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村落的“大空间”与“小空间”

2015-11-26亢晨力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街巷民居村落

摘要: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资源。每个地区的传统村落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艺术和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很容易被忽视,本文结合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浅析传统村落中大空间与小空间的形成和大空间与小空间相互关系,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发展。

关键字:传统村落 空间 保护 发展

一、空间形态在传统村落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程中更多的保护内容向村落的传统建筑保护和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倾斜,在传统建筑部分要做传统建筑分布、年代、高度、质量、结构、风貌、分类保护规划图等图纸;在历史要素部分要做村落历史环境要素分布、保护规划图等相关图纸,而在传统村落空间部分要求做出村落肌理与历史街巷分析图和传统街巷保护规划图,从整个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成果中看,与传统村落空间分析和保护发展方面的内容所占的比重甚小,就整体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而言,村落的空间的分析与保护规划是整个村落中的隐含的一条主线,是传统村落赖以生存的一部分,所以在今后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中应逐步加深对村落空间的认识,更加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二、村落空间的形成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是各个地域各种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在传统村落大环境里,居民个体的建筑空间与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空间,构成民居所形成的小空间,村落中的个体民居小空间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村落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整个传统村落大空间,民居建筑小空间与乡土村落大空间,同处于同一母体即乡土村落生态大空间之中,传统村落乡土聚落大空间形成原则上不能破坏乡土生态的大环境,应与乡土生态环境协调共生,并改善乡土生态环境[1]。

探析传统村落的大空间与民居小空间之间的关系,包括民居小空间与传统村落大空间的关系,及相邻民居小空间之间的关系。民居空间与传统村落乡土聚落空间的关系,体现在整个传统村落乡土聚落空间的系统格局上。相邻个体民居空间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乡土聚落空间的形态格局上。

(一)大空间与小空间的关系

1.放射式

村落公共区域的大空间一般位于村落的中心节点部位,周边道路呈星状向四周发散,道路周边的各个民居小空间与村落大空间为向心式布局,各个民居之间的关系主要呈现出并联,民居成片规模化发展,民居小空间与村落公共区域大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强,大空间集聚性强容易形成主题空间,同时民居小空间与村落公共区域空间的关系可能会因为距离远近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等级的强弱关系,可根据各民居小空间的不同定位其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这些空间与居民的繁衍生息密不可分。

2.线条式

线性的空间关系有很多种,分布也相对较为灵活。(1)村落公共区域大空间在村落的一侧形成;(2)位于沿水岸一侧;(3)位于线状延伸的道路一侧;(4)位于村落的主入口处;(5)位于村内道路的尽头;(6)位于村落中部节点;(7)位于村落主要景观部位。其以上形式依托的主要道路只有一条,各民居小空间位于主道一侧或两侧,这时道路边上的各个民居小空间与村落空间关系为线性布局,各民居小空间表现出串联关系。这时的公共区域大空间应有效利用村落内有限的公共景观资源,各民居应协调好互相依存的空间关系,将公共景观资源利用发挥的到极致,这种空间形式也可以定位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3.散点式

散点式主要的优势是村落内公共区域的景观资源较为充裕,但连通性较差,村落公共区域空间不是很成熟,各民居小 空间之间的关联性较弱。散点式的布局在以后的发展中,会出现向放射式和线条式发展的趋势[2]。

(二)小空间之间的关系

1.分散式

这种民居小空间是取决于村落的地形地貌,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各个民居小空间之间的联系最弱,不易反映出的村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村落大空间的形态。

2小组团

这种形式主要是依靠村内的道路、河流而形成的一种小型的民居小空间组团形式,组团内的各个民居相互毗邻,空间的关联性强,这种形式的空间能较弱的反映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村落的文化。

3大组团

大组团是由几个或多个小组团组成的一个大空间,大组团的发展呈现出大片的成区域的,既有民居小空间的特点又有大空间的形态,有良好的集聚性更容易反映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村落历史文化。这样的空间形式才能更好的得到保护和发展,空间资源集中,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会集中不会造成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的闲置或浪费。

三、对传统村落空间的保护

1、从大空间来说要从整体环境层次出发严格控制村落内建设用地的增加,并对其周围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和保护,以延续村落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山水田园景观大空间。

2、从村落形态空间控制,要保留村落原有街巷自然肌理和空间尺度。

3、要维持主要街巷的视觉通畅及原有村落轴线格局,严禁在公共空间两侧增建大体量建筑。

4、拆除主要街巷两侧的临时建筑,改为绿化用地和休憩活动、公共交流空间。

5、对村落内重点街巷不允许任意改造。

6、在村落中新建建筑特别要注意控制新建筑的体量与尺度,在细节的整理与缝合中要注意维护村落空间的丰富性与连续性。

7、村落应保留街道与巷道的曲折、多变的线性。

8、对村落街巷街道两侧建筑高度、街道宽度及高宽比例进行控制。

9、保留并增设街巷中的公共停留空间节点,增加绿化美化设施。

四、结语

对空间形态的保护和发展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民居小空间的形成和发展是大空间环境形成的前提,大空间对小空间的融合和引导,是小空间发展的重要保证,小空间对大空间的顺应,是大空间得到提升的根本,只有大空间和小空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发展[1]。

参考文献:

[1]常征征.传统村居聚落空间的保护与优化[期刊论文]-城乡建设2014(9)

[2]魏旭红,于川江.基于公共空间视角的历史文化村落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小城镇建设 2011(4)

[3]许怡.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思路探讨--以红河州建水县苍台村为例[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15(14)

[4]李欣,单鹏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延续[期刊论文]-小城镇 建设2011(3)

作者简介:亢晨力(1990-),男,汉,陕西宝鸡,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街巷民居村落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边走边唱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雨中的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