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舌侧矫治的腭侧种植体适宜植入部位的临床研究

2015-11-18王卓华谢天会蔡留意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切牙种植体位点

王卓华 谢天会 蔡留意

(1.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2;2.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口腔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随着国内舌侧正畸技术的提高及人群对此技术的认可度增强,舌侧矫治的潜在患者在未来几十年之内会大量增加,因此在矫治技术上对舌侧种植体支抗的理论指导需求也较为迫切。由于国内舌侧矫治开展时间较短,与舌侧矫治的相关的种植体植入部位的研究尚不多见。河南省内也缺少对本省成年人腭部骨组织的形态测量。本文旨在通过CT 扫描,对河南地区成年正常牙合人群上颌骨腭部骨质厚度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出腭部骨组织的厚度分布规律,为本地区腭侧种植体的植入提供参考,为临床舌侧矫治提供便利。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15例,共52例。患者年龄26~53 岁,平均年龄为44.9 岁。纳入标准如下:①河南籍25 岁以上成年人;②无全身性疾病,身体及骨骼发育正常;③无口腔疾病,牙周情况正常,无唇腭裂史、外伤史、正畸治疗史;④以Angle 个别正常牙合为选择标准,尖牙磨牙均为安氏Ⅰ类关系,牙列中无牙列缺失(不包括第3 磨牙),牙弓形态基本正常,拥挤度3 mm 以内。

1.2 256 层螺旋CT 扫描 使用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Philips)生产的256 层极速CT (Brilliance iCT)(见图1),对患者进行颅颌面部体层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扫描方法:嘱患者仰卧,使用头架对头颅位置进行固定,使用CT 模板对上下颌位置进行固定,扫描基线为眶耳平面(Frankfort plane),探测器宽度为128 ×0.625 mm,重建层厚度为0.9 mm,扫描间隔为0.5 mm,床进入速度158.7 mm/s,螺旋转速为0.5 s,探测器螺距为0.992。

1.3 图像重建 对患者扫描结束,将重建数据传入Extended Briliance Workspace (4.0)工作站。数据录入完毕后,使用仪器附带的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颅颌面数据直接进行三维重建(见图2)。图像重建成型后,使用附带软件将颈椎部分截除,仅保留上下颌骨,且确保图像无重叠影,1024 ×1024 像素矩阵得到重建图像数据。图像重建完毕后,其可沿X 轴、Y 轴、Z 轴三个方向做360°任意旋转、切割与放大,并可使用软件附带的测量功能轻松对功能参数的大小做出测量。

1.4 测量方法

1.4.1 坐标系的建立 在水平轴面扫描数据中,从头颅顶端向下开始逐层寻找,以刚出现切牙孔为准,确定此时所在平面为确立坐标轴所需平面。以切牙孔为坐标轴原点,以切牙孔所在冠状面为X 轴,以腭中缝所在矢状面为Y 轴设立坐标系,以5 mm 为1 个单位划分坐标轴(见图3)。与X 轴平行的平面以英文单词plane 首字母P 作为简写,切牙孔所在冠状平面为P0,其后方每隔5 mm 所划分的与其平行的冠状平面分别标记为P1,P2,P3 等。与Y 轴平行的平面以英文单词distance 首字母D 作为简写,腭中缝所在矢状面为D0,其右侧(数据测量时图片右侧,即测量者右侧)每隔5 mm所划分的与其平行的矢状平面分别标记为+D1,+D2,+D3,其左侧(同前,测量者左侧)此种平面分别标记为-D1,-D2,-D3。例如:切牙孔的坐标表示为P0D0,P3 +D3 表示距切牙孔向后15 mm,腭中缝向右15 mm 的两平面相交所成点。

1.4.2 数值测量 如上建立坐标系后,坐标系中出现37 个坐标点(切牙孔所在点P0D0 不做测量)。首先在水平轴面选定所要测量的坐标点,之后确定该点所在矢状切面,并在此矢状切面上,利用仪器附带数据测量软件,对该点所在处垂直骨厚度做出数据测量(见图4)。

1.4.3 计算种植体可植入率 垂直骨量大于8 mm的区域,被认为是可以成功植入种植体的区域。通过数据测量,计算37 个位点微种植体的可植入率。计算公式为:8 mm 种植体可植入率=(该部位垂直骨量≥9 mm 的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

图1 philips brilliance iCT

图2 256 CT 三维重建

图3 以切牙孔为原点确定坐标轴,并选定需要测量的位点

图4 在矢状面上测量该位点垂直向骨组织厚度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 检验,比较不同测量部位骨垂直厚度的性别差异;使用卡方检验,比较37 个部位可植入率的性别差异,检验水准:双侧α=0.05。

2 结果

2.1 骨厚度测量情况 腭部37 个虚拟种植体植入部位的平均骨厚度情况为:①女性平均骨厚度最大的部位为:P0-D2,平均值为(19.3±3.7)mm;平均骨厚度最小部位为:P5 +D2,平均值为(2.1±0.8)mm;两者厚度相差为:17.2 mm。②男性平均骨厚度最大的部位为:P0 +D2,平均值为(18.6±3.1)mm;平均骨厚度最小部位为:P5 +D2,平均值为(3.1±1.1)mm;两者厚度相差为:15.5 mm。③合计总平均骨厚度最大的部位为:P0 +D2,平均值为(18.7±3.0)mm;平均骨厚度最小部位为:P5 +D2,平均值为(2.8±1.1)mm;两者厚度相差为:15.9 mm。其中,过切牙孔的冠状平面上4 个位点P0-D2,P0-D1,P0 +D1,P0 +D2,其平均骨厚度均大于15 mm。见图5。

2.2 种植体可植入率 当植入长度为8 mm 微螺钉种植体时,女性可植入率较高的10 个种植部位为:P0-D2,P0-D1,P0 +D1,P0 +D2,P1-D2,P1D0,P1 +D2,P2-D3,P2 +D3,P3-D3,P4-D3,在这些部位中,可植入率最高为:100.0%,最低为:60% (其中可植入率最低的位点为两个:P1+D2,P4-D3);男性可植入率较高的10 个种植部位为:P0-D2,P0-D1,P0 +D1,P0+D2,P1-D2,P1-D1,P1D0,P1 +D1,P1 +D2,P2-D3,P2+D3,可植入率最高为:100.0%,最低为:67.6% (其中可植入率最低的位点为2 个:P1 +D1,P2-D3);合计可植入率较高的10 个种植部位为:P0-D2,P0-D1,P0+D1,P0+D2,P1-D2,P1-D1,P1D0,P1 +D2,P2-D3,P2+D3,可植入率最高为:100%,最低为:63.5%。其中,过切牙孔的冠状平面上4 个位点P0-D2,P0-D1,P0+D1,P0 +D2,其种植体可植入率均为100.0%。腭中缝处骨质厚度较同一水平面中心部位稍高,但较两侧腭部边缘部位稍低。

图5 腭部骨厚度变化趋势

图6 腭侧种植体与舌侧矫治的结合

3 讨论

3D 重建可以建立颅颌面部骨组织立体形态图像,清晰重现牙齿、骨骼及其间的位置关系,方便距离、角度的测量,具有定位准、无重叠、无伪影、随意性强等优点,可以充分弥补二维图像影像失真、组织结构重叠、不能获取立体重建影像、无法对骨密度作出评估等。

在口腔正畸学中,“支抗”被定义为:支持矫治力,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单元[1]。种植体支抗作为一种强支抗,在正畸治疗中十分关键。关于种植体的适宜长度,国内学者兰泽栋等[2]与台湾学者Tseng 等[3]皆认为:支抗用微种植体长度越长,其与骨的接触面积越多,骨界面的应力分布也更趋于合理,从而增加了微种植体的抗载荷能力,其成功率与长期稳定性越高。朴孝尚[4]认为种植体在骨内长度小于6 mm,是临床种植体支抗松脱的原因之一。高子童[5]通过研究的出结论:Ⅰ、Ⅱ类骨质微种植体支抗的最佳长度为5.0~11.0 mm。Ⅲ、Ⅳ类骨质微种植体支抗的最佳长度为6.5~9.5 mm。国内王震东等[6]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认为:8 mm 长度的微种植体,在承受非轴向力时,种植体颈部应力值最小。Kokich[7]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种植体植入过程中,若预留1 mm 的缓冲区域,可提高种微植体支抗的成功率。

硬腭部适宜种植体植入的原因有:23 岁以上成人腭中缝多已骨化完毕,硬腭区域有较好的手术视野,被覆角化上皮可以使种植袖口达到较快封闭不易引起组织肿胀,影响种植体植入的干扰因素(牙根、神经、血管等)较少,便于与舌侧托槽相互配合等[8]。

随着国外和国内舌侧矫治的蓬勃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成年患者为了牙齿及颌面部的美观,开始寻求舌侧正畸治疗。腭部种植体因其植入部位的特殊性,极大程度的地方便了舌侧矫治中的对伸长磨牙的压低、对磨牙内翻以及对前牙舌倾的控制,是达到舌侧矫治效果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见图6)。

[1] 陈扬熙.口腔正畸学-基础、技术与临床[M].第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16-719.

[2] 兰泽栋,林珠,龙月红,等.支抗种植体长度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3,8(3):112-115.

[3] Tesng Y C,Hsieh C H,Chen C H,et al.The application of mini-implants for orthodontic anchorage[J].Int Oral Maxillofac Surg,2006,35(8):704-707.

[4] 朴孝尚(徐宝华主译).口腔正畸微种植体支抗(MIA)技术[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2-19.

[5] 高子童.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在不同骨质中直径和长度的优化设计[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2011.

[6] 王震东,王林.不同长度微种植体支抗应力差异的三维有限元研究[J].口腔医学,2005,25(2):96-98.

[7] Kokich V G.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 implants:planning with the aid of orthodontics[J].Tex Dent J,2007,124(4):388-398.

[8] 赵弘,顾晓明,刘洪臣,等.正常牙合成年人硬腭部骨质厚度初探[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3):177-181.

猜你喜欢

切牙种植体位点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多组元置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二项式通项公式在遗传学计算中的运用*
一种改进的多聚腺苷酸化位点提取方法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