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学视域下辅导员若干工作探析

2015-11-26陈娟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客体辅导员政治

陈娟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教育学视域下辅导员若干工作探析

陈娟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是育人,必然首先符合教育的原理和规律,因此分析辅导员工作中所蕴含的教育原理和方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教育要素、教育过程、教育系统等角度,剖析辅导员工作中若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现象。

辅导员;辅导员工作;教育学原理和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辅导员工作繁杂、头绪众多、费神费力,经常是出了力还没成绩,不仅没有成就感而且时时处于压力之中,学生工作中的各种困扰、难题总会不时出现,面对这样的工作如何下手?年轻的辅导员凭热血激情,年长的辅导员用经验心得,可效果却时好时坏,对有的学生管用,对有的学生却不行,这样的困惑怎样解决?这纷乱的现象后面是否有章可循?高校时刻面对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变革带来的巨大冲击: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多元的价值观念、社会阶层的不断变迁、青少年心理的丰富等等,辅导员如何才能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辅导员工作首先要符合教育的原理和规律。想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将教育学原理和方法有机运用到工作中去,按规律办事。分析辅导员工作中所蕴含的教育原理和方法,运用教育学原理、方法解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对于提升辅导员工作能效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辅导员本质解析

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比较充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是指一个阶级或集团为了建立或巩固其政治统治而进行的符合本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的、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思想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教育[1]。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综合体,是一种带有明显政治性和阶级性的特定意识形态教育[2]。

高校辅导员是否有其本质?对辅导员本质的科学认知是研究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起点和认识前提。科学地认识辅导员本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本质观为指导。我们知道,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取向经历了三个阶段:知识技能取向阶段、过程方法取向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阶段。第三个取向阶段即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3]。自专业化和职业化后,辅导员最大限度地引领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新性地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所以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的本质是育人,高校辅导员本质的核心是政治性。

2 辅导员工作中的若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教育学解析

教育的本质隐藏在复杂的教育事实与现象之中,而教育现象又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带有教育本质属性的变化,即教育的质的变化,所以更加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因为本质深深隐藏在现象之中,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得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在揭示客观现象本质的时候夹杂着主观成分。往往把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变成了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为了避免采用错误的价值判断支撑辅导员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教育原理的框架入手,从教育要素、教育过程、教育实体、教育系统、教育的内外部联系这样的角度,剖析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遇到的几个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和现象。

就教育的能动要素而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两极,也就是主、客体。教育主客体以及关系问题是教育学科发展中的一个基础且关键的问题,同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支撑基础,教育学界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界也有众多研究,主要观点有“教师主体说”、“学生主体说”、“双向主体说”等。笔者认为辅导员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的实践活动所有区别,仅用某一种观点很难全面呈现出主客体关系。

在我国,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是通过各种专题教育讲座的形式对学生传播主导意识形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具体事务,为其提供心理资助和道德指导。因此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客体关系也不尽相同。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主体和客体统一于现实的人。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也是自然本性、社会本性、精神人格的完美统一。人与自我、他人的相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处,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客体的统一。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因此主客体之间表现为明显的阶级性、政治性和不平等性。辅导员在开年级会、党员大会、专题教育等场合的时候,必须牢记我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者,要将国家意志传递到每一个受教育的心里,并且教育学生在大是大非和原则性问题上自己的立场要和国家保持一致。从辅导员实施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视角来看,主客体之间又是平等、互动、多变的关系[4]。贫困生走访、宿舍谈心、学习困难学生帮扶等一系列非常细琐的事情中体现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与互动。假若辅导员不摆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客体关系,教育就是无效的。

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其属性不仅和构成各要素有关,更与各要素之间的结构有关。从人类最初的原始社会的庠、序、学、校,到私塾,到现代学校、班级,经历了多种变化。就教育主客体结合形式来说,教育组织形式从个别教育组织形式、以学生集体为教育对象的组织形式、再到新形式的个别教育与小型化集体教育组织形式。辅导员通过组成不同的教育客体组织形式,例如年级、班级、宿舍、社团、学习小组、特殊群体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效率高效果明显。

教育过程复杂化除了表现为教育主体和客体结合方式的变化以外,还表现为教育实体内部职能的分化,即各种主要教育职能独立成为一种有组织的系列活动,相应地产生教师队伍的职能分工。最初形成的教育实体由于只有一位教师执教,教育职能无法分化。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本校、外校甚至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发挥立体交互式教育职能。

2012年由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十几所一流名校积极推进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引起了全球教育界对新型教育组织形式的强烈关注,可谓是教育界中的一场“海啸”。首先MOOC具有开放性,它没有任何学习门槛,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学生都可以注册学习。同时MOOC具有无限的时空可拓展性,由于MOOC有无限量的教育内容并以虚拟网络为载体,教学可容纳参与人数远远超过传统的课堂参与的人数。当然,这种组织形式缺点也很多,例如很少有人能坚持学完一门课程;无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作为正规学习,难以准确评估其学习的质量;分散的随机学习,与零散的信息交往等[5]。辅导员完全可以科学合理借鉴MOOC理念,设置以思想政治、心理健康、创业就业、关系管理等为教育内容的教育单元,采用“虚拟交互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建立虚拟班级或者小组设为学习单位,然后通过学习大量相关内容,组织虚拟班级或小组在线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思想的碰撞让学生自己懂得什么才是当代真善美。 “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显得穷酸落伍,变化的教育元素组合结构逼迫我们辅导员要开动脑筋,多学习多思考,墨守成规将无法让我们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从来不是封闭的系统,教育的外部联系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内部联系。杜威认为教育活动在信息传播意义上是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传播媒介分享消息的关系。人类历史上当语言、文字和大众传媒的问世之时,文化上都获得有决定意义的飞跃。大众传媒通过文字、图像和声音潜移默化的传播特定的内容,引导着全社会成员的观念趣味、价值文化和道德准则等。

现代社会里网络化、数字化的生存方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除了睡觉以外,大学生花费在大众媒介的时间超过了任何其他日常活动的时间。 脸书、维基、博客、QQ、飞信、人人、微信……当我们刚刚学会一个网络交流工具的时候,大学生们可能已经把它淘汰了。大众传媒如洪水一般包围着我们的大学生,信息量如此之浩大,谁也抵抗不了拦截不住。教室里、食堂里、宿舍里、马路上处处可见“低头党”。辅导员苦口婆心的说着天上没有馅饼掉下来的道理,学生低头就能看见朋友圈里一堆对不择手段暴富行为点赞的大拇指。辅导员再三强调考试的时候不能作弊,考试如做人,做人讲诚信。考试半小时后,学生打开QQ群,答案都已经共享了。这种群体负能量的传播速度实在比一百遍的传统道德教育来得快。网络上高度的言论自由冲淡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网络信息的不可控制性污染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网络的交互性冲击传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网络心理疾病蚕食似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处世态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利用正能量引导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也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然,大众传媒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制等方面的意识、规范、行为形成也有积极影响。例如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典礼,网络、电台、国际频道都在同步直播,很多大学生集体观看,大家深深为祖国屈辱的历史感到悲愤,为国家的强大而感到震撼,表示只有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为国争光,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在此背景下,辅导员更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工作艺术性和活泼性,赢得大学生的认同,同时积极争取教育主动权,开发网络资源,建立丰富的网络思政教育系统。例如开通团、学微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表正能量的道德事迹和感受,及时点评学生在互联网上发出的各种道德困惑等等,引导大学生抵御网络的消极影响,促进自身健康成长,从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结束语

辅导员工作纷繁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学会用教育原理和规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的思路一定会清晰起来。当面临时代挑战和发展机遇时,多尝试用教育原理和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得到创新。勇于探索和实践本就是教育应有之义,我们相信只要辅导员真正理解教育的要义,抓住教育本质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就一定可以迎来光明的未来。

[1]宋国英.学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和差异[J].职教通讯,2003,(11):51-53.

[2]胡斌武.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与分野[J].上海教育科研,2005,(7):12-15.

[3]李忠军.关于高校辅导员本质的几点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64.

[4]项久雨.论多重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J].教学与研究,2014,(9):96-103.

[5]王颖.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

责任编辑:陈 凤

G641

A

1672-2868(2015)05-0139-04

2015-08-01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招标项目(项目编号:SK2012B583);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1szy005)

陈娟(1979-),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主客体辅导员政治
《甲·宣》——文明记忆的主客体交互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浅析“物我本相因”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