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难得机遇做好政策对接

2015-11-11陈生雄郑潇

红土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三明市三明中央苏区

陈生雄 郑潇

抓住难得机遇做好政策对接

陈生雄 郑潇

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的发展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几年赴老区调研,发表重要讲话,在福建调研时明确提出“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苏区老区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三明作为重点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和省上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区苏区政策对接工作。作为负责老区工作的职能部门和老区建设的促进组织,市老区办、老促会认真履职,努力学习掌握政策,热情提供咨询服务;与市财政局,与市委政研室,与县老促会、老区办开展政策对接专题调研;编印《老区政策服务指南》等资料,提供各县各部门决策参考,共同做好政策对接工作。

2008年,将乐县、沙县被确定为“中央苏区范围”,三明市“中央苏区县”由原来的5个(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增加到7个。2009年起,三明市着力推进其余5个县(市、区)申报“中央苏区县”的工作,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对三明有关县(市、区)的“申苏”工作作出专门批示。2012年2月27日,市委召开用好用足中央苏区政策工作部署会。9月18日,在清流县召开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命名暨现场推进会,会议命名了12个“中央红军村”。2013年7月23日,经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中史字〔2013〕51号文),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尤溪县、大田县列入“中央苏区范围”,至此,三明全市12个县(市、区)都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这既是对三明老区革命历史地位的肯定,也为三明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夯实了基础。2014年9月4日,市委召开加快老区苏区发展工作座谈会,进一步部署落实全市苏区老区政策对接和苏区发展工作。

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命名大会

三明市各级各部门加强对苏区老区政策研究,强化政策对接工作力量。各县(市、区)对已明确的政策,结合县情和产业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门别类做好政策的梳理,抓好项目策划、包装、生成、对接;对还不很明确的政策,加强研究,力争做到上级出台的每一条支持苏区老区发展的政策,都有相应的项目与之相对接,推动尽可能多的项目挤入上级规划盘子,享受到政策优惠。同时,注重上下衔接,想方设法筹措配套资金,抓好项目实施,做出实效,使政策落地。各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积极跑部跑省,带情况、带问题、带项目、带感情,尽最大努力把项目列入国家、省上盘子,以“三争”(敢争、能争、善争),“两不怕”(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精神,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将乐县成立了政策研究及项目策划中心,核定事业编制4名,深入研究政策,加大项目对接和项目实施等工作力度;建宁县成立了以县委领导牵头、由精干力量组成的政策研究班子,积极向上申报项目;明溪县组建了由县委副书记挂帅、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与的对接政策的工作团队,建立健全专项制度,制定出台专项考评激励办法。市发改、财政、交通、住建、水利、教育、农业、林业、卫生等部门重点研究如何拓展落实国家支持原中央苏区县、老区县以及省里支持老区政策、参照执行中西部政策情况,主动沟通汇报,策划包装项目,大力争取支持,取得了明显成效。

将乐县老区村饮水工程

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省上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三明市利用苏区老区这块“牌子”,争取政策支持特别是在争取资金和项目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以来,全市共向上争取老区苏区各类资金近180亿元(2011年29.28亿元,2012年46.8亿元,2013年49亿元),平均每年都在30亿元以上,相当于地方级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其中2014年达49亿多元,这些资金涉及了农业农村、科技环保、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建、政法、社会事业、财政、税收优惠和社会保障等10个方面90项,为推进老区苏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批事关老区苏区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并交付使用。如沙县机场通过对接苏区政策得到国家3亿元支持。

老区苏区是三明的基本市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老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老区将面临着政策性“断奶”的新课题。三明市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针对政策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接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配套资金难落实,滚动建设的储备项目少,老区品牌宣传力度不够,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部门之间、县(市、区)之间合力不够大,县域工作发展不平衡等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坚持把用好用足用活政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最大限度发挥出政策效应,加快推动老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提高认识,强化使命。对接落实原中央苏区政策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任务,对于推动三明科学发展、加快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做,进一步细化责任,逐条对照、逐项对比,更加有效对接落实上级支持的各项政策;熟悉和吃透各项政策,积极参与国家规划编制工作;及时跟进,特别是做好项目的策划储备和申报工作,以好的项目来承接政策,在更大程度上争取国家、省里的支持。

成立机构,搞好统筹。认真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并结合省上促进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等战略决策,系统研究三明振兴发展问题,让政策红利更多地惠及三明。各级各部门高起点、全方位对接支持政策,大胆谋划、超前策划,力促策划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落地一批事关三明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建立对接政策工作机构,负责对接政策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问题分析、政策宣传、汇总统计等各项工作,确保政策对接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效应。

泰宁县朱口镇铁皮石斛培育基地

深入学习,吃透政策。切实抓好老区苏区政策的学习研究,加强政策对接的分析比较,梳理出哪些政策在运用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哪些政策还没有用好用足,哪些政策还有较大的利用空间,哪些周边市的经验可以借鉴参考,哪些工作需要改善提高。通过不断地加强政策学习研究,更好地用好用足用活政策。

把握政策,策划项目。根据中央和省上的扶持政策规定,认真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抓紧编制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发展振兴规划,明确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和政策支持。按照资金跟项目走的政策导向,抓好相关项目的策划生成,尤其是对老区发展能起关键性决定性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老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抓好配套资金落实,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加强组织管理,把争取来的项目做好,发挥最大效益;弘扬老区苏区精神,不“等、靠、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帮助下,依靠自身努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内部机制。

上下对接,重在落实。继续加强上下沟通衔接工作,积极跑部跑省,尽最大努力把项目列入国家、省上盘子。国家和省上的苏区老区政策,除普惠政策外,大部分分散在各部委、各厅局的相关文件中,基本上是按“规划先行、项目后审”的要求,即项目要先进入国家、省上盘子,争取才有可能。同时,用好争取回来的项目资金,确保产生效益,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作者单位:三明市老促会)

猜你喜欢

三明市三明中央苏区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聚焦三明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三明市质量奖企业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