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郭沫若研究期刊叙录

2015-11-14宿玲

郭沫若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刊四川大学专刊

宿玲

(山东师范大学 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14)

四川郭沫若研究期刊叙录

宿玲

(山东师范大学 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14)

1978年6月郭沫若逝世后不久,郭沫若研究呈现出当时空前至今绝后的热潮。这一热潮的标志之一就是“发表郭沫若研究成果的‘阵地’不断扩大”,涌现了众多郭沫若研究期刊。后来逐渐减少,1998年之后只剩下其中的一个刊物——《郭沫若学刊》。作为图书情报的工作者和研究者,笔者曾想探究这众多期刊消失的原因,后来发现原因非常复杂,非本人所能回答。于是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期刊逐渐变成了少有人问津的学术“古董”。最近我又发现,这些“古董”中的多数期刊在很多图书馆里没有收藏,或收藏极不全,其中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主办的《郭沫若研究》竟然连中国国家图书馆都收藏不全。或许是因为这其中某些期刊印数很少,使得一些图书馆原本就没有;或许是这其中某些期刊出版的期数太少,在期刊管理上因“断码”而被“清仓”;或许是这其中某些期刊的印制更像图书,被混同于书籍而难以作为期刊检索到。即使“古董”也有作为文物的重要价值,何况这类期刊一般人很难看到,在郭沫若研究史上更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应当予以发掘。于是,笔者在利用本馆郭沫若研究期刊馆藏文本的基础上,广泛查阅国内各大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查余补缺,仅就四川一省出版的郭沫若研究期刊及其馆藏情况,以创办时间先后为序逐一叙录如下。

一、《郭沫若研究专刊》

不定期连续出版物。16开本。公开出版发行。

1979年7月创刊。最早一期《郭沫若研究专刊》封面除刊名外,署“四川大学学报丛刊一九七九年第二辑”。封底左上角署“四川大学学报丛刊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辑(郭沫若研究专刊)”右下角为:“《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室编辑/四川大学印刷厂印刷/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期《郭沫若研究专刊》的主要内容选自1979年6月12日—19日在乐山召开的郭沫研究学术讨论会的发言稿和论文。其中吴伯箫、楼适夷、王廷芳、郭庶英和郭平英、黄高彬所作的是祝贺、纪念、回忆性的发言;高兰、谭洛非、刘柏青、华忱之、康鉴和唐明中的论文是关于郭沫若诗歌的研究;陈瘦竹、钟德慧、陆文璧和朱南的论文是关于郭沫若历史剧研究;孙席珍、王锦厚和伍加伦、李保均、孙玉石、王剑丛、易明善、林恭寿、尹在勤的论文是对郭沫若生平思想和文学道路的研究;戈宝权、龚翰熊、戴震、伍加伦的论文研究郭沫若与外国文学;伍仕谦、李世平、隗瀛涛、邱沛篁、肖斌如论文分别考察郭沫若考古研究、历史研究、自传、报刊宣传、著译书目等。

《郭沫若研究专刊》第二集,1980年11月以“四川大学学报丛刊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八辑”的形式问世,依然是“《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室编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期《郭沫若研究专刊》的内容包括:郭沫若集外书信选登,还发表了华忱之、白坚、吴蓉章、易明善、陈福康、刘思久、阎焕东、李保均、陈永志、王锦厚、彭静中等人撰写的学术论文13篇,其余文章全是回忆、怀念文字。作者有赵丹、李瑛、李准、苏步青、端木蕻良、胡愈之、周培源、许涤新、尹达、茅以升、胡厚宣、侯外庐等,还有以“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大寨大队”等名义发表的纪念文章。

《郭沫若研究专刊》第三集,1982年5月作为“四川大学学报丛刊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十三辑”出版。《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室编辑,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这期《郭沫若研究专刊》的内容主要是对郭沫若历史剧和史料研究。首先披露了郭沫若集外书信十五封和《〈南冠草〉日记》,然后刊发了周峰、凌鹤、潘子农、刘雪庵、伍加伦、高国平、陈彬彬、王训昭、王锦厚、钟德慧等人对郭沫若历史剧的研究论文,又发表了一篇郭沫若佚文和郭平英、肖斌如、刘传辉等人的史料研究文章。

《郭沫若研究专刊》第四集,1983年2月作为“四川大学学报丛刊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十七辑”出版。《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室编辑,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这期《郭沫若研究专刊》的内容选自1982年10月27日——11月2日由四川大学主办的纪念郭沫若诞辰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提交的论文。作者是:任白戈、许琦之、唐弢、孙席珍、吴奔星、刘思久、王锦厚、王世德、黄川、孙党伯、陈长义、钱光培、毛迅、伍加伦和杨淑贤、李保均、彭放、傅正乾、潘显一、钟德慧和景文和、吴蓉章、白坚、邱沛篁、宋彬玉、刘传辉、易明善、吕元明等。

《郭沫若研究专刊》第五集,1984年10月作为“四川大学学报丛刊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十三辑”出版。《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室编辑,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这期的《郭沫若研究专刊》首先是“郭沫若北伐革命时期史料选登”,然后是翁植耘、张劲、王锦厚、伍加伦、钟德慧、陈厚诚、刘思久、秦川、文天行、王廷芳、娄彦刚、陈禅心、刘传辉、王钜春、彭静中等人的学术论文。

《郭沫若研究专刊》第六集,1986年9月作为“四川大学学报丛刊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三十一辑”出版。《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室编辑,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这期的《郭沫若研究专刊》发表了孙席珍、王锦厚、刘元树、曾绍义、尹鸿、陈厚诚、王大敏、武杰华、邱沛篁、陈禅心、徐重庆等人的论文。第六集之后不知《郭沫若研究专刊》是否续出?笔者只见到这个期刊的第一集至第六集。

二、《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

不定期连续出版物。16开本。内部资料。

郭沫若研究学会(乐山)会刊编辑部主编。创刊号署“一九八二年第一集”。这一期主要内容是反映在乐山举办的纪念郭沫若诞辰九十周年和庆祝郭沫若故居开放活动,报道郭沫若研究学会成立和郭沫若及后人的回忆录等有关文献史料。其中有纪念郭沫若诞辰九十周年大会等活动上任白戈、马识途及当地领导人的讲话。论文作者是宋彬玉、阎焕东、张学植、王春瑜、刘世钰、顾祖钊、陈万睦、康鉴和唐明中、胡星南、王大明、唐明中、钟灵、王学文、张庆丰、杨桦、陈遐龄、陈永志、全荃、蓝棣之、孙党伯、白坚、李向阳、林桦、河野、李宗毅、廖学良、江源、吴向北、杨镇伯、李晓、杨炳昆等人的论文,还有黄高彬、魏蓉芳、郑宗紥、杨铭庆、李又林、曾键戎等人的回忆录和史料文章。

1983年总第二集,1983年11月内部出版。这一期《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的主要内容,除了报道学会工作外,还反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郭沫若研究学术座谈会的有关信息,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这一期的作者主要有:马识途、郭和夫、陈永志、吴功正、龚济民、李保均、阎焕东、康鉴、李向阳、戴翼、白坚、唐早生、吴从发、张竞、全荃、枫寒、杨桦、马韵玫、马尔科娃等。

1984年总第三集,1984年4月内部出版。这一期《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封面注明:“郭沫若与爱国主义专辑”。除了报道学会工作外,本期论文主要围绕郭沫若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研究。论文作者有刘元树、杨炳昆、罗世烈、河野、刘世钰、祁和晖、冯宪光、曾祖云、陈遐龄、杨镇伯、韩金英、杜淑华、黄步青、何智水、李中毅等。

1984年总第四集,1984年9月内部出版。这一期《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文章的作者有:艾芜、宋彬玉和张傲卉、谷辅林和周海波、税海模、江源、张忠纲和张志甫、吴向北、冷淑芬、解洪祥、邓牛顿、陈耀中、李晓、文天行、杨升南、胡启锐等、林治凯、余谋和袁汀、杨炳昆、陈青生、张道刚、耀中、严肃、龚济民、王延晞,还有车辐、翁植耘、黎生、丁景唐、唐明中、魏庸芳、李又林、王学文等人的史料文章、回忆录、访问记等。

1985年总第五集,1985年8月内部出版。这一期《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首先是关于“抗战时期的郭沫若”学术讨论会的综合报导。论文作者有:张志勋、韩立群、全荃、林雪、闵乐晓、李向阳、马国栋、马征、廖永祥、胡从经、武杰华、陈耀中、许豪烱、魏奕雄、魏守忠和张占国、牟之先、张惠达、朱美兰。

三、《郭沫若研究论丛》

不定期连续出版物。32开本。乐山师专郭沫若研究室编。

第一辑1984年12月内部出版。作者有:王聿修、杨炳昆、王锦厚、陈永志、秦川、税海模、康鉴、李向阳、武杰华、李华飞、侯春树、周长富、杨桦、何智水、郭维超、潘用校、赵奇、闵乐晓和詹虎等。

第二辑1988年8月公开出版。这一期《郭沫若研究论丛》是在郭沫若逝世十周年之际,“为了纪念郭老在政治、文学、历史、书法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卓越贡献,郭老的家乡——乐山师范专科学校‘郭沫若研究室’的同志们,怀着崇敬和学习郭老的心情,组织编写了这本论文集,而且又在郭老的母校——”。撰稿人既有乐山师专的作者,也有国内部分郭沫若专家:杨炳昆、税海模、李文遂、李向阳、杨桦、谷辅林和周海波、江源、罗田、武斌、王文英、侯春树、彭静中、罗星昊、秦川、魏世萌、贺锡祥。

第三辑1990年6月内部出版。这一期《郭沫若研究论丛》文章的作者是:王聿修、税海模、李向阳、杨胜宽、江源、康绳法、曾加荣、廖传江、李文遂、刘畅、李晓、郭正枢、徐克文。还刊发了曾加荣老师组织的乐山师专中文系89级《女神》讨论会纪要。

四、《郭沫若学刊》

定期连续出版物。16开本。公开出版发行。

1987年创刊。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主办。2011年第3期(总第97期)改为“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主办”。《郭沫若学刊》编辑部编辑出版。编辑部地址原在四川省乐山市大佛寺,后迁至乐山师范学院。创刊号注明“本刊年出两期(五月、十一月出刊)”,目录页标明“刊期:半年刊”。“1988年起改为季刊”。由于《郭沫若学刊》至今不间断连续出版100多期,也是目前唯一存在的郭沫若研究期刊,因此各大图书馆都有收藏,即使不全也有《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作为补充,所以对于《郭沫若学刊》正刊无需笔者再做叙录。但《郭沫若学刊》1993年3月出版了一期增刊,名为《纪念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专刊》。这期专刊一般图书馆都没有,其中的文章也无法从“中国知网”查到,故做如下介绍:封面题名是“郭沫若学刊增刊”,扉页题名“纪念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专刊”,另起一行是“《郭沫若学刊》增刊”。主办者有二:一是“四川省暨乐山市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委员会”,二是“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郭沫若学刊》这期增刊共设六个栏目。第一个栏目是“纪念讲话”,包括李鹏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举行的郭沫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四川省市领导在四川省暨乐山市纪念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四川省市领导、四川郭沫若研究会领导、北京郭沫若纪念馆领导和外国友人在“郭沫若与中国科学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等。第二个栏目是“纪念文章”,作者有:阳翰笙、沙汀、艾芜、马识途、凤子、章均权、崔伯良、张浩、王廷芳、韩义绿、邓牛顿、郭庶英、郭平英、郭开鑫、魏蓉芳、郭远铭、胡星南等。第三个栏目是“纪念诗词、书画”,诗词作者是段可情、林焕平、杜道生、廖永祥等。第四个栏目是“纪念活动在各地”,分别介绍了党和国家两代人出席的郭沫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四川省暨乐山市、重庆、成都、沙湾镇、上海、北京市、陕西等地举行的纪念活动,为纪念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举行的学术研讨会、文艺演出、展览会等活动,以及海内外纪念活动的各种报道等。第五个栏目是“论文选编”,作者是:谭继和与祁和晖、施丁、庄芗、田亮、王进、赵遐秋、陈果卿、张杰与宋阜森、秦川、蔡宗隽、唐明中。最后的栏目是“附录”,主要介绍了四川省暨乐山市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有关机构的名单、日程安排、总结等。

五、《沙湾文史》(有关郭沫若的专辑)

不定期连续出版物。32开本。内部出版发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乐山市沙湾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

第三期是《德音录》专辑,主编郭有珍、郭开鑫,1987年6月出版。该辑内容翻印1939年重庆出版郭沫若兄弟合编的《德音录》,只是增加了郭有珍撰写的《翻印缘起》和毛西旁的《校记》。

第七期是纪念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专辑,刊发了大量郭沫若史料文章。该辑作者是泽地久枝(日本学者)、魏奕雄、张尚元、胡星南、李华飞、魏华云与谢湘正、阚加玉、李长明、郭开鑫、杨绍林、詹国勋、陈龙泉、魏凤英、王豪等三人、易渊平、李先定、詹述权等。

六、《沫若旧居》

不定期连续出版物。16开本。内部出版发行。

1996年创刊。乐山市沙湾区郭沫若旧居主办。创刊号是1996年第1期。这期文章的作者有:王学光、彭世彬、江德彰、陈龙泉、邓学军、万永川、刘远胜、潘素梅、魏华云、魏奕雄、陈栋培、王豪、郭开鑫、郑守江、于树德、赵天昌、罗建中、于俊文等三人、黄云万。《沫若旧居》好像出了这一期就没有再出。

综上,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仅四川一省就涌现出郭沫若研究期刊达6种之多。可惜,这股办刊热潮很快就冷却下来了。这些期刊目前只有《郭沫若学刊》坚持到今天。问题的严重性主要不在于这类期刊原先的“多”与今天的“少”,而在于当年郭沫若期刊所体现的研究的“热”与这些期刊在多数图书馆所遭遇的“冷”。根据笔者检索的数据,且不说那些昙花一现的郭沫若研究期刊很少进入图书馆,绝大多数郭沫若研究期刊也成了各大图书馆里的稀缺资源。为了方便现在及将来的人们知道这些期刊,因此有必要加以叙录。

(责任编辑:廖久明)

注释:

①徐瑞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上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615页。

②本人从“全国期刊联合目录”检索这些期刊,除《郭沫若学刊》外,其他都没有。查阅国内所有的省级图书馆和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这些郭沫若研究期刊大多数图书馆都没有。

③经“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检索,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主办的《郭沫若研究》共12辑,国家图书馆缺第4辑。

④由于该期封面、目录页和封底上都出现了“第二辑”字样,所以很多人误以为这是《郭沫若研究专刊》的第二集。其实这就是最早一期《郭沫若研究专刊》。

⑤《郭沫若研究学会专刊》期号标注不够规范,创刊号封面刊脊标注“一九八二年第一集”,目录页为“一九八二年第1集”。此后刊脊陆续标注“一九八三年总第二集”、“一九八四年总第三集”、“一九八四年总第四集”、“一九八五年总第五集”;而目录页上表的是“总第X期”。为了与创刊号的“一九八二年第一集”,本文统一用封面刊脊标注的“总第X集”。

⑥见乐山师范专科学校(现乐山师范学院)郭沫若研究室:《郭沫若研究论丛》第二辑《出版说明》。

⑦见《郭沫若学刊》1987年第1期封底。

⑧见《郭沫若学刊》1987年第2期封底。

参考资料:

[1]杨胜宽、蔡震总主编:《郭沫若研究文献汇要》,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出版。

[2]王训昭等:《郭沫若研究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

[3]龚济民等:《郭沫若年谱》,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4]王锦厚主编:《郭沫若作品词典》,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5]《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室:《郭沫若研究专刊》各辑。

[6]郭沫若研究学会(乐山):《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第一集——总第五集。

[7]乐山郭沫若研究室:《郭沫若研究论丛》,第一辑——第三辑。

[8]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郭沫若学刊》,1987年第1期—2015年第2期。

[9]沙湾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沙湾文史》第3期、第7期。

[10]沙湾区郭沫若旧居:《沫若旧居》1996年第1期。

[11]《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郭沫若专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12]刘增人等:《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出版。

[13]徐瑞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2015-09-03

宿玲(1963-)女,山东莱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学刊四川大学专刊
结伴学刊共成长
特种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中的应用专刊
音乐天地 抗疫原创歌曲专刊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考试与评价》英语高一专刊2020年第1—6期出版计划
《考试与评价》英语七年级专刊2020年第1—6期出版计划
许钰灵作品
“不惑”之年的回望与思考——纪念《红楼梦学刊》创刊四十周年
民族图鉴入馆藏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