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的效果分析

2015-11-13齐锦宏,李海清,张丽珍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恶性肿瘤羟考酮

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的效果分析

齐锦宏李海清张丽珍

(永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南商丘476600)

【摘要】目的分析高剂量的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3 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同时加用帕米膦酸二钠。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每周期90 mg),观察组采用高剂量(每周期150 mg)。结果治疗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6. 11%,对照组为66. 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63. 89%,高于对照组41. 67%(P<0. 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精神异常和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转移性骨转移所致疼痛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恶性肿瘤;帕米膦酸二钠;羟考酮;骨转移

骨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远处转移的50%。骨转移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及甲状腺癌最为常见,通常为多发,单发转移者仅约占10%。骨转移多发生在脊椎骨和骨盆,其次是肋骨、股骨和肱骨[1]。骨转移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缩短了生存时间。永城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对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采用帕米膦酸二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为37~77岁;肺癌23例,乳腺癌19例,前列腺癌10例,结直肠癌9例,肾癌6例,宫颈癌5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证实有骨转移,其中多发54例、单发18例,均有骨痛,预计生存期>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有应用止痛药物,疼痛缓解未达中度及以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对于未使用过强阿片类镇痛药的患者,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初次剂量为10 mg/12 h,如果口服困难可改用直肠给药,药量与口服药量相同;对于使用过强阿片类镇痛药的患者,参照羟考酮和吗啡1∶2的比例换算,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治疗组加用帕米膦酸二钠3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5 d,总量150 mg,每4周重复;对照组加用帕米膦酸二钠3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3 d,总量90 mg,每4周重复。两组患者均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3.1疼痛程度评定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法(VRS)评定。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疼痛可以耐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为1~3分;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耐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为4~6分;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干扰为7~10分。镇痛效果以疼痛缓解度进行评定:无效,即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幅度小于20%,甚至增加;有效,即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幅度为20%~80%;显效,即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幅度达80%以上。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3.2生活质量评定标准参照国际通用的QOL生活质量评分标准。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治疗后评分减少≥20分;改善:治疗后评分减少≥10分;稳定:治疗后评分减少<10分;下降:治疗后评分增加。

1.3.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嗜睡、头晕、发热和皮肤瘙痒等,每周检查血常规、血清钙、肝功能和肾功能。

2 结果

2.1镇痛效果治疗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6. 11%,对照组为66. 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n,%)

2.2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多数食欲、精神、睡眠、日常活动均较前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63. 89%,高于对照组41. 67%(P<0. 05)。见表2。

2.3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均有轻度的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嗜睡、乏力、胸闷、便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均可耐受,经过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3例患者治疗中出现低钙抽搐、手指麻木等症状,适量补钙后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精神异常和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n,%)

3 讨论

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新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中1/4伴有疼痛,1/3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3/4晚期肿瘤患者均合并疼痛,而恶性肿瘤骨转移是疼痛最常见的原因[2]。骨转移病灶的形成是原发肿瘤细胞经血行转移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骨转移剧烈疼痛是由于肿瘤相关因子释放使破骨细胞活性增高,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肿瘤分泌前列腺素、乳酸、白介素Ⅱ及肿瘤坏死因子等一些疼痛介质及肿瘤侵犯骨膜、周围神经、软组织所致,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病理性骨折或高钙血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羟考酮为半合成的纯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而起镇痛作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有效镇痛时间长达12 h,服用方便,而且可直肠给药,不良反应小,能够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骨转移疼痛的药物[3]。帕米膦酸二钠属于双膦酸盐类药物,该类药物对骨组织有选择性吸附作用,通过防止羟膦灰石溶解导致破骨细胞产生形态学变化,直接而强有力地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阻止骨质破坏,它又可抑制各种中介物,间接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抑制骨质吸收,使疼痛减轻[4]。该药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但常规剂量对部分病例无效或疗效维持时间短,多疗程治疗后疗效下降。本研究应用常规剂量(每周期90 mg)和高剂量(每周期150 mg)帕米膦酸二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并进行对比,发现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剂量,镇痛显效率52. 78%,总有效率为86. 11%,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达63. 89%,远高于常规剂量组,而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191.

[2]孙燕.临床肿瘤学高级教程(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80.

[3]陈樟树,王文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应用[J].福州总医院学报,2010,17(4) :247-248.

[4]屈统友,叶佳佳.帕米膦酸二钠的治疗作用于不良反应[J].海峡药学,2008,20(9) :144-145.

(收稿日期:2014-11-1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5.01.024

【中图分类号】R 730.5

猜你喜欢

恶性肿瘤羟考酮
普瑞巴林联合羟考酮对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
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恩度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分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控释片在癌性内脏痛患者治疗中的止痛作用及不良反应比较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研究
羟考酮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四磨汤治疗肺癌患者应用羟考酮致便秘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