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土寻根凝心铸魂
——新四军后裔赴闽东苏区采集红色革命热土

2015-11-11张川闽张尚瑶

红土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闽东热土纪念碑

张川闽 张尚瑶

红土寻根凝心铸魂
——新四军后裔赴闽东苏区采集红色革命热土

张川闽 张尚瑶

7月下旬,天空低垂,细雨霏霏。在闽东苏区——屏南县棠口乡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前,隆重举行革命热土采集仪式,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缅怀新四军六团的巨大功勋。阮朝阳、邓小燕、李良津、叶小楠、江旅安、丁丹尼、陈黄河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代,老红军、老游击队员代表,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林鸿坚,屏南县领导程树平、陈道珍、周芬芳、沈久宽以及武警官兵、干部群众共200多人出席。

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阮英平烈士之子阮朝阳将军在仪式上演讲

1937年七七事件爆发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1380余名战士奉命汇聚屏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六团在屏南整编期间,棠口、双溪等地热血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共有160多名青年加入。1938年2月14日,新四军六团将士从屏南棠口、双溪出发,奔赴抗日前线,屡建战功。在八年浴血抗战中,由闽东人民子弟兵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全体将士骁勇善战。进军苏南,夜袭浒墅关;挺进上海近郊,火烧虹桥机场;北渡长江,打开了苏北抗日局面;开展了郭村保卫战,实现了挥师东进;决战黄桥,奠定了苏中抗日根据地。曾被陈毅元帅誉为“可做本军的模范”,粟裕大将称老六团华野一纵在莱芜战役中立了第一功,张震上将评价六团为“百军之杰”,毛泽东主席在慰勉电中,高度赞扬六团老部队20军在长津湖战役中“表现了大无畏气概,显示出超过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惊人精神和战斗力”。英雄的闽东儿女,驰骋大江南北,浴血奋战,先后参加数百次战斗,威震华中,功勋卓著,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坚力量,为夺取全面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向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敬献花篮

一寸山河一寸血,新四军六团将士大都为国捐躯,到全国解放时已为数不多,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英雄的鲜血浸染了田畴旷野,永远的军魂守望着江河山川。为告慰先辈,激励后代,宁德市于2011年7月1日隆重举行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重建奠基仪式;2011年12月,阮朝阳将军、叶小琦和闽东红土地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林鸿坚及闽东老红军后代等10多人,从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车桥战役、沙家浜、渡江战役等9个战场,采集浸染六团先烈的红色革命热土,行程八千余里,沿途受到济南军区、江苏省军区、安徽省军区等地部队领导的支持帮助。并于2012年2月隆重举行“新四军六团英烈魂归故里”仪式,将9个战场及苏区屏南采集的热土,安放在纪念碑广场中央基座下。2013年9月纪念碑落成以来,先后有30多万人次前来瞻仰、缅怀、宣誓、寻找革命足迹等活动,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传承闽东红土地文化的生动教材和基地,成为红色旅游的亮丽名片,成为一座永远耸立在大家心中的丰碑!

老一辈革命家后代采集红色热土标本

红色革命热土采集仪式现场,阮英平烈士之子阮朝阳将军动情地说:“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在祖国首都,长城脚下专门设立了铁军纪念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年,新四军后裔分赴新四军发源地、集结地、出发地和成长地采集象征新四军血脉、基因、精神的红色热土,将这一捧又一捧带着烈士体温的热土安放于纪念坛中。让我们的子孙后人,世代铭记铁军精神,抗日英烈的光辉业绩,传承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之魂。”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陈昊苏特赋诗一首:

丹心青史两辉煌,抗战春秋日月长。

叶项刘陈宏略展,江淮河汉旌旗扬。

铁军勋业传中外,烈士威名动四方。

敌后华中根据地,长城万里著荣光。

(作者单位:屏南县委报道组)

猜你喜欢

闽东热土纪念碑
这片热土上,“新”的力量正迸发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昔日红色热土 而今富美过洋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中国仍然是一方投资热土
台湾“闽东新娘”:最想念妈妈的“味道”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红色热土育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