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私密空间与半私密空间的转换

2015-11-10安新妹

缤纷家居 2015年6期
关键词:归属感矛盾概念

安新妹

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吗?作品名称为什么叫《隐约》呢?

我的作品主要是针对私密与公共的矛盾点而设计的,人天生都有一种自我保护心理,不单单指空间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这种行为就像刚刚生下小孩就会吃奶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人们也是会寻觅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而我们要生活在公共空间里,要生活要交流。这个矛盾点是共存的不可取其重的。产品灌注了空间的设计概念。通过圆形构建出归属感和私密感的空间。内圆的旋转也可达到私密空间和半私密空间的空间转换。通过藤编的经纬相编本身形成在空间以外的人是不会发现你的存在的,因为格式塔视觉,人眼将其进行统一,在外面看来产品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空间以外有光线,因为有光源的作用,通过漏空你可以看见外面的景象。无形在视觉上有一个私密到半私密的转换过程。人在产品中实现空间的转换,有自主的空间选择权。人即可以参与又可以自我。名字有想过很久也很多,一开始叫“建筑下的建筑”,本身产品就有空间的设计在里面,想寻求一些高楼大厦下的规避小空间,但总体感觉还是和作品的整体气质不太符合就放弃了。之所以叫“隐约”也是在描述一种视觉感受和这种模糊的概念。本身设计理念,私密与公共就是一个矛盾体但是却并存着有一种牵扯又说不清的感受,而产品做出有选择性的空间,这也是看使用者的选择意愿,这种心理感受也是模糊的。在产品中藤编的这种镂空稀疏感也跟会跟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格塔式的视觉原理,当你在空间内休憩时看外面是可以看清外面的动向的,但在产品外面你是看不见产品内的事物的,除非你要窥探,你贴近藤编时是可以看见里面的。所以从概念到产品所达到的效果都是“模糊”的,这种心理的揪扯感,也是“隐约”表现的含蓄的心理感受。

你传递的私人空间的概念很当下,但是就产品而言,如果椅子完全转进去的话会不会太过“私人”?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好“公众”与“私人”的关系呢?

这并不会过于“私人”,产品概念的本身并没有把方向两极化,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共空间里,这是必然的事情,社会要发展我们要生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也是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个人认为公共与私人这种矛盾问题很多,如果你是一个小孩你是选择棒棒糖还是饭,我们活在一个公共环境里是必须的,人也不会想要真正的脱离公共而独立存在(鲁滨逊还有星期五在身边陪伴啊)。当你在一个私密空间里你会有向外窥探的心理,就算不参与其中也会开始是要做套编的,编织纹样也要再有层次感一些,让视觉效果更现代一些,颜色也是可以做系列的,我的产品本身主要是在心理上做我。说到产品,我并没有倾向于哪一方,只是这个矛盾点很有趣。其实并不存在太私人的问题。

我的产品是将两者融合,怎么处理好,这在一个公共环境里是必须的,产品只不过是大环境的一个缩影。我将这种并没有具象化的心里感受,映射到产品上。只能是让两者更好的融合,或多一种选择。

猜你喜欢

归属感矛盾概念
矛盾的我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矛盾多发”可怕吗?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古代的时间概念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