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生态功能分区分析

2015-11-30胡焕香张敏王茂师严志朝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生态文化生态修复生态文明

胡焕香++张敏+王茂师+严志朝

摘要 本研究以贵阳市观山湖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例,对林业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功能布局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将研究区划分为西北部生态保育与生态产业发展区、中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东南部城市林业发展区三大林业生态功能区,并在对各功能区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规划方向、制定相应的规划任务、采取相应的重要行动,以期为贵阳市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建行动以及制定林业相关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林业;生态文明;生态修复;生态产品;生态文化;功能分区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166-03

Analysis on Forestry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Taking Guanshanhu District of Guiyang City as an Example

HU Huan-xiang 1,2 ZHANG Min 1,2 WANG Mao-shi 1,2 YAN Zhi-chao 1,2

(1 Guizhou Forestry Survey and Design Co.,Ltd,Guiyang Guizhou 550003; 2 Guizhou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Abstract The paper had a useful discussion about the principle of forestry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 and functional layout,taking Guiyang Guanshanhu county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area was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functional areas of ecological forestry:northwester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areas,cent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s and southeastern urban forestry development zon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ach functional area analysis,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 planning direction,developing appropriate planning tasks and taking important actions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reference for the creating action of Guiyang“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odel city”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plan.

Key words forestry;ecological civilizat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eco-products;ecological culture;functional area

党的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提供生态产品的关键以及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和重要阵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国很多省市县为加快当地林业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陆续编制完成了林业推进生态文明规划[1-5]。因此,科学合理地划分林业生态功能区[6-7],不仅能为区域编制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对于有效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锋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关于林业生态文明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大多是单方面地针对林业生态[8]、林业产业[9-10]或者林业生态文化[11-12]的研究,而关于综合考虑林业生态、林业产业、林业生态文化三大要素,对林业生态功能分区的研究却比较罕见。观山湖区是贵阳市新成立的一个市辖区,也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先行区,充满活力与朝气,发展空间广、潜力大、后劲足,对观山湖区的林业生态功能分区进行研究,探讨林业生态、林业产业以及林业生态文化的合理布局,以期为观山湖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有效指导和推进区域林业发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发挥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观山湖区成立于2012年11月,隶属于贵州省贵阳市,地处贵阳市西北部,东临黔灵山脉,南接三桥马王庙片区,西靠清镇市,北与白云区相接。该区下辖3个乡镇:百花湖乡、金华镇、朱昌镇,9个社区服务中心,39个行政村,国土面积约307 km2。区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森林资源相对丰富。区内拥有百花湖风景名胜区、观山湖公园、十二滩公园、朱昌营盘坡城堡、灵永寺、东林寺、观音庙等旅游资源。

2 指导思想与原则

2.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生态文明全国示范城市先行区为契机,依托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举办地的优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民共建共享为总依托,以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为重点,着力构建完善的生态修复工程体系、发达的生态产品生产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以及全面的支撑和保障体系,为贵阳市观山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先行区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endprint

2.2 分区原则

(1)坚持生态修复,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扩大森林、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及森林抚育经营工程,着手美丽乡村绿化建设工程,开展工矿废弃地治理工程,努力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坚持兴林富民,构建完善的生态产品生产体系,不断挖掘林地、物种资源、林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需求。

(3)坚持因地制宜、注重质量,转变发展方式,从数量扩张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更加注重综合效益。积极保护现有林业资源,通过示范带动,打造精品工程,提高造林质量;强化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林业产业发展质量。

(4)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文化深入人心。

(5)坚持与其他规划衔接,加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观山湖区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实现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多规融合”,推动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转化和落实。

3 功能布局

综合考虑多重因素,一是在确保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辨证地处理好生态修复、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文化传播的关系,强化支撑与保障能力建设,建立科学的运行、调控与管理系统,以维护观山湖区林业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二是坚持自然生态化,重视和强调饮用水资源保护,加大生态能力建设,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整体协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和空间,营造一个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多效益兼顾的林业生态文明网络体系,以维护观山湖区的生态安全;三是将森林引入城市,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构建以森林保护小区、森林文化广场、湿地公园、植物园等为主体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弘扬森林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扩大观山湖区的影响力;四是功能区的划分尽量以乡镇界、村界或者比较明显的山脊为边界,以便于相关规划内容的实施与管理。因此,将观山湖区分为西北部生态保育与生态产业发展区、中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东南部城市林业发展区三大林业生态功能区(图1)。

3.1 西北部生态保育与生态产业发展区

范围包括百花湖乡的哪噶村、温水村、杨庄村、下麦城村、坪山村、谷腊村、上麦城村、盘龙洞村、三堡村(部分)、云归村、萝卜哨村以及朱昌镇的赵官村和郝官村,共涉及13个村,区域国土总面积8 288.6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27.0%,森林覆盖率58.7%(不含四旁树折算面积)。该区域内有九龙山脉、猫跳河水系和鬼斧神工的钟乳石景观,山高坡陡、河谷深切,部分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生态区位重要,是观山湖区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此外,该区域以农村人口为主,坡耕地资源丰富,也是发展生态产业的主要区域。

规划方向:一是强化森林保育,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管护好现有森林的基础上,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改善森林资源质量,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森林的综合防护效能和观赏价值。二是有效利用现有耕地资源,建立以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为主的、多种模式相配套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拓宽生态富民渠道,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充分利用该区九龙山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盘龙洞村的喀斯特溶洞景观,开发建设特色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生态文明示范村(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生态旅游,增加生态文化载体。

规划任务:①生态修复工程体系: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抚育经营工程,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加大对九龙山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盘龙洞和云归等村寨美丽乡村绿化工程。②生态产品生产体系:开发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品;发展林业特色优势资源产业。③生态文化体系:依托喀斯特溶洞景观和九龙山脉的红山茶景观等载体宣传生态文化,打造九龙山生态文化展馆。

重要行动:林业生态文明示范村(寨)创建行动、猫跳河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行动。

3.2 中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范围包括百花湖乡的竹林村、街上村、毛栗村、三屯村、三堡村(部分)、石操村以及朱昌镇的长冲村、茶饭村、朱昌村、金钟村、麦乃村(部分)和高寨村,共涉及11个村,区域国土总面积6 453.9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21.0%,森林覆盖率38.7%(不含四旁树折算面积)。该区地形复杂,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天然次生林较多,湖内部分山体岩石裸露严重,林种结构、林龄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较低,难以发挥森林的防护效能,生态环境脆弱,对百花湖饮用水源安全及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较大的威胁。

规划方向:一是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山区生态体系建设,注重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力加强对天然林和公益林的保护,尽快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有效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逐步改善百花湖的水源和水质,最终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确保区域生态安全;二是实行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快治理速度和提高治理质量;三是结合森林资源结构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拓展林业可利用空间,在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的基础上,在非一级水源区适当发展以特色林果、观光果园、森林游憩为主的林业产业;四是推进百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美丽乡村绿化建设进程,积极申请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基地,传播生态文化。

规划任务:①生态修复工程体系: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抚育经营工程;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加大对百花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环百花湖美丽乡村绿化工程。②生态产品生产体系:开发湿地公园的旅游产品;适当发展林业特色优势资源产业。③生态文化体系:依托百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倡导以本土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endprint

重要行动:百花湖饮用水源保护行动。

3.3 东南部城市林业发展区

范围包括金华镇的所有村寨、朱昌镇的窦官村、石头村、麦乃村(部分)和碧海、世纪城、金华园、新世界、逸景、会展城6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以及金源、金麦、金岭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共涉及15个村和9个社区,区域国土总面积15 952.5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52.0%,森林覆盖率8.0%(不含四旁树折算面积)。该区域国土面积较大,是观山湖区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以建设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可绿化用地规模有限,工矿废弃地较多,城市森林总量不足,植物配置和结构层次单一,随着城区不断地开发建设,该区的土地资源日趋减少,森林资源将会更加贫乏。该区域内湿地资源主要有观山湖和十二滩水库,森林资源主要有百花山脉、黔灵山脉、东林寺常绿阔叶林、将军山常绿针叶林和石林公园内的喀斯特森林等。此外,该区域内路网架构发达,贵遵、贵黄和贵阳环城高速,321、210国道以及陆续建成通车的高速铁路均在此处汇集。

规划方向:一是加强生态人居建设,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生态文化宣教,积极保护、充分利用和适当改造自然景观资源;二是以湿地景观、森林景观和喀斯特景观为主体,开发高品味的人文景观资源,建设观山湖省级湿地公园、十二滩湿地保护小区、东林寺常绿阔叶林保护小区和将军山森林文化广场,适当建设具有森林特色的娱乐项目并积极开发具有森林特色的生态文化载体,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三是对区域内所有工矿废弃地进行复绿治理,恢复植被景观;四是实施立体绿化,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见缝插绿,借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弥补地面绿化的不足,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五是对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可视范围内的主要山体进行绿化、美化,将百花山脉和黔灵山脉建成展示观山湖区绿色形象的生态景观廊道,把该区建成集森林旅游、科普研讨、休憩娱乐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回归自然”的需求。

规划任务:①生态修复工程体系: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抚育经营工程;建立省级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各1个,加大对观山湖、百花山脉和黔灵山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朱昌镇和金华镇等美丽乡村绿化工程。②生态产品生产体系:开发湿地公园、喀斯特公园、植物园的旅游产品;扶持并发展林产品加工产业。③生态文化体系:依托各类公园、东林寺等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生态文化示范基地。

重要行动:金华植物园建设行动、百花山脉和黔灵山脉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示范行动、将军山城市森林文化广场建设行动。

4 结语

林业生态功能分区是实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研究和编制区域林业相关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贵阳市观山湖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例,从观山湖区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林业资源现状、自然条件以及乡土特色文化等,运用风景园林学、规划学、管理学、旅游学、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对研究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林业生态功能分区,在研究区着力构建一个林业生态功能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指导观山湖区的林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5 参考文献

[1] 罗贤宇,郑珠仙,曾丽萍.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13(1):89-94.

[2] 胡焕香,佘济云,张敏,等.基于小班尺度的宁远河流域森林健康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2):182-186.

[3] 陈绍志,周海川.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定位与实施路径[J].中州学刊,2014(7):91-96.

[4] 胡焕香,张敏.贵阳市观山湖区生态文化建设探讨[J].热带林业,2015,43(1):22-25.

[5] 张敏,胡焕香.贵阳市观山湖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SWOT分析[J].热带林业,2015,43(1):30-32.

[6] 李艳梅,曾文炉,周启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2):3101-3108.

[7] 蔡佳亮,殷贺,黄艺.生态功能区划理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30(11):3018-3027.

[8] 郭鹏飞.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林业生态建设[J].甘肃林业科技,2009,34(4):6-9.

[9] 奉钦亮,张大红.我国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95-100.

[10] 郭承龙,郭伟伟,郑丽丽.林业产业链的形成机制探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9,29(1):56-60.

[11] 张昶,王成.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的作用[J].林业经济,2014(1):22-25.

[12] 古琳,王成,黎燕琼.广安市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1,9(6):1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文化生态修复生态文明
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