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储备的主要因素分析

2015-12-01李康乐临海市回浦中学浙江临海317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耐力体能训练专项

李康乐(临海市回浦中学 浙江临海 317000)



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储备的主要因素分析

李康乐
(临海市回浦中学浙江临海317000)

摘 要:体能作为篮球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扮演着决定比赛胜负、运动水平高低、运动员伤病预防的关键角色。该文通过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储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为篮球体能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储备影响因素

篮球作为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项目,有着共性的项目特征,同时也有个性的特征。篮球从运动训练学共性角度来说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技术特点具有强调整体攻守效能,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1]。对于篮球项目个性而言,快速多变是灵魂,技术对抗是手段,速度力量是保障,投篮得分是目的。因此,这就对篮球运动员提出了更多的体能要求,如: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高密度性、长持久性和强对抗性等。

长期以来在篮球项目中,最困扰青少年提高的不是技术层面问题,而是体能储备情况。大多数基层教练员对篮球体能发展的概念还十分模糊,意义与目的的重要性达不到一定的高度,这势必会将篮球体能的作用无形的缩小,导致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研究篮球体能储备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是篮球工作者和教练员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专项技术下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因素

谭联斌,王宝成,黄黎等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文章说,篮球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攻守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强对抗性的体能、技能类项目,“认为体能水平构成因素分为4类,分别是专项速度,整体力量,运动耐力和心理机能[2]”。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协会著的《NBA体能训练》一书提出,体能训练的内容有力量训练、弹跳力训练、速度训练和灵活性训练[3]。王保成等人对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力量训练的系统观和整体观,提出了篮球应偏重采用“力量性”和“速度性”力量训练[4]。总之,篮球项目是一个集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为一体、交错出现的项目,它在不同情况下需要表现出不同的体能储备。如今,随着篮球的发展与提高,按照体能的表现特征分,体能有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这五大子项能力,而这些子项能力之间是具有相互迁移的特性的[5]。

篮球技术动作复杂多变,融合了各种形式的跑、跳、投、加速起动/减速、无球滑步防守、急停/急起、转身、跨步等各种动作,这就需要一定的体能基础作为支撑。有研究表明,一场比赛出现的不相同动作多达上百种,这就对运动员在做出动作时,提出了很高的体能储备要求。比赛的水平越高,对体能的正相关要求就越高。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由专项速度、整体力量、专项耐力及心理机能构成。

专项速度:专项,就是比赛中出现的技术动作。专项速度应具有应变能力(变向、变速)、节奏感和突发性的专项特点。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必须符合比赛攻与防的要求,才能保证技战术的发挥。

整体力量: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身体直接参与对抗的保证,是代表一个队伍“装备”先进的表现,是专项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技术掌握与完善的基础。篮球运动员应具备高度发展的、全面的力量训练水平,特别是对上下肢、腰腹核心以及具有稳定作用的小关节(如脚踝)都应进行专门的、全面的力量强化训练,同时还应对肌肉爆发力、耐久力和最大力量结合进行训练。

(1)进攻中力量的表现:进攻技术主要分为两块:一是在有球情况下,二是在无球情况下,例如无球跑动、快打反击、传接球、运球、投篮、抢篮板以及身体对抗。比赛中,在对手的严密防守、冲撞之下,要完成一个有效的进攻动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腿部爆发力,腿部的肌肉纤维要瞬间从初始状态突升到快速收缩状态,产生强大的力量流,使身体移动快速连贯、动作有效。其次,上肢力量特别是前臂、手腕手指的力量决定传球和投篮的质量,尤其是长距离的传球和投篮。再次,强健有力的腰腹力量是衔接上下肢的中枢力量,是动力链传递的“中转站”,关系到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在身体对抗、跳起投篮、空中抢篮板、空中补篮、闪躲对手时的作用体现地十分明显。此外,足弓的弹性力量和踝关节的韧带力量,是多面进攻的重要支点,多面化进攻是依靠出色的弹跳力来维持的。

(2)防守中力量的表现:防守技术主要是在对手持球进攻条件下无球的防守,包括移动/顶靠移动、抢打断、封盖、抢篮板以及身体对抗等。对进攻而言,防守始终是被动的,但现代篮球中也提出主动积极地去防守,预判对手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动作。防守方由于不知道接下来出现的情况,所以对防守方的身体要求比对方紧张,腿部和腰腹力量消耗会更多,体力下降也快。比赛进入最后几分钟时,体力与力量消耗巨大,力量就是决定比赛最后阶段对抗胜负的关键。

(3)运动耐力:大强度、长时间从事专项活动的能力,篮球运动员整场的平均心率为120~190次/分,在比赛中运动强度表现为大、中、小相互交叉,且大、中强度突出。一场比赛中,用于大强度的进攻对抗的时间约为6分钟,占整场时间的15%;用于中上和中等强度的进攻与防守对抗的时间约为14分钟,占比赛时间的35%;其余时间用于中低和低强度的防守和休息。其中全场不断往返的跑动耐力、快速摆脱防守队员抢得有利的机会位置以及不间断强施压的防守是耐力训练的主要任务。

(4)心理机能:意志品质是指对抗难以忍受的疲劳感以及对逆境中的落后所产生的强烈的求胜欲望的考验,是心理机能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篮球比赛中,体能需求可以概括为“更快、更高、更全面、更持久”。“更快”是以最短的时间,争取空间并能投篮得分的有效手段;“更高”是为了更好地占有制空权;“更全面”是随着篮球运动技术理念的发展,向着高水平迈进;“更持久”则表现在水平不断提高,对抗不断增强下,对队员打满四节比赛约耗时两小时的一个严格考验[6]。

2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储备现状及训练建议

2.1现状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敏感时期,在这个期间接受篮球训练,要注意训练方法手段与负荷量的控制情况。在篮球对抗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对待篮球青少年,力量需要从基础肌肉耐力与肌肉基本力量出发,对于最大力量与爆发性的力量要做到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由于青少年处于12~18岁之间,年龄越小越不适宜进行长时间

2.2建议

(1)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有别于成人训练,要进行区别对待,应当结合篮球专项特点进行训练,定期进行体能指标测试并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做到计划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实效性以及攻击性。

(2)青少年篮球体能储备还应当细化到技术环节中,力量训练要根据进攻与防守同步性进行训练,速度耐力要根据比赛规则要求进行训练,定期组织篮球比赛,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进行训练,提高适应比赛能力以及比赛中临场应变能力。

(3)基层篮球教练员缺乏现代篮球运动理论知识,对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不能全面认识,在技能和战术训练上过度关注,而忽视或减弱体能训练的系统规划,建议从思想层面以及理论实践层面加强体能的摄入。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配备具有专业体能知识的教练员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51-254.

[2]潭联斌,宝成,黄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讲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28-29.

[3] 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员协会著.孙欢,译.NBA体能训练.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4]王保成,等.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13):38-46.

[5]刘庆山.体能训练基本理论[J].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6]王卫星.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7]李晓雯.苏州市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疲劳与焦虑的干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8]于少华,程东美.用科学的理念指导青少年篮球训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2):61-64.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5(a)-0021-02

猜你喜欢

耐力体能训练专项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