不惯农村艰苦生活等都是他们不愿回去的理由。所以虽然近些年丽江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学生生源还行,但还是改变不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匮乏的现实。

1.3 地方政策上对农村体育教师重视不够

虽然每年对师范毕业生都设有特岗计划招生等政策,在一定程度改善了丽江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但是各毕业专业学生统一考试,对体育毕业考生不公平,本来体育专业考生因其专业特点,文化基础与其他专业相比就显得低些 ,在政策上不区别对待,忽略了专业特点,直接影响体育教育生源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即使是体育生源的考生还要努力去跟别的专业学生竞争上岗,去教语文数学,或附带体育课,基本没有针对小学体育教师设立专岗,这也是丽江地区农村教师招聘制度上的不健全,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

2 重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必要性

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体质从娃娃抓起”“树立终生体育意识”等时代的呼声,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对农村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提升农村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刻不容缓。

2.1 是青少年体质提升的需要

学校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兴趣引导的阶段,是否喜欢体育、能否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阶段,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抓好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工作,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是提升丽江地区青少年体质的客观需要。

2.2 是推进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2.1 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端正办学方向

从丽江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渠道来看,90%以上都是通过中等师范学校以及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的,面对这样的现状,独占优势的地方院校——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以及人才培养、就业服务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面向本地区进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是丽江地方院校的根本任务和办学方向

2.2.2 推进地方院校体育教师人才培养改革

随着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也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要求,所以必须根据丽江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需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校内外教育紧密衔接的教育培养模式,进而使为地方农村小学培养的体育教师能“学有所用,学能所用”。

2.3 是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需要

丽江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学历不达标,大部分都是中师毕业;二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中专学历的基本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教师,中青年体育教师很少或没有,出现断层现状;三体育学科结构严重失衡。基本都是语数外教师兼职上体育课,专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因此,重视和加强丽江地区农村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可以改善本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也有利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 抓好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策略与建议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抓好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可以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改善本地区青少年的体质。应该引起地方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3.1 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准确定位,为丽江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明确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职前培养的主体,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地方师范院校在农村教师培养方面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就丽江地区而言,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就应该担负起丽江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重任,根据丽江地区特色和区域特点,培养具有丽江特色的合格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

3.2 地方机制,为农村体育教师培养提供保障

地方政府层面上,应该高度重视农村体育教师的培养,尤其是丽江民族地区,因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靠营养餐去解决农村小学生体质问题已显得杯水车薪,针对改善青少年体质问题,大体提倡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开展阳光体育,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角色。丽江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招聘机制,执行生源地优秀体育专业毕业生与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签订劳动就业合同,直接安排到对应的农村小学任教,或者与地方院校联手委托培养,培养对象的学费由地方财政统一解决,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要完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等方面充分结合专业特点考虑。作为农村小学的学校领导,要对体育有真知灼见,积极引进体育教师,抓好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工作,积极引导体育教师进修、继续教育学习,与时俱进,引导新教师认真制定发展学生体质规划。

3.3 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为农村小学培养使用的优质体育教师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不断深化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为农村小学培养实用的优质体育教师。

3.3.1 体育课程设置

据调查得知,在丽江这个多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抵御等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一专多能”的要求,即有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小学生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喜欢体育,喜欢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还要有比较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胜任品德、科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重“实践”,轻“理论”;重“竞技体育”,轻“民族传统体育”的现象,从而导致体育课程结构失调,学科专业化太强,从而导致脱离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实际,专业培养与基础教育需要失调。因此,体育教师的培养要满足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彰显教师职业特色,适应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3.3.2 教学内容

在保证体育专业特点的前提下,面向农村体育基础教育,强化体育教师必备技能的培养,还应该结合民族区域优势,增设地方特色校本教材,传承与发展民族体育,引领民族文化,培养农村小学实用体育教师。

[1]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N].人民日报,2003-01-02.

[2]权玉萍,郑东方.从教师专业化角度探讨高师小教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6(18):71-72.

[3]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陈玉忠,徐菁.美国体育师资培训和管理的特色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5(9):59-60.

猜你喜欢

丽江体育教师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丽江三朵节
丽江的荒
云南·丽江
新农村 新一辈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谁说丽江是艳遇之城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