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轻有力”应对“无所谓+无所畏”

2015-11-21郝志舟

中国青年 2015年7期
关键词:韩庆代际管理

以“轻有力”应对“无所谓+无所畏”

文/郝志舟

近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新书《轻有力》。

90后管理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是由90后所代表的文明传承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所决定的。这种改变,使原本常规的、逐步加剧的代际冲突,演变成了今天令整个中国社会措手不及的、空前激烈的代际“战争”。

2008年左右,第一批90后成年。2012年前后,第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开始步入“就业季”。在接下来的十年里,90后青年男女将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力量之一。毛主席曾经说过,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已经经历过“八九点钟太阳”赞誉的70、80后大概没有人会感受不到90后迫近的压力。

年龄和岁月都是不可逆转的东西,“谁没年轻过”呢,作家王朔曾经“义愤填膺”地说。而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与前代人一样,90后登上社会和历史舞台也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在这个背景之下,“以研究90后为业,以为90后站台为乐”的70后CEO韩庆峰提出了“轻有力”,“用90后思维管理90后”,则可以看作是顺应这个潮流的明智之举。

90后“瓷器”

根据专家的研究,受到环境、食品和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的青少年性成熟越来越早,心理成熟却越来越晚。其中男生表现得更为突出:正常情况下二十三四岁应该完成的心理成熟过程,很有可能要推迟到30岁左右才能完成。因此,在80后、90后中出现了很多“老男孩”,从十二三岁开始到30岁,他们有十七八年的时间处在男孩与男人的中间阶段,行为与年龄极不相符。

韩庆峰同时用两个词总结了这一代人的特征:“无所谓+无所畏”。他研究发现,90后这一代人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化特征,要么是“幸福型”,要么是“虚无主义型”。而经过媒体的过滤和放大,“虚无主义”更容易被当作主要特征而附着在90后这代人身上,让年轻一代在大众面前表现出某种与“瓷器”类似的表象:外表坚硬光鲜,内里空虚软弱。

绝大多数的90后互联网“原住民”面对压力和强迫,会选择逃避。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宁可选择“街头流浪”。极端一些的还会出现“烧炭自杀”这样的事情。2015年1月,一个江苏小伙和一个东营姑娘,两个90后在一家小旅馆的狭窄房间里点燃木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南京的一对年轻夫妇,因为婚姻没有得到双方家长的祝福,迫于双方家庭的压力,最终决定殉情。2014年8月28日晚上,两人在一所宾馆内烧炭轻生,所幸被宾馆服务员及时发现。2014年10月上旬,河南一对大学生男女因考研压力太大,在宾馆烧炭自杀……

另一个极端例子就是“著名的”富士康连环跳。2010年,富士康在5个月里连续发生了14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这14起悲剧的主角,最大的24岁,最小的17岁,平均年龄20.6岁。

不仅仅是代际冲突,更是一场“战争”

“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但在前代人眼里,90后犯“错误”的频率似乎有点高。比如“消极、叛逆、破坏规则、恶搞”,比如“冷漠、不屑、对抗,甚至拒绝沟通”,即使“直接、表达欲望强、敢想敢说、不惧怕权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视作“不尊重”前辈和不遵守规矩。

90后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一出生就充满自信……城市出生的90后,基本不用为车、房发愁;即使是在农村出生的90后,大多数也未挨过饥饿之苦……这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自信促使他们相信: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喜欢做的!90后活在自我认可的价值观体系中,他们并不在乎社会和长辈如何看待他们。”

只要社会发展,代际差异就必然存在。但是为什么大家普遍感觉90后的问题更加特殊?韩庆峰分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被“惯坏了”。他们一直接受着父母的过度照顾,享受着时刻都是焦点的优越感。

90后管理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是由90后所代表的文明传承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所决定的。这种改变,使原本常规的、逐步加剧的代际冲突,演变成了今天令整个中国社会措手不及的、空前激烈的代际“战争”。在这个由互联网、知识经济和流行文化编织起来的全新世界面前,主流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教育显得苍白无力。90后的诉求比上几代人来得都更现实,他们不再费心抗议旧有的观念或体制,甚至不再试图向老一辈解释自己的理想蓝图,而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娱自乐、追求快感,这招致了成人们惊异的目光和激烈的批评。

用“轻有力”理解他们

韩庆峰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比如“在90后的眼中,一份高度分工、简单重复的工作一定不是一份好工作;同样,一个不放手、不放权,把所有困难都一肩挑的领导也绝对不是一个好领导。”“对90后来说,工作和游戏没有本质区别,公司内的晋级制度,每一级别的权力和需要付出的努力是支持他们选择的最重要的背景信息。”

“藐视权威”、“无所畏”是90后的一个鲜明特征。无论是面对哪一级领导,他们在沟通中都不会发怵。因为他们习惯把所有的社会关系都简化为朋友关系。在家里把父母当作朋友,在学校把老师当作朋友。自然的,他们踏入职场,进入组织也会把领导当作朋友。“很多时候,他们不是看不起你这个领导,而是在用与朋友相处的方式和你相处。”

90后比之前的任何一代人都更理想化,同样是在20岁这个阶段,他们更关注地球和人类的命运。有90后说:“为了更好的世界,我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财富、舒适甚至幸福!

这些都成为90后管理方法的“思维”组成部分。虽然把90后培养成合格员工,可能“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加困难”,但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无论哪一代人都不希望被置之不理。当然,这不仅需要方式方法的改变,对管理者自身的角色意识和情绪控制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韩庆峰提出了他的轻管理策略:情感投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职业塑造,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止息代际“战争”的这三式“武林”秘技:软化冲突、淡化权威、强化边界。

韩庆峰说,这样的管理方法并非他的独创,很多优秀的管理者每天都在熟练地使用。“和他们在一起工作,员工们会感到充满干劲,他们从不用担心自己会多做多错,也不会担心工作创新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唯一担心的是自己还不够努力,无法达到领导的期望。”

轻有力——也许不仅仅适用于90后

“轻有力”的有趣之处还在于,不仅分析了90后代际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针对90后的管理方法,还在“轻有力”的原则之下对一些让人“挠头”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

比如,很多企业和组织对于网络工具的使用有着不同的标准,无章可循。韩庆峰的方法是将它们分为三大类:必备工具、时间杀手、辅助应用。应该被允许使用的必备工具包括搜索(浏览)、即时聊天和邮件三项。“在网络搜索与即时沟通已成为主流工作方式的今天,禁止不但不能提升工作效率,反而会引发员工的负面情绪和更大的效率损失”。在工作中应该被绝对禁止的是游戏、购物和交友之类的“时间杀手”,它们是工作场所中时间浪费的主要源头。音乐(视频)、下载和微博(微信)则被归类为辅助工具,对工作既有帮助又有影响,因此应该在组织制定有明确规则的前提下,指导员工使用。任何工具本身都是中性的,决定效果正向还是负向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作为管理者最应该做的是事先把使用规则讲清楚,刚柔相济、奖罚分明,“比用时时刻刻去盯的老办法更有效果”。

认真读去,《轻有力,用90后思维管理90后》所描述的很多现象其实并不仅仅存在于90后之中,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坦率地讲,韩庆峰提出的“轻有力”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管理90后,对于任何一种与已知文化有较多分歧的行为,这个方法也是可以奏效的。我们现在好奇并非常期待的是,当有一天90后们走上管理岗位面对“2000后”甚至“2010后”的新人时,他们会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建立什么样的规则呢?也许,“轻有力”不仅仅是针对90后的管理方法,对未来的青年一代也一样适用。

猜你喜欢

韩庆代际管理
Effect of porous surface layer on wave propagation in elastic cylinder immersed in fluid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Effect of viscosity on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two-component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with a multiple-relaxation-time collision operator investigated by the acoustic attenuation model
Effect of non-condensable gas on a collapsing cavitation bubble near solid wall investigated by multicomponent thermal MRT-LBM∗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Investigation of cavitation bubble collapse near rigid boundary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