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教学浅探

2015-11-30伍华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教学案例

伍华华��

[摘 要]地理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多数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而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把生动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用简单的结论取代。其实,这三个维度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

[关键词]过程 方法 课程目标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120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逐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

这里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的认知、思维、心理、行为等经历。不能理解为是教师的引导、启发等教学过程,而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一种仿真,是学生的认识、搜集、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和行为过程。因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当然,这一系列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适时点拨和组织掌控。“方法”也非教学方法,而是研究地理科学的基本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学习,地理科学方法主要涉及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等。由于课时少,教学任务重,教师很多时候都直截了当地告知学生结论,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案例一】《地图的三要素》中比例尺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及内容详略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不同的比例尺承载地理信息的差异。广东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这部分内容中给出了三幅图幅相同但实际范围和内容信息不同的广州市区局部地图,旨在通过比较和分析体会并归纳不同大小的比例尺的功能差异。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告知结论: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学生有觉得枯燥乏味恹恹欲睡的,有觉得似懂非懂云里雾里的,之后的习题检测更是千头万绪,不知所措。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更不会迁移到其他具体的情境中。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自行逐步探究:(1)图2.16-A、图2.16-B、图2.16-C三幅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2)如果老师首次到广州,要寻找越秀公园,你推荐哪幅图?为什么?(3)老师已经到了越秀公园大门口,想进去游园,你推荐哪幅图?为什么?(4)有1∶50000、1∶500000、1∶5000000三个比例尺如何匹配给这三幅地图?(5)总结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实际范围及反映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三者间的关系。(6)说说你对不同大小的比例尺的功能有何认识?

如此,学生在针对“不同的比例尺承载信息的差异”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了解并体会了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确定并提出主题—自制或寻找搜集利用图文资料—观察、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交流看法,相互补充。时间在快乐而紧张的氛围中流逝,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训练,思维在分析与思考中逐步发展,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

【案例二】中国自然环境中《气候》教学重难点之一“季风气候显著”的教学。理解中国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大。大部分教师会用图示加解说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学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记忆的层面,未能真正理解。来看下面片段:

师:为什么我们这里夏热多雨,冬冷少雨?

生:因为冬夏吹的风不同。

师:为什么不同的季节盛行的风会不同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准备好了两个烧杯,分别盛了半杯沙子和半杯水。一个加热灯,两个测温计,一些小冰块,一张实验观察记录表。

教师打开光照加热灯,同时对着烧杯中的沙子和水进行加热,学生等待的同时阅读实验观测记录表,准备填写实验观测结果。4分钟后,指名学生上前观察沙子和水中温度计的读数,大家同步记录。然后用同样多的冰块分别倒入沙子和水中,搅拌均匀。3分钟后,指名学生上前分别观察沙子和水中的温度计的读数,大家同步记录。实验完成后,学生对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加以分析、比较、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沙子升温快,降温也快;水升温慢,散热也慢。

继而进行知识的迁移,同样在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冬季和夏季时,它们的气温又有怎样的差异呢?……

以上片段用时10分钟左右,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思维处于紧张的状态,且认识了实验法的运用及操作过程“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准备实验—实验实施—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理解了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高质量的落实,地理实验的方法和过程也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并验证知识的意识都有较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教学案例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准确理解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方法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全班同读一本课外书的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