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额济纳旗道嘎诺古尔金矿床地质特征

2015-11-26孙志丽董青松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孙志丽 董青松

摘 要:通过分析研究将道嘎诺古尔金矿床类型初步确定为石英脉型,大致了解了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变化情况,大致了解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为勘查区的进一步评价和外围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金矿床;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

区域古生代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南天山-北天山地层区,觉罗塔格-黑鹰山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地层属天山地层区,北山地层小区。

2、勘查区地质

勘查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志留系(S)及新生界第四系(Q)。主要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它们集中发育在勘查区中部,呈北东向贯穿全区,断裂性质以压扭性为主。区内侵入岩主要有华力西中期碱长花岗岩(C2χργ)、石英闪长岩(C1δO)、闪长岩(C1δ)三种类型。

2.1 地层

2.1.1 志留系中统公婆泉组(S2g)

公婆泉组地层呈北东向展布于工作区南部,地层呈北东展布,地层南倾,倾角40°~55°,与上覆地层志留系上统碎石山组(S3s )呈整合接触。

本组地层可分为3个岩性段,即公婆泉组下段(S2g1)、公婆泉组中段(S2g2)和公婆泉组上段(S2g3)。

(1)公婆泉组下段(S2g1)其岩性主要为泥质板岩。

(2)公婆泉组中段(S2g2)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板岩、变质石英细砂岩,以粉砂质板岩为主。

(3)公婆泉组上段(S2g3)主要岩性为变质粉砂岩。

2.1.2 志留系上统碎石山组(S3s )

该组地层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中部至北部,整合于公婆泉组变质砂岩之上,侵入该组地层的侵入体主要为华力西期闪长岩。地层呈北东向展布,整体向南倾斜,倾角45°~60°。碎石山组地层可划分为2个岩性段:碎石山组下段(S3s 1)和碎石山组上段(S3s 2)。

(1)碎石山组下段(S3s 1)主要岩性为石英片岩局部夹有安山岩、二长石英岩。

(2)碎石山组上段(S3s 2)主要岩性为石英岩、大理岩,以石英岩为主。

2.1.3 新生界第四系(Q)

工作区第四系覆盖范围较大,主要分布于工作区西部,其主要岩性为第四系风积、洪积沙土及砾石。

2.2 构造

勘查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天山地槽褶皱系的东段,断裂构造为工作区主要构造形迹。受区域性甜水井-六驼山深大断裂影响,勘查区内主要断裂为近东西-北东走向,其余次生断裂呈北西向或北东向断裂。断裂性质以压扭性为主,沿断裂带岩石破碎强烈。

2.3 岩浆岩

勘查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并具有明显的多期性特点,其中主要侵入体为华力西中期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岩浆侵入活动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和控制较强,侵入岩体多数受二级构造单元控制,与构造线方向一致。

2.3.1 侵入岩

勘查区内侵入岩主要有华力西中期闪长岩(C1δ)、石英闪长岩(C2δο)、碱长花岗岩(C2χργ)、等三种类型。

2.3.2 脉岩

勘查区内脉岩较为发育,主要有石英脉(q)、花岗细晶脉(γι)、花岗斑岩脉(γπ)、闪长岩脉(δ)与斜长花岗斑岩脉(γοπ)等,沿东西向、北东向裂隙侵入。

3、矿体地质

矿(化)体围岩全为蚀变闪长岩,岩体普遍蚀变较强,表现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弱碳酸盐化,含金石英脉多具褐铁矿化。

3.1 矿体特征

(1)①号矿体

①号矿体位于AP6异常内北侧早石炭世闪长岩体中,地表为一条近南北向褐铁矿化石英脉,脉长约8m,脉宽0.3m,产状为倾向约270°,倾角约为73°。矿石矿物为自然金,星点状分布于矿石中,呈金黄色,表面具擦痕。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多呈白-灰白色,矿化部位呈红褐色,矿体围岩为石炭世闪长岩。

对①号矿体施工探槽取样H1-H3,其中H1号样品Au品位22.00×10-6,样长0.3m,米·克/吨值为6.60×10-6·m。

(2)②号、③号矿化体

②号及③号矿化体平行排列,间距约10m,为2条北东向褐鐵矿化石英脉,两条矿化体均位于AP3异常内西南部早石炭世闪长岩体中。

②号矿化体长约50m,矿脉具有强烈褐铁矿化,新鲜面内可见粉末状金属硫化物,产状为倾向130°,倾角约为70°,假厚度为1.1m,Au平均品位为0.33×10-6。

③号矿化体长约100m,矿脉具有强烈褐铁矿化,新鲜面内可见粉末状金属硫化物,产状为倾向约130°,倾角约70°,假厚度为1.5m,Au平均品位为0.25×10-6。

3.2 矿石质量

勘查区内含金石英脉的主要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及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常见矿石结构有结晶结构、浸蚀交代结构等;常见矿石构造为星点状、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等。

3.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3.1 矿床成因

工作区内矿(化)体位于上石炭世闪长岩内的石英脉中,石英脉走向与总体构造走向一致,均为北东向,且矿(化)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具有明显硅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初步将本区矿(化)体的成因类型确定为石英脉型。

3.3.2 找矿标志

(1)断裂破碎带标志:受区域性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及次一级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对成矿物质运移和沉淀提供通道和沉淀场所。

(2)脉岩标志:矿区脉岩与金矿化在空间上具一致性,岩脉活动的脉动性决定了矿化的多期性,石英脉的集中分布区是矿区的找矿标志。

(3)围岩蚀变标志: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越强的地段,一般金矿化品位较高。

4、结论

本次工作在闪长岩体内的石英脉中发现了Au矿化,单样品最高品位可达22.0×10-6。本次工作各探矿工程的实施均位于闪长岩体内部,而对于闪长岩体与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并套合有Au元素异常的位置没有进行全面工程验证。就目前工作成果来看,本区主要成矿类型为石英脉型,但对比邻区推测本区在岩体与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以及断裂破碎带之中也具有成矿可能,应在下步工作中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聂凤军,江思宏,白大明,等.北山地区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2]董青松,王聪,彭春伟,等.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道嘎诺古尔铜多金属矿预查报告[R].2014.

猜你喜欢

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湖南衡阳柏坊铜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分析
安徽省潜山县水吼岭碎云母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山东省蓬莱市侯格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江西园岭寨钼矿区蚀变分带特征及找矿意义
利比里亚大巴萨州扎恩砂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广西桃花金矿找矿标志及找矿靶区研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抛刀岭大型斑岩型金矿特征及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