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要的美好
——影片《海鸥老人》观后

2015-11-14胡力思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5年5期
关键词:海鸥女方自闭症

◎胡力思

我要的美好

——影片《海鸥老人》观后

◎胡力思

只要你来过冬天的春城,你就绝对不会忘记这一群精灵——海鸥。

这群精灵从北半球不远万里而来,最终在昆明找到了生存的乐土,越冬的后花园。而昆明人每年都习惯性的等待这远方客人的到来,从10月份左右,陆陆续续卖海鸥粮食的小摊就会出现在滇池、翠湖等地,人们也都聚集过来,看海鸥,喂海鸥。

“海鸥老人”吴庆恒的故事,感动过千千万万听众。《海鸥老人》这部电影,正是由这个故事改编。男一号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牛犇扮演,影片讲述了一个喂养鸥鸟的老人,帮助一个罹患自闭症的布依族6岁男孩打开心扉的故事。影片的故事性并不强,节奏也很慢,更没有什么蜿蜒迂回的情节,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重复了好几遍的一首诗:

天是蓝的,好

云是白的,好

山是青的,水是绿的,好

河岸的草地七彩斑斓,从古到今,好。

当老人眼睛里噙着泪水,艰难的一字一句说出这些字词的时候,我承认,这是一部“走心”的电影。从电影的可看性,剧情的连续性,情节的刺激性来看,这部影片估计和当今的电影市场最热门的票房没有什么关系,但它的的确确触碰到了我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把“现在”的时间用黑白的方式播出,却把“回忆”的曾经用彩色的画面讲述,这与别的电影刚好相反,手法很新颖,也暗示了这位自闭症孩子长大以后当上了老师,可能在他这辈子的回忆中,最刻骨铭心最美好的便是这段记忆了。

影片中花了大量的时间镜头,展现了两位主人公和海鸥在一起的场景,从自闭症小男孩悄悄的躲在树后看老人喂海鸥,到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扉愿意与老人一起喂海鸥,一起和海鸥玩耍,每一刻都展现了大自然的美轮美奂,表达了自然对人类的眷顾和人类对自然的热爱、人与自然的交流、沟通与和谐相处,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老人晕倒在家中的时候,海鸥奋力砸烂笼子,扑倒老人时常听的收音机,似乎是想拼命把老人叫醒,拟人化的拍摄,突出了海鸥的灵性和报恩。最后当小男孩抱着老人的照片出现在他们时常喂海鸥的地方时,所有的海鸥像是祭奠自己恩人一样,围着老人的照片,久久不肯离去。这些场景,很容易触动每个观众柔软的心灵。

影片中还有一个镜头值得留意,就是小男孩对海鸥羽毛的感情,从他在岸边捡到羽毛的时候,就一直把它捧在手里,回到家也舍不得放下,对着窗户举起羽毛并让它自由落下,甚至第二天追随老人三轮车的路上,他都是一直举着羽毛跟在后面跑,包括老人递给他海鸥粮食的时候,羽毛掉了,他就把鸥粮扔了去捡羽毛,直到把他捡到的羽毛粘在那个属于他的“朋友鸥”的身上。我认为这些镜头都体现了一颗害怕与人沟通却无处不渴望飞翔的内心。海鸥对小男孩的内心影响是巨大的,而老人对海鸥的感情刚好敲开了小男孩内心闭塞着的大门。才会让小男孩说出第一个“好”字的时候,让家人激动不已。

而这个“好”字,我认为正好和前面的诗有所呼应。对于这首诗我是这样理解的:世间万物都要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和存在的意义去发展,不要因为满足其他的欲望而去改变它们,甚至让它们变得畸形。

整个影片看下来大部分都是给人美好的,但我们应该看到它隐藏着的不美好,并把这些不美好尽力改变成真正的美好。不管是老人与海鸥,还是孩子与海鸥,画面都是美好的;老人对孩子悉心的引导、耐心的安慰是美好的;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美好的;老人的爱情是美好的;老人对海鸥的付出是美好的;海鸥对老人的回报是美好的;小男孩慢慢走出自闭心理成为老师的人生是美好的;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是美好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是美好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是美好的,河岸的草地七彩斑斓,从古到今的时间是美好的;

而老人对爱情的遗憾,觉得自己因为懦弱而错过是不美好的;空巢老人的无依无靠是不美好的;一点退休工资大半都给了海鸥自己生活拮据是不美好的;孩子童年就没有得到正常的父爱是不美好的;

我们如何才能把这些变成真正美好的呢?电影没有也不必直接给出答案。她留给观众的是思索和追问。这就够了。

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故事处理上,是否还能做的更好?吴庆恒海鸥老人的故事,是因为折腾了大半辈子,最后只愿意和海鸥作伴,所以每天都坚持来喂海鸥。而电影则是用爱情来衔接上老人喂海鸥的故事,牵引出了曾经的爱情,讲述了相爱的两个人,因为政治的问题,男方因为自己的懦弱而不敢与女方相爱,最后女方死于一场火灾,女方喜欢海鸥。就因为女方只是喜欢海鸥,就让男主角这样付出了几十年。如果说女方生前就喜欢每天喂海鸥,对海鸥不仅仅是喜欢,而是像家人一样的照顾,后面再衔接出男主角为了内心的赎罪而像他爱的女人一样每天去喂海鸥,这样会不会情节更紧密一些?而火灾的情节只是一个让男主角赎罪的介质,那是否可以参考为了救丹顶鹤而牺牲的女孩那样,让这样故事的说服力可能更好。

爱情故事的出现,只是老人轻描淡写地在小男孩的面前提起过,对小男孩没有产生任何的影响,甚至对于一个6岁的自闭症孩子来说,他可能完全听不懂。影片这样处理,仅仅只是为了静止地说明老人每天去喂海鸥的原因,碎片的情节无法带入观众的情感和想象,因此,电影的叙事和观众的情绪基本是分离的。

小男孩的爸爸在外打工,在前期和妈妈电话通话的对话里,感觉是因为知道自己儿子得了自闭症,所以不愿意回家,而在后面听到儿子会说“好”了,就缩短了离家的时间——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妥当?小男孩爸爸的角色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因为他是最后一次老人照片出现的必要条件,那对于爸爸这个角色的铺垫,是否需要多做一点?正常理解,外出打工者大多是从事体力劳动,“爸爸”在后期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摄影家,好像也只是为了与那张著名照片的出现相呼应的勉为其难。

老人和小男孩每一天都出现在喂海鸥的地方,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节,导致让观众觉得剧情很重复很缓慢。城市风景片段也重复的居多。小男孩长大以后当上了老师,这和我在开头想像的结尾有所不同,我本以为小男孩自闭症康复了以后,会为昆明的海鸥事业做出贡献,就像纪念吴庆恒老先生一样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类似的生硬和别扭,在影片中还有多处。

显然这部影片考虑的不是票房。而正因如此,才更应该把它打造成更具有诗化之作,在诗意美学方面可以更丰富更吸引人,使之具备可看性和可收藏性。

(作者单位: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胡耀池

猜你喜欢

海鸥女方自闭症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保护海鸥蛋
被忽略的1000万自闭人士
《海鸥食堂》里的食物怎么做出来的
妻子出轨怀孕,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
节约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孩子尚幼,不能离婚?
爱美的小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