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昌石雕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015-11-26朱铁军黄凯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繁昌石雕玉石

朱铁军 黄凯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繁昌石雕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朱铁军 黄凯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繁昌石雕为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成为繁昌县的支柱产业。通过探寻繁昌传统石雕扑朔迷离的历史,展示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归并繁昌石雕的表现门类,总结其别具一格的工艺特色,提炼繁昌传统石雕历史基因,并深度结合繁昌石雕现代元素和因子,在记述繁昌石雕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赋予其崭新的时代风格和艺术形象,为繁昌石雕艺术的现代勃发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繁昌县;石雕;历史渊源;工艺特色;发展现状

繁昌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历史悠久,西汉时即建县,古称春谷,位于长江中下游,是皖南山区之门户,故繁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其民间工艺亦是多姿多彩,如石雕、民歌、绘画、灯会、平铺庐剧等等,其中,戴亭石雕工艺、墨玉石雕刻为繁昌民间传统工艺的代表和典型。繁昌石雕遍布全县,历史较为悠久的为繁昌孙村镇戴亭石雕,规模较大的有繁阳镇戴店村石雕,特殊材质的有赭圻墨玉石雕刻,孙村镇戴亭石雕和赭圻墨玉石雕刻已被列入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繁昌石雕种类繁多,雕刻技法精湛,制作工艺亦是别具一格,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现如今,繁昌石雕不仅保留、传承和发展传统的雕刻技法和形式,并已形成产业化,石雕工业园区颇具规模,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 繁昌石雕的历史渊源

繁昌石雕历史最长的当属繁昌孙村镇戴亭石雕,然戴亭石雕技艺为世代传承,口授身教,目前尚未发现有历代典籍正式记载,这也是由于“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和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1]。

据民间相传,繁昌戴亭石雕源于汉代,最晚也始于唐代,故其已拥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戴亭村坐落在狮子山下,山中盛产麻石,现山上有一口石水塘,据传是祖祖辈辈们开山凿石而逐渐形成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水深有50余米,塘口上沿距水面亦有50余米,现仍留有众多采石雕凿的痕迹,故戴亭亦被称为“石家泊”,足见其与石雕深厚的历史渊源。

关于繁昌戴亭石雕,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戴亭百姓由于见狮子山上红、白麻石质地上乘,故靠山吃山,纷纷上山开采石料,久而久之,山中被挖出一个大坑。守护这方山地的山神见状十分惊慌,如此长期以往,便没有了狮子山的存在,这也是严重渎职啊!故立即施展法术,让采石场迅速涨水,当日晴空万里,石匠见此异状惊恐万分,赶紧逃回了村里,但过了几天,大家见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一些人壮着胆子上山去查看情况,发现已经不再涨水了,故大家放下心来,开始抽水,但一开始抽水,这一块天上就下起雨来,而且抽掉多少水,下的雨量刚好使水位恢复至以往,石匠们越试,心里就越发毛,从此便转移地点,寻觅其它地方的石料,不敢在这块地方再采石料了。

虽然只是一则传说,但可见当年采石之规模,又给我们鲜活地展示出此地的石雕文化。戴亭古代石雕工匠仅凭着口耳相传,传承了这门千年的石雕工艺。

此外,上世纪60年代初,山上还曾留有该村先人开山时刻下的文字记录,然这一唯一的历史文字记载毁于文革时期,令人十分痛心,但据此也能推断先人的相传并不是空穴来风,石碑的记载和如此规模石塘的存在为其千年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繁阳镇戴店村石雕,又名戴家店石雕,源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200多年,但当时均为石料加工作坊,是为当地农户生产加工家用的石碓、石臼、石槽等石制用具或是盖房用的石板、石条、石门框、石门坎等石构件,谈不上多少工艺,产品也较为粗糙。至清朝道光年间,戴店村石雕有了较大的发展,产品较为精致,种类也日趋多样,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均有一定的名声。至今,繁阳镇已建成繁阳石材石雕工业园,并设南北两个园区,已形成了原材料采集、加工、设计、制作、销售等系列环节的成熟的产业链,为繁昌县的特色产业。

赭圻墨玉石雕刻同戴亭石雕一样,具体源起年代亦不可考,但据《繁昌县志》记载:“晋时赭圻出紫玉一段,攻为器,以献太庙。”[2]文字虽短,但信息颇丰,一是紫玉即为繁昌墨玉石,可以看出至少在晋朝时繁昌墨玉石就已为世人知晓,二是“攻为器”,即加工雕琢为器物,故当时人们已用繁昌墨玉石为原料制作器具,三是“以献太庙”,则显赭圻墨玉石雕刻制品的珍贵及品质,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和使用。

2 繁昌石雕门类划分

繁昌石雕既有民用的戴亭石雕和戴店石雕,又有“以献太庙”的赭圻墨玉石雕刻,故其种类繁多,雅俗共赏。

以建筑石构件或以建筑装饰类石雕为主的戴亭石雕和戴店石雕种类主要以下两种:

一是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宅第、园林石雕,如石阶梯、石牌坊、石栏杆等;陵园石雕,如石墓碑、石陵墓石像、石制墓葬祭品等;寺庙神殿石雕,如石柱、石牌、石龛等;建筑装饰类石雕,如石狮、石牛、人物石像等;生活用品石雕,如石茶几、石桌、石凳、石墨砚等;大型城市雕塑或纪念性石雕;石制工艺品等。

二是按雕件形体不同而分为立体石雕和平面石雕。繁昌石雕大部为立体石雕,如立体人像、动物雕像、建筑构件、石制家具摆件等等,同时也有少量的平面石雕,如精致的壁画、石镜框、石画框、石刻画和线雕等等。

赭圻墨玉石雕刻专攻工艺品、旅游产品和可供收藏的艺术精品,主要有各类墨玉石雕饰品;墨玉石雕摆设件;墨玉石雕文化用品,如石象棋、石质健身球等;墨玉石雕文房用品,如石墨砚、石镇纸、石笔筒等;墨玉石雕画件,如影雕画、圆盘画、屏风画等,其中以墨玉石影雕画最为有名,其采用影雕技法精心制作,画作惟妙惟肖,如同画笔绘制,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骏马图》、《迎客松》、《梅竹兰菊四君子》等等。

3 繁昌石雕独特的工艺技法

由于戴亭石雕、戴店石雕和赭圻墨玉石雕刻的功能、需求和性质不同,其工艺特色也是大相径庭。

戴亭石雕和戴店石雕工艺虽经过历代的传承,已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但其定位于建筑装饰类石雕,注重大规模集群性产业化的发展,因此,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雕塑市场的需求,以戴亭石雕和戴店石雕为代表的繁昌石雕在继承历史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地域性特色元素和因子,引入电脑控制的现代雕刻器材和设备,创新性地运用了科学规范的石雕操作工艺和流程,来大规模地加工生产石雕产品,现如今,戴亭村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安徽石雕之乡”。

繁昌县荻港镇赭圻墨玉石雕刻因其选料讲究、工艺精湛、工序繁多、制作精细,倍受石艺爱好者、文人学者和收藏家的青睐。其主要的制作工序一是采石选料。“赭圻墨玉石属玉石类,为非金属矿产品之一,可作为高级建筑石料,又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赭圻紫墨玉主要以堇青石角岩构成,呈块状,石质结构致密,用锤击之,声清脆悦耳,犹如金属撞击。经切割、打磨、拋光等程序加工后,其玉色鲜明,黑如墨光,精光内蕴,细而匀润,纯而无杂,不邪不灰,给人一种纯洁、高雅的感觉。”[3]由于赭圻墨玉石与大理石中的墨玉石在矿种和性质上有明显区别,故其又被称作“赭圻紫墨玉”,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其在采石时必须露天开采,且要用“钢索锯石机和凿岩机配合或用近人爆破法,以保证矿石荒料的块度,作为荒料同时还要求不能有岩隙和石经纹,此所谓百中选一”[4]。二是磨制抛光。根据预先设计和选定好的图纸要求,将墨玉石料经过三至五次不等的机械切割和定形而成板材,再将其在机床上进行五到七次左右的粗磨、细磨、精磨、拋光等工序,方才形成模型。三是手工刻绘。在精加工而形成的模型上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图案样式进行手工雕刻,这就需要精雕细琢,一旦出现失误,则无法修正和挽回,石材也将成为废品,足见其制作之难度。四是描金刷漆。雕刻完成后,还需要对其再次精加工以防出现任何暇疵,并进行描金、描银和刷光漆等修饰以保证每件成品均为精品。

4 繁昌石雕现状

以戴亭石雕和戴店石雕为代表的繁昌石雕在国内市场较受欢迎,“在上海、南京、合肥、深圳、苏州等都市里有繁昌石雕那精美的倩影,在黄山、九华山、雨花台、琅琊山、皖南新四军烈士陵园等旅游胜地有繁昌石雕构成的美丽风景”[5]。

繁阳镇戴店石雕迄今已200余年,其石雕工业的发展也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几十年的发展后已成为繁阳镇以及繁昌县的特色产业。起先繁阳镇石雕经营户虽为数众多,但它们都是单门独院,各自为政,规模效应不够,影响力不大。进入21世纪,繁昌县政府和繁阳镇政府着力培育和发展这一特色产业,特规划建设了繁阳石材石雕工业园,并出台和落实各项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石雕企业进驻。

截至2010年,繁阳石材石雕工业园已发展为三期工程,占地面积也由起初的45亩发展为400余亩,入园企业由原先的9家迅速增长为近百家,其功能设施、环保措施等也日趋完善,工业园的规模化和抱团式发展为石雕企业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他们正借助这一平台和日趋成熟的石雕市场,形成合力,科学规范地可持续发展。“目前,全村4000人中现有2000余人从事石雕石材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6]

赭圻墨玉石质量上乘,资源珍稀,故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1992年,当时以其为原料而雕刻制作的墨玉石影雕画《蒙娜丽莎》在参加北京的一次展览会上展出时受到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的高度评价。目前,繁昌县荻港镇已有三家企业专业进行加工生产墨玉石系列工艺产品,而纯手工制作的墨玉石影雕画、圆盘画、屏风画已经成为繁昌县委、县政府的对外赠品之一。”[4]

当代繁昌石雕既有着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基础,又具有高成长值和高附加值的赭圻墨玉工艺石刻类别,发展前景广阔,应积极制定分类开发路径,在提取传统基因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赋予其崭新的时代风格和形象,在彰显繁昌石雕文化艺术性的同时,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5 结语

繁昌传统石雕艺术在悠长的历史演进中和文化格调养成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传统石雕流派中一个分支。探寻和发掘繁昌石雕特定的历史风情、文化观念和地域特征,这样才能真正地解读其多样的形态和深邃的内涵,以其融合繁昌石雕现代元素和因子,塑造创新性的繁昌石雕新风貌,为繁昌石雕工艺的现代勃发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1]石久.中国传统石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57.

[2]繁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繁昌县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10.

[3]芜湖市文化馆.墨玉石雕刻工艺[DB/OL].芜湖市文化馆网站,http://www.wuhuwhg.com/newsshow.asp?id=913,2011-06-14.

[4]精美的石头——赭圻墨玉石 [DB/OL].泗礁的博客,http://fcxcfs.blog.163.com/blog/static/29310051200710541238679/,2007-11-05.

[5]吴长湖.繁昌县文化丛书·非遗卷[M].黄山:黄山书社,2011:215.

[6]郭薇.繁阳石雕业渐入佳境[N].大江晚报,2014-07-21.

A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FANCAHNG STONE CARVING

ZHU Tie-jun HUANG Kai
(School of Arts,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Fanchang stone carving belongs to Wuhu cit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nd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Fanchang County.Through seeking the complicated history of Fanchang traditional stone carving,displaying its rich and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merging its performance categories,and summarizing its distinctive craft features,the paper extracts history gene of Fanchang traditional stone carving,and deeply combines with modern elements and factors.On the basis of Fanchang stone carving development status,the paper gives it a brand new era of style and an artistic image which inject vivid lif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wer for the boom of modern Fanchang stone carving art.

Fanchang County;stone carving;history;craft features;development status

J528

A

1672-2868(2015)05-0080-04

2015-08-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项目编号:13BG058);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5rkx07);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3rkx05)

朱铁军(1979-),男,浙江湖州人。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责任编辑:陈小举

猜你喜欢

繁昌石雕玉石
繁昌蝶变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点赞首届丝绸之路玉石文化产业博览会
繁昌老年大学参加全县庆祝建党97周年书画展
安徽省繁昌老年大学校歌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审人之美
玉石和铺路石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