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2015-12-01杜遥捷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高校学生大学

杜遥捷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8)

大学体育不仅是我国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教学课程,同时,它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增强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的高校将大学体育作为大学课程教育中最不受重视的教学课程之一,更多的院校师生将大学体育看成是学生放松、娱乐的一门课程,除此之外,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在体育器材等体育教学配备上也存在严重不足等问题。正因如此,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而不断地下降。

作为我国高校来讲,我们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责任,同时,我们还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强健的体魄的重要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改变对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传统的认知观念,积极开展关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制度的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社会对于高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1 关于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以下4个方面。

第一,在高校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对于大部分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来讲,没有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大部分的院校往往是根据现有的体育器材的特点、以及各种的体育项目方面的技巧等,对高校学生进行课程教学,以传授基本的大学体育知识、以及基本的体育项目技能作为大学体育课程开设的重点。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高校考虑学生的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的进行周全的考虑, 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认知不足直接的导致了我国高校对体育教学不断的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的出现,这样的大学体育教学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形成,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存在课程内容繁杂的问题。在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体园项目过多但项目教学不精的问题,这样繁杂的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往往会使得高校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难于应对的情况,久而久之,使得高校学生出现发展不够全面等等的问题,同时,这样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也与我国体育运动的的发展过程严重不符。

第三,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传统化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的大学来讲,其大学体育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陈旧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以体育教学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体育项目、器材技巧的演示、学生进行分组的联系、以及教学评价为主线,虽然很大的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广大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其没有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周全的考虑,统一、死板、陈旧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没不能真正地培养大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这样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不能真正满足我国社会对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无法满足我国高校学生的通过体育来获得身心愉悦的需要。

第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体育设备是否完善是评判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丰富的体育器材、体育设施可以使得大学生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对体育器材进行选择,体育设施的不完善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对我国大学体育客户层教学的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关于我国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

我国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出发,进行全面的改革。

第一,优化我国大学体育课教学的教学目标。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课设的核心,高校应以“终身体育”,作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以“健康第一”作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通过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得高校学生的心理、心态等方面使得保持良好的状态。

第二,改革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通过改变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观念、以及改革体育教材、调整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等等的方式,来改善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比如,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班级统计等等的方式,对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兴趣展开了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课程的类型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尽量的减少体育基础知识讲解的课时安排,将更多的时间安排到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中去,尽可能地为高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课程、体育项目的选择,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教育统一教学的目的。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将健美操、拉丁舞等时尚的大学体育项目,以及潮流的排球、网球等休闲大学体育项目融入到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丰富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求知欲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实现了大学体育课程开设的最大价值。

第三,改革大学体育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比重。目前大多数的院校中,大学体育在所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是最小的,这样的教学课时设置,往往会使得学生产生“大学体育课程不重要”的错误认识,无形中减少了高小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改革高校体育,必须对对大学体育的教学比重进行改革,从而达到引起教师、学生重视的目的。在现有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下,唯有提高体育成绩在整个课程中的比重,才能引起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第四,改革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对于高校而言,应该改善这种传统以分数为标准的高校体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在考试的内容上、以及考试的形式上进行全新的改革。比如,高校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的程度等,列入到体育考核的标准中,在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竞技项目参赛的情况进行结合,对大学生的体育课程进行更加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此外,学校还应不定期地对大学的体育课堂、以及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并进行统计,从而达到严于监督的目的,从根本上是我国大学的课程教学得到有效的改善。

3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我国高校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服务;二是为高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服务。因此,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其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出发,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讲,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社会的发展与企业的需求为准,不仅要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方面的传授,同时,还必须将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来,在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过程中开展深入的研究,运用自己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育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 结语

在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在大学体育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以及健身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背景等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不断的改革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方式,来达到有效培养大学生的适应各种职业能力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张爱平,黄亮明,沈茂金,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1):118-124.

[2]唐静萍,唐峰.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50-151.

[3]肖平,余良华,顿中明.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5):98-101.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高校学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