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2015-11-28武志军

中国品牌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强国重点

本刊记者 武志军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本刊记者 武志军

5月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揭晓: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在九大战略任务和重点中,专门提出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中国制造业既面临着高端的堵截与发展中国家追赶的“前后夹击”等诸多挑战,也面临着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制造业变革。金融危机后,西方工业大国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期保持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优势地位。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促进制造业发生重大变革,引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和加速更迭。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应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产品质量不高,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牌附加值低,质量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低,部分企业质量责任意识淡薄等,已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方面,《中国制造2025》要求,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 建设重点产品标准符合性认定平台,推动重点产品技术、安全标准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普及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示范推广。加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安全培训、诊断和辅导活动。

加快提升产品质量 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针对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食品、药品、婴童用品、家电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大力提高国防装备质量可靠性,增强国防装备实战能力。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政策规划体系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关系民生和安全等重点领域的行业准入与市场退出管理。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健全质量信用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将质量违法违规记录作为企业诚信评级的重要内容,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建立区域和行业质量安全预警制度,防范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严格实施产品“三包”、产品召回等制度。强化监管检查和责任追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及节能标准。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建立一批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标准,提升与制造业相关的国家量传溯源能力。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构建国家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鼓励建立专业检测技术联盟。完善认证认可管理模式,提高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有效性,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健康发展,提升管理体系认证水平,稳步推进国际互认。支持行业组织发布自律规范或公约,开展质量信誉承诺活动。

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健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制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加速我国品牌价值评价国际化进程,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中国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树立中国制造品牌良好形象。

链接:

《中国制造2025》

从今年两会首次亮相就开始备受关注,到如今正式揭开其神秘面纱的《中国制造2025》不仅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更给出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的路线图。这份寄托着制造业强国梦想的行动纲领由工信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国家质检总局高度重视编制工作,积极配合工信部起草制定《中国制造2025》,从质量、标准、品牌、信用以及质量基础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基本方针、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战略支撑等政策措施。

《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建设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的时间表,提出到2025年,缩小差距,重点突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第二阵营;到2035年,巩固地位,提升层次,站在世界制造强国第二阵营前列;到2045年及建国100周年时,创新引领,实现跨越,成为世界一流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

在设定时间表的同时,《中国制造2025》还包括发展形势、总体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战略支撑等内容。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强国重点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重点推荐
秦晋争霸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