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
——归侨抗日女英烈陈康容

2015-11-11陈凤芳

红土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特委闽西山村

陈凤芳

『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
——归侨抗日女英烈陈康容

陈凤芳

陈康容

陈康容,又名陈容,祖籍闽西永定县岐岭下山村,1915年出生于缅甸。1930年从缅甸仰光回国入厦门集美中学读书,毕业后回到仰光华侨女子初级中学任教,满腔热情地向学生传播抗日救国思想,随后发起组织缅华妇女联合会,团结一批进步妇女,宣传十月革命、民族解放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1937年初,她考入厦门大学文学系,不久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此时,陈康容和谢亿仁、黄楚云等地下党同志组成妇女支部,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年11月,中共闽粤赣边省委机关迁往龙岩白土后,根据上级指示,开始举办党训班,训练抗日救亡干部。陈康容接受党的派遣,依依不舍地离开正热火朝天的厦门抗日救亡运动,和一批抗日青年一起随谢育才同志来到闽西,参加第一期抗日救亡干部训练班的学习。结业后留任第二期训练班的文化与音乐教员。训练班负责人是特委宣传部副部长黄会斋同志。他是从苏联学习回来的,系统学习过马列主义,是特委干部中理论素养较高的一个。黄会斋的理论水平受到了她钦佩,而康容那纯洁高尚的气质和活泼大方的个性,也受到他的倾慕,相互之间撒下了爱情的种子。

1938年3月1日,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省委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决定选派一批同志深入闽西各地加强农村工作。同年5月,受党组织的委派,陈康容化名为陈容,带上化名为陈华的郑兴楚,以姐妹身份相称,回到老家永定岐岭下山村。

陈康容的祖家在岐岭下山村的“望森楼”,家里只有嫂子卢秀珍一人。当地党支部书记陈荣松,既是小学教员,又是下山村白皮红心的保长。在他的安排下,陈康容与陈华俩以小学教员的身份出现,康容还担任党支部宣传委员。从此,她以学校为阵地,建立“岐岭青年同志会”等抗日救亡团体,宣传抗战形势和党的抗战政策,出版抗敌墙报、黑板报等,发动为支援前线募捐、献慰问品等活动;组织抗日救亡剧团,自编自演《打倒卖国贼》、《抓汉奸》、《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戏剧,演唱《九一八》、《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使方圆几十里乡村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38年底,经党组织批准,陈康容到龙岩白土闽西南特委机关所在地,同黄会斋结成伉俪。结婚后,陈康容留在特委机关工作。1939年春末夏初,闽西南潮梅特委机关先迁到大埔,一个月后又迁到梅县的丙村一带。这年冬,陈康容在丙村一个革命接头户家中产下男孩,取乳名为“小蛮牛”。这时,黄会斋的母亲杨氏从香港回来帮助他们照顾小蛮牛。1940年夏初,黄会斋调往漳州中心县委任组织部长。组织上考虑其家庭困难,决定派陈康容重回岐岭以教书为掩护,坚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

1940年夏天,闽西形势急剧恶化,国民党顽固派公开反共,加紧摧残苏区老区人民。8月18日,当局以下山村群众接济金丰大山游击队为名,绑走了十几个无辜的群众。消息传到山上,陈荣松为陈康容的安全担忧,当晚冒险回到下山村,转告上级通知,命令康容立即上山避风。第二天早上,陈康容正在房间里收拾行装,准备上山之时,国民党保安团包围了她家,随即遭敌逮捕。

敌人抓到陈康容后,害怕游击队来营救,当晚便冒着大雨把她押送到保安团驻地抚市。关押期间,敌保安团长谭嗣新亲自审问,先是以要“剥她的皮”相威胁,继而严刑拷打,一连三个晚上,康容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但她丝毫不惧,誓死不屈。敌人见硬的不行,便改用软的办法,企图利用金钱和她思念幼子的心来引诱软化康容,都被她识破加以严词拒绝。敌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想出了一个卑鄙的花招。保安团团部有一个张团副,过去也曾在厦门大学读过书,是康容的同学。他厚颜无耻地来找康容认老同学,办了丰盛的酒菜来“宴请”她,甚至向她求婚,想用此来打动康容。康容气愤至极,大声怒斥:“人在你们手上,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要我听从你们这些猪群狗党,万万办不到!”她在敌人威逼给她的所谓《自首书》上写道:“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申正义,何惧剥重皮!”同年9月17日夜间,陈康容被国民党顽固派活埋在抚市的山墩上。临刑前,她还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汉奸卖国贼!”陈康容壮烈就义时年仅25岁。

陈康容牺牲后,她的丈夫黄会斋为了纪念爱妻改名为黄康(建国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长)。1944年11月初,中共永和靖县委在永定金丰大山彭坑成立抗日反顽自卫武装——康容支队,以纪念这位英勇的归侨抗日女英烈。在陈康容坚持抗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鼓舞下,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活跃在金丰大山,驰骋于汀江之畔,一直坚持战斗至抗战胜利。2001年《共产党员》杂志在介绍建国前10位英烈事迹时,陈康容名列其中。

(作者单位:永定区老促会)

猜你喜欢

特委闽西山村
山村日出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山村一天一个样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沉寂山村崛起时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偏僻山村有个“五老”帮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