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接受美学看中学语文教学

2015-11-30朱素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创设情境初中语文

朱素芳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是符合严格意义上的接受美学模式,但接受美学在语文教学中发生了扭曲。教师在语文课上以文学欣赏的形式,用情境式的陶冶教学,将美感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接受美学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07

接受美学认为,作者受生活中美的感染产生创作冲动,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出来,或者是为了给他人以经验和智慧,便成为艺术作品。作品中凝结了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思想感情,成为与接受者沟通的喜怒哀乐,从而形成美的享受。而接受者本人经历情感的丰富程度、阅历的高低,影响接受者对作品中美的理解和把握,对于带来强烈震撼的作品,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创造和升华,获得愉快和享受。作者—文本—接受者模式,成为文学传播学到文学接受美学的总模式。

从接受美学来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和课文成为学生的文本,学生是接受者,中学语文教学应该说是完全符合严格意义上的接受美学的模式。而实际中学生对美的接受却很少发生,接受美学在语文教学中发生扭曲,原因何在?

首先,或者说最根本的原因是接受者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文化水平不够,无法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学生的文化知识、阅历都不够,在十种接受前的心理准备中,他们哪一种都不属,至多属于“随便翻阅”这一类。而他们却对电视剧,尤其是武侠电视小说很感兴趣,属于那种低层次的接受者。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选择的是经典名著或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东西,这些作家对社会的认识、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对人性的把握是一般成年人难以企及的,而他们将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体会、观点融入作品中,是未成年的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想象的,常常无法体味到作家那种超文本的情愫。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而接受者的心理准备和经历影响其对课文中美的欣赏和感受。

其次,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字词的掌握,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考试无法操作,所以有些高中阶段的文学欣赏选修课干脆上成了语文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成为学生掌握字词篇章的载体,而不是以欣赏为目的,这就决定了中学语文课不是文学欣赏课。

尽管如此,但有时教师在语文课上以文学欣赏的形式,用情境式的陶冶教学,让学生在美感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将美感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下面以《春》为例。

一、字斟句酌,欣赏语言美

人们常把字词教学误解为会读会写就行了,这样纯工具的教学,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更谈不上产生感情引起共鸣,但如果把思想内容包含在语言文字当中,赋予它生命力,就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对文中“脚步近了”,教师可让学生议论为什么用“近了”,如果换成“到了”“来了”行不行?通过比较和讨论,学生明确“脚步近了”表达春天脚步轻盈,充满生机与活力,似一位美人款款向我们走来,如果换为“到了”“来了”则没有咀嚼意味。通过这一剖析,学生体会到了春天的美。

二、创设情境,鉴赏语文美

没有情感的体验,就没有美的创造,也没有美的欣赏。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常常要以文中的形象为媒介,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体验。如《春》一文中教师朗读课文,配上一段优美的乐曲,再加上抑扬顿挫、娓娓动听的富有表情的朗读,于是那生机盎然、百花争艳的春之美景便呈现在学生脑海中,学生自然被作品中的形象牵起情思,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一般只在某些文章中运用效果较好,有些课文的效果却不好,并且在运用此法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师首先要认真理解和掌握教材。教师本人对文学作品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决定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多少。所以说,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必须有再创造,先理解课文,然后创造出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情境,从而形成学生接受的文本——教师的语言、创设的情境等。从这方面来说,教师参与接受的全过程,从接受者过渡到创造者。

2.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将接受者学生考虑进去,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背景知识、心理特征、文化层次等方面的问题。教师的讲解应通俗易懂,不能故弄玄虚,使学生云里雾里。

3.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还要注意与学生对话,接受学生的反馈,在这一点上,教师情境教学中的反馈要比作者接受读者的反馈方便直接,而且教师在收到学生的反馈后能及时改变情境,改变学生接受的文本,这是任何作者都无法做到的,也无法在其他作品中反映出来。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不是真正的文学欣赏,而是按“作者—作品—教师—讲课—学生”这样的模式进行的,其中教师是这个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积淀和理论修养,才能提高鉴赏水平,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学生接受文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创设情境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