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国电影的“续集”策略

2015-11-25王海燕

电影评介 2015年7期
关键词:史莱克碟中谍玩具

王海燕

有人曾说,美国无电影,有的只是“电视剧”。这种说法有些以偏概全,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的一些美国电影也的确让这个说法得以一定印证。截至2014年,《速度与激情》(1-6)、《怪物史莱克》(1-4)、《指环王》(1-3)、《教父》(1-3)、《碟中谍》(1-4)、《玩具总动员》(1-3)等等。本文所说的“续集”只是就剧中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事件发展、制作团队、演员阵容、整体风格等方面存在一致性和延续性的多部电影。这种“续集”现象在国内电影中也有类似做法。但在具体方法上和美国电影有些差异。现就美国电影设计中的“续集”策略做一分析。

一、在主题选取上,注重延续性

这种“续集”式的美国电影在主题上多呈现出一个共性,那就是主题内容的可延续性。而这一主题在第一部电影的选取中就已经考虑到。叶永胜《电影:理论与鉴赏》中提到:“一部影片的故事可以视作一个文本,而它又可以分解成若干小文本,然后‘互文本’‘跨文本’和‘超文本’,这样一来,故事就不是单一的,其发展也不是线性的,而是多线条复式结构。”[1]这种文本特性其实用在多部电影上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动画电影《怪物史莱克》。它的第一部的主题是以一个“王子解救被魔法困住的公主,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套路。这个故事在童话中似乎已是明确交代了结局,但于实际生活来说,这才是家庭生活的开始而已。所以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就顺理成章了,第二部里史莱克夫妇要到遥远国去拜见费欧娜的父母。这次经历也是对新婚夫妇的再次考验。此外,现实生活对婚姻的磨合,让史莱克夫妇对爱情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桩婚姻也得到了费欧娜父母的赞许。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处在婚姻中的我们除了享受婚姻生活,还要面对父母的老去、生活的变迁等等,因此,第三部的主题定在了王位争夺上。第四部主题则是选取了婚姻生活中的另一个阶段——疲倦期。

一部好的电影在主题的选取上要注重从延展度上去考虑。《怪物史莱克》四部电影的主题选取其实就是人类婚姻生活的几个重要阶段的折射:结婚—夫妻磨合期—小家庭融入大家庭—夫妻情感疲倦期……这些几部主题之间的延续性和对客观生活的贴近,一方面来看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且每一部的剧情都对观众有所交代,另一方面也让观众觉得这几个主题各自体现的恰是人们客观面对的几个重要阶段。无疑它的主题选取是成功的。

电影《碟中谍4》剧照

《玩具总动员》(1-3)的主题选取则是围绕两条线进行,一条是玩具们的生活,另一条则是孩子和玩具之间的情感发展。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剧情设置中,玩具们的心路历程是其主要线索。起初,胡迪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安迪的最爱,这个地位不允许别人来动摇;后来巴斯光年的加入让胡迪明白了,爱不能只是自私,应该让安迪享受到更多伙伴的爱;第二部中,胡迪的价值被一个玩具商人关注,并被“开发”出来。胡迪也产生了动摇,但正是对安迪的深深的爱,让他还是选择了回家。这两部虽然都是从玩具的角度进行关注,但这对第三部的剧情设置来说同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孩子在逐渐长大,安迪对玩具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小时候玩具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玩伴。但是等到成人后,他对玩具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兴趣爱好的方向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他对玩具开始渐渐疏远,甚至遗忘。而让人更为动情的是,这种变化无关人性、无关玩具和孩子双方主体,恰恰关乎的是,让任何人和事都无法阻挡、而又必须面对的——时间。所以第三部的主题让人觉得既为玩具对孩子的深深情谊和去留两难的纠结(甚至会变成仇恨,如粉色大熊),同时也对此产生深深愧疚和无法选择的两难。这种情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对的,只是这个对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玩具;当然,每个人处于位置或许不同,可能你是处于“玩具”位置,也可能你是处于“安迪”的位置。

电影主题的延续性一般来说,在首部电影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并且做一定的预留空间。动画电影《怪兽电力公司》和《怪兽大学》则在主题设置上选择了倒叙的方式。2001年推出的《怪兽电力公司》中记叙了萨利和麦克在电力公司工作的经历,然后于2013年则又推出《怪兽大学》,介绍他们当年在怪兽大学中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虽然两部片子都取得较好的票房,但是,相比较其他“续集”式电影来讲,其主题的延续性就受到相当的限制了。

二、在叙事方式上,注重时空性

选取结合生活实际的剧情,在推演过程中,注意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多个伏笔,尽量少“打结”,这是采用续集策略的美国电影的一个共同的特性。剧中的这些伏笔往往呈现一些延续性,同时也成为预留悬念,勾起观众好奇心的重要引线。一般来说,采用续集策略的美国电影往往都有首部或前几部票房高,受欢迎程度高等特征。这些伏笔则在一定程度上为这种续集策略提供了一定的拓展弹性。若第一部票房高了,接着拍“续集”不仅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厌倦感,反而正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和好奇。反之,如果首部发行效果不好,后面则不再续拍,也不并造成对首部电影情节方面的完整性的削弱。这种埋伏笔的做法恰恰体现了编剧对后现代叙事方式的理解和应用。

解构主义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就亚里士多德对开头、中部和结尾的定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有关开头、中部、结尾的概念均为时间概念,而非空间概念。”[2]他还提出,剧的开头与其他事情同样存在必然的因承关系,且结尾之后亦有其他事相继。结合具体的电影剧本情节来看,J·希利斯·米勒的这一论点不容忽视。《超能陆战队》中剧情高潮部分是大白牺牲了自己保住小宏和艾比盖尔两人。而正当观众为此唏嘘不已,甚至流泪时,剧情回锋一转——小宏意外地发现,大白把芯片留给了他——这就为观众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这也为该部电影的延续留下了拓展空间。

《碟中谍》从1996年5月到2011年12月先后上映四部。剧本选取中情局里以吉姆为首的特工小组执行的一系列任务的故事。这种主题选取方式与“007”系列电影相似。两者不同之处在于,“007”系列电影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以主人公特工詹姆斯·邦德为线。他既冷酷又多情,既机智又勇敢,总能在最危难的时刻化险为夷,每部电影的结尾几乎都是詹姆斯·邦德以潇洒、勇敢的形象赢得每一次挑战。正因为这个主人公的存在,所以这部电影的续集也就顺理成章。在剧情设置方面,几部电影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因而这些电影之间构成的是系列的关系,而非连续关系。但值得称道的是,自1962年首部“007”电影公映后,它的系列电影至今已风靡了50多年,仍然长盛不衰。《碟中谍》第一部至第四部电影除了以完成任务为主线外,特工小组成员的感情线则是另一条更重要的主线,同时也是伏笔设置的重点所在。《碟中谍》第一部结尾处描写了侥幸生还的队员克莱尔与伊森重逢;第二部中伊森与前妻坠入爱河;第三部中伊森的人生态度有了一些转变,而这一点与任务的完成又相连在一起。而第四部的结尾中则于“无意”中让伊森在茫茫人群中偶然瞥见前妻的身影。无疑这为下一部电影的续写提供了一定的拓展空间。据悉,2015年圣诞节《碟中谍5》即将上映。观众可以继续期待这部“续集”电影的真面目了。

三、在结尾处理上,注重过程化

结尾的处理在一部电影中至关重要。一方面,结尾承载着观众的情感制高点,观众的情感倾向在这里可以有个了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观众都非常关注结尾的重要原因所在。正如叶永胜提出:“大多数经典叙事影片都会呈现一个封闭性的结尾,观众知道了每个角色的命运,每个秘密的答案和冲突的结果。”[3]这种结尾方式的确很能代表一部分观众的观影心态。一般来说,国产电影比较倾向于采用这种结尾。但是,这种“打结”式的结尾在开放、延展方面就比较弱,易流于一般套路。因此其在引发观众深思、回味方面就比较差。

相比较来看,美国电影结尾的处理方式主要表现为采用时间观念突出的过程化。如结尾处一般会描述主人公回归现实生活后的部分场景或者主人公的感受,又或是生活中某个与剧情关联的场面等。这种思路告诉我们,主人公在剧中所经历的生活不管多么惊天动地,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一个过程。而就人生这个“过程”来说,目前所经历的这些其实无非是构成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节点而已。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成长、感受、反思、进步等等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史铁生所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但是,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虚无你才能够进入这审美的境地,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绝望你才能找到这审美的救助。”[4]《教父1》的结尾处麦克走上了父亲的道路,成为了一个教父。这是教父维多的延续,也是麦克人生重要阶段的起步。《教父2》的结尾则选取了一个对比场景。以成长为教父的麦克一个人孤独地在一个房间的餐桌旁,一桌饭菜、一根香烟,与之相对的却是隔壁的房间热闹非常,他的家人们在为父亲维多欢庆生日。这个结尾的设置是对开头的呼应,同时也是对整部剧情的升华。虽然,麦克已经成为教父,但他是孤独的,不被人理解,甚至有些人还不能完全接受。他要想成为自己父亲那样,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还得需要更多的磨砺。同时,这也引发了观众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结语

综合来看,美国电影倾向于选择与生活实际相连密切的题材,注重通过电影的形态折射人们的现实生活,并与其产生碰撞,形成共鸣。这种创作思路使得美国电影的续集现象得以产生并发展。此外,美国电影的结尾序幕的设计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观众一般习惯性地忽略掉结尾序幕,但就美国电影来说,这个部分其实同样蕴含了很多的信息量。除了一般性的制作团队相关信息外,其结尾序幕多插入一些主人公相关的场景,它们有的是生活片段,有的是剧情发展的片段,还有的是对剧情中的一些相关细节的补充等。如《汽车总动员1》中结尾序幕中展现了66号公路重现昔日繁华的场景,麦坤和莎莉、板牙等一些小伙伴的生活场景片段,还有小镇居民的生活画面等。《怪物史莱克》每部结尾序幕中也有相应的场景展现。这些画面看似随意,但其对剧情的进一步交代和延续来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就美国电影的续集策略来说,有其值得借鉴的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所谓的续集策略更重要的是建立在首部电影主题选取的合理、可推演的基础之上,而非单纯地为了续而续,如若这样只会陷于狗尾续貂的尴尬中。

[1][3]叶永胜.电影:理论与鉴赏[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75-76,67.

[2](美)J•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M].申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4]史铁生.我与地坛[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283.

猜你喜欢

史莱克碟中谍玩具
逃走的“史莱克”
“当保安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能执导《碟中谍》”
碟中谍6:全面瓦解
《碟中谍6》口碑创纪录
“越狱”羊的传说
怪物史莱克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碟中谍5:神秘国度》“老汤”熬出新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