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清末民初戏曲改良运动

2015-11-26焦敬超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清末民初

焦敬超

摘要:渊源流长的中国戏曲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和感情,它既可以高居于庙堂和艺术盛殿,让人类最优秀的文人拍案叫绝,也可以深入到穷乡僻壤,让目不识丁的乡民们如醉如痴。但1840年鸦片战争的到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这一现实深深地刺痛了国人。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在继承中国古典戏曲的基础上,对传统戏曲的内容、角色、舞台艺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革新,希望以诗、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为媒介,向民众输入西方的民主思想,振作国民精神,铸造新的国魂。

关键词:清末民初;知识份子;戏曲改良

戏曲改良运动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戊戌变法至 1904 年, 这一阶段以梁启超为代表, 主要宣传维新思想,即改良腐朽的官僚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广泛接触到西方文化,希望借用外国的人和事来描绘中国的社会现状;借用身着洋装的外国人,唱着中国经典戏曲里的唱词,唤醒民众;借用戏曲呈现的舞台效果,形象生动地反映时代的心声。

继梁启超之后,以柳亚子为代表的一些文人纷纷撰文参与讨论戏曲改良运动,共同为戏曲改良出谋划策,擂鼓助阵,掀起了第二次戏曲改良运动,即1904 年至1911年。1904 年9月,柳亚子、陈去病、汪笑侬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其中,柳亚子在该杂志中, 明确提出通过戏剧改良唤醒中国国民的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 推翻清朝的黑暗统治, 建立共和国的民主思想。

知识分子对戏剧的创作主要以民族主义为核心、以西方戏剧为榜样,戏剧中的主角也相应地从传统戏曲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变为具有革命意识的知识分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戏曲的走向。

(一)戏曲题材

题材的选择不仅是对作家创作精神的诠释,也是作家文学观念的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戏曲内容以神仙鬼怪、富贵功名、寇盗、男女私情为主。晚清以后的作品,题材的选取分为两种:一种是借鉴外国人民通过革命,使国家走上独立民主的历史事件,以激发中华民族的士气,如:法国大革命的《断头台》、俄普奥瓜分波兰的《波兰亡国惨》等 。,另一种是借歌颂古代民族英雄事迹和古代国家兵强国胜、四方归服等故事,宣扬爱国热情、唤醒国人的作品,有描写文天祥的《爱国魂传奇》、岳飞的《黄龙府传奇》等。这一时期的戏曲作品, 曾被郑振铎誉为:“ 激昂慷慨, 血泪交流, 为民族文学之伟著, 亦政治剧曲之丰碑” 。

(二)戏曲角色

如何使戏剧角色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使其在舞台上长久不衰, 是中外戏剧家一直追寻的问题。如何创造出高度个性化、富有生命力的戏曲角色,并通过戏曲角色传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也是戏剧家最关注和重视的 。

戏曲改良运动为知识分子与戏曲艺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两个群体在文化上开始了真正的沟通。当革命知识分子走进戏曲艺人时,情况远非他们想象的简单,由于戏曲艺人长期生活在不平等封建社会里,加上统治阶级对他们的奴役与迫害下,使戏曲艺人,对身家以外的事情淡之漠然,特别是涉及国家政治方面的大事时,不仅漠不关心,还避而远之。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国人的冷漠,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因而,革命知识分子在改良戏曲的同时,决定首先改造艺人,重塑戏曲艺人的灵魂,尤其是在民主意识教育方面,知识分子更是不遗余力。一方面,努力提高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 让他们懂得自身的重要性,并且加强对他们的训练,提高其文化素养。使其真正的成为戏曲改良的执行者。另一方面,在新戏中向观众宣传民族独立意识和自由、平等思想,随着艺人在此戏中的排演,逐渐在艺人中潜移默化地扩散,最终感染他们,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起他们的爱国激情。

(三) 舞台艺术的革新

在舞台布置上, 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 采用声、光、电、化改进舞台艺术,增强演出效果。

在戏曲剧种上,改良京剧,减少昆曲的出演场数,广泛皮用簧和梆子等地方剧种,增加学生剧、时装新戏、时事戏等的演出,试图为中国戏剧舞台带来崭新的面貌 。

在戏曲演出形式上,新排演的戏曲中,演员们的登场,也并没有像传统戏曲一样,通过舞台活动,刻画角色的性格,而是用较长的旁白和適当穿插唱词,宣讲政治局势、分析构成社会的危机原因、讨论救国主张。而曲中的旁白与唱词,这很大程度上是作者政治志向的反映 。

继知识份子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大胆革新,许多杂志均开展了戏曲改良的讨论,涉及问题之广,讨论之深,都是历史上未曾见过的。而这一切也推进了戏曲艺术的新发展。有若干剧种,在此期间进行了唱念做打、服饰造型、舞台表演、音乐声腔等各个环节的大胆革新,生旦净丑各行当也都出现了流派纷呈的繁盛景象,使戏曲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彦君:《梅兰芳传》.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出版

[2]郑振铎:《晚清戏曲录叙》、《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出版

[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出版

[4]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叙例》.北京:中华书局.1960出版

[5](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北京:中华出局.2010出版

[6]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中华文化通志-戏曲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出版

[7]胡全章:《从旧戏场到新“学堂”―――白话报刊与近代戏曲改良运动》.《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11年11期

猜你喜欢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人移民情况概述赵
清末民初文学变革与东北小说的文体构建
民初外文报刊《大陆报》对女性思潮的影响
社会意识、诗学、赞助人视角下侦探小说的翻译
上海开埠与郊县手工业的转型
试论清末民初鸭绿江流域的近代教育
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满文档案中的“新词”
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发展
试论清末民初外语教育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