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磺酸培氟沙星的稳定性试验

2015-11-23沈海庭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7期
关键词:甲磺酸本品喹诺酮

沈海庭



甲磺酸培氟沙星的稳定性试验

沈海庭

(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 262100)

甲磺酸培氟沙星是喹诺酮类的第三代新型抗菌药物,抗菌谱广、应用广泛,本文通过对甲磺酸培氟沙星在体外环境下的高温、光照和露置3个试验,观察其物理性状的变化,检测其稳定性。结果表明,60℃条件下及室温空气中放置,其外观、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且相对稳定。在4500±500Lx光照下30d,颜色变深,含量、pH值有较明显变化,故本品应避光保存。

甲磺酸培氟沙星 稳定性 高温 光照 露置

甲磺酸培氟沙星是喹诺酮类的第三代新型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以及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耐药菌株均有效,对复制期及静止期菌株也有效[1]。甲磺酸培氟沙星的抗菌活性优于氟哌酸、氟啶酸及部分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对甲氟西林敏感或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球菌,活性与氟嗪酸及环丙沙星相类似,比目前临床常用的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强4倍,它的组织渗透力强、不诱导耐药性,能够很好地渗入机体骨组织,心脏瓣膜和心肌,很好地透过血脑屏障,这是其它喹诺酮类药物所不及的优点[2,3]。该药物在兽用上有着广阔的前景,因此本文以外观、pH和甲磺酸培氟沙星含量为指标,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药品 培氟沙星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硅胶G由青岛海洋化工厂提供,三用电热恒温水浴箱由上海器材三厂提供,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规格2ml,0.2g)由长春富春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微量分析天平、BP2100由赛多公司提供,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SKP-01型)由湖北省黄石市医疗仪器厂提供。

1.2 方法 (1)高温试验:取样品适量,于60℃放置30d,并分别于第5、l0、20、30d取样,测定各项指标。(2)光照试验:取样品适量,在4500±500Lx照度的光照试验箱(自制)中放置30d,并分别于第5、10、20、30天取样,测定各项指标。(3)露置试验:取样品适量置于室温空气中放置30d,分别于第5、10、20、30天取样,测定各项指标。

2 结果

2.1 高温下的外观及pH值 见表1。

表1 高温(60℃)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本品在60℃条件下,外观、pH及含量无明显变化。亦未出现降解产物杂质斑点,故本品在该条件下相对稳定。

2.2 光照下的外观及pH值 见表2。

表2 光照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本品在4500±500Lx光照下30d,颜色变深,含量、pH值有较明显变化,故本品应避光保存。

2.3 不同时间外观及pH值 见表3。

表3 室温露置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本品室温空气中放置,其外观、pH值及含量基本无明显变化,未出现降解产物斑点,本品在该条件下相对稳定。

3 讨论

甲磺酸培氟沙星是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除了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具有较强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也具有活性,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衣原体和支原体也具有中度活性。其通过作用于细菌DNA回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另外在高浓度下亦可抑制RNA和蛋白质合成,对处于增殖期和静止期的细菌均有快速杀菌作用[4]。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生殖系统感染,腹部和肝、胆系统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皮肤感染,败血症和心内膜炎,脑膜炎[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16.9%。近年来国内报道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跟键炎、支气管哮喘、药疹、精神症状等[6]。该药已上市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和注射剂等。

甲磺酸培氟沙星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与西米替丁、丙磺舒同服,可使本药半衰期延长,与茶碱类合用可导致茶碱类的肝消除率显著下降,与含钙、镁、铝离子的抗酸剂合用,可生成金属阳离子螯合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明显降低,与抗凝药华法林同用,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用,延长凝血时间等。此外甲磺酸培氟沙星还可干扰咖啡因的代谢,延长它的消除半衰期,而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故在临床应用中尽量避免其与这些药物合用,或检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剂量[7-8]。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稳定性试验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试验前后(放置30d)外观、pH值、降解产物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而光照条件下不稳定,外观颜色变深、含量及pH值有较明显变化,故本品应避光保存。

[1] 张薇, 李生正, 刘福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研究进展[J]. 首都医药. 2007(3).

[2]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15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

[3]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2部[S].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8).

[4] 邢界红, 张兆喜. 新药甲磺酸培氟沙星的药理及临床疗效[J]. 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 2000, 10(1): 41-44.

[5] 傅得兴. 甲磺酸培氟沙星的药理及临床评价[J]. 首都医药, 2000, 7(11): 2 1-2 2.

[6] 汪复.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进展[J]. 中华内科杂志, 2002, 38(1): 65.

[7] 刘芳, 张春红, 张D. 培氟沙星与其它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用药[J].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9, 16(5): 42.

[8] 彭天吉, 文爱东, 李淑均. 培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对氨茶碱药动学的影响[J]. 药学进展, 1999, 23(2): 109-112.

(2015–04–22)

S859.79+6

A

1007-1733(2015)07-0009-02

猜你喜欢

甲磺酸本品喹诺酮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叮!这有一份“颈椎使用说明书”,请查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