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师范类高校的室内乐教学

2015-11-03丁亚丁

艺术评鉴 2015年20期
关键词:室内乐高师音乐

丁亚丁

摘要:室内乐是西方音乐的重要形式,作为未来的音乐教师必须对其有基本的了解。但鉴于目前国内师范教育的现状,组织室内乐教学还比较困难,所以大多数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本文指出其必要性,并就推广的方法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室内乐 音乐 高师

一、室内乐教育在高校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国师范类高校,钢琴和声乐已经普遍成为了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声乐教育和钢琴教育在师范类高校已经有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但是并非每一位考上大学的考生学的都是钢琴专业或声乐专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自小学习的是小提琴、长笛、萨克斯、小号等乐器,钢琴和声乐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自己从小学来的专业要更加努力的深造。主修声乐和钢琴的同学也要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学习一门器乐来补充自己的音乐特长。

室内乐是一门音乐艺术,更是一门合作的艺术,最早的室内乐是家庭式的小型音乐会,后来我们把小型器乐重奏和小型器乐合奏统称为室内乐。在高校开展室内乐演奏不仅仅是在教室学习和练习,更要把学习的成果拿出来以音乐沙龙,小型音乐会的形式面向校园广大师生。这样既提高了音乐专业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又让其他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感受了高雅音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大型交响乐团和大型音乐体裁的音乐作品相比,室内乐是高雅音乐走进大众的最好形式。这样一个好的演奏形式,不需要豪华的灯光、专业的音响、专业的舞台,一间小型房间或教室就可以作为室内乐的演奏厅。但是由于中国音乐教育在室内乐方面的缺失,音乐教育者和音乐学习者对室内乐音乐的不够重视,人们对室内乐缺乏了解,普遍认为只有登上大舞台的音乐才是音乐。殊不知室内乐的技术含量极高,音乐又非常亲民,可以近距离聆听完全原汁原味的音乐。

二、如何在师范类高校开展室内乐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一些一类大学开展了室内乐课程,比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等,从这些学校开设的经验来看首先将室内乐纳入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修课程之中,有的院校引进了国外优秀的音乐家,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教师室内乐团,作为室内乐教学的主体和表率,再加入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组成师生室内乐团,这样由老师带学生,慢慢再由老生带新生,把室内乐学习带动起来。

很多人提到古典音乐,第一个想法就是不懂。记得有一次在中央歌剧院上演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我邀请朋友一起去看,朋友是音乐外行,几度推脱说没听说过普契尼,也没听过歌剧,只看过演唱会,笔者就耐心劝解道:“有很多美食你没听说过,也不知道怎么做,但不代表你不能去品尝美食,享受美食”。音乐也是这样,古典音乐虽然织体丰富,技术难度很高,但对于听着来说只用去仔细聆听就够了。

在师范类高校开设室内乐课程,首先必须要求所有器乐主修的学生作为必修课参加,器乐选修的可以作为选修课参加。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套非常好的教学理念“教、学、做合一”,用在室内乐教学是在恰当不过了。

(一)“教”的首要条件是选定教材,因材施教,要求教师系统的选择购置专业书籍、学术文献、乐谱、音像资料。在实际教学中分两步:第一,要严把学生的专业水平关,一个良好的音乐演奏者可以决定一个曲目演绎的精彩程度,能否完美地诠释音乐很大程度上看学生自身的专业演奏基础,这就像写文章一样,汉字是基础,学生的演奏水平也是室内乐演奏的基础;第二,在室内乐排练的时候,老师要对课上所排练的音乐进行细致的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把音乐的曲式、乐句、演奏风格等都要仔细把握。

(二)最好的“学”就是兴趣,搞器乐演奏的同行都有这个体会,器乐的日常练习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的“长音”练习、“音阶”练习,但这恰恰是学好乐器的唯一“捷径”。而室内乐则可以把大家的这种枯燥练习化成果实,同学在老师的辅导下演奏出一首首精彩的曲目,使之提高学习音乐、学习器乐演奏的兴趣。室内乐演奏来源于西方,西方人的文化是大家分工不同而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这就体现在室内乐上面,学生演奏的分工不同,目的却是为了一起演奏出精彩的音乐。

(三)“做”在室内乐学习中的体现有两个方面:第一,认真对待室内乐演奏的学习,课下认真练习下一节课要排练的曲目,认真揣摩乐曲的思想、乐句和演奏风格,在课上排练的时候,认真听老师对乐曲的分析,演奏的时候不但要演奏好自己的声部,还要仔细聆听别的同学演奏的声部,别的同学演奏的音色,要尽量使自己声部的音色向合奏音色集中,乐段的划分要清晰,乐句的演奏要统一。在音乐的几大要素:音准、节奏、音色、感情上面要与其他参与演奏的同学保持统一;第二,室内乐学习不是只在排练教室里“自娱自乐”,学习音乐的目的是把音乐演奏给别人听。任何乐手在初次登台都会紧张,上下台会不自如,演奏的时候因为紧张而导致音准失衡,节奏紊乱,这都是正常现象,会随着登台次数的增多慢慢消失。我国小提琴大师吕思清在参加一次音乐会的时候,就被问及是否在演出的时候发生过意外,吕思清毫不避讳的说,“在一次演出时,琴弦意外的拉断了,演奏中断,是我老师帮忙把琴弦换上的,期间还不停的安慰说别紧张,别紧张”。吕思清一点也不介意和大家分享自己当年的尴尬往事。

(四)培养合作意识对于学习演奏室内乐的意义十分重大,西方音乐不同与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大都是“横向”音乐,只注重旋律的优美,忽视声部的交织、衬托;而西方音乐是“纵向”音乐,音乐的进行就是和声的进行,对于声部要求很严。演奏室内乐最难的恰恰是既突出每个乐器的个性,又要使每个乐器达到和谐共融的效果。

在师范类院校应该有“两台工程”,什么意思呢?就是师范类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要能上的了舞台,上的了讲台。上讲台是对每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上舞台则需要经验的积累,切不可因为一次两次紧张发挥失常就害怕上舞台。

三、如何在师范类高校推广室内乐

室内乐是高雅音乐,肖邦是钢琴诗人,创作了大量旋律优美的钢琴曲,但是在室内乐领域成就极少。在广义古典音乐里,有许多成就斐然的音乐家,但是在室内乐领域的有杰出贡献的音乐家却没有那么多,下面我列举几个我个人心目中的室内乐音乐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前三位是古典音乐三杰,后三位是浪漫主义音乐大师。在高校推广这门高雅艺术既可以提高演奏者对古典音乐的把握,又可以提升欣赏者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

为了更好地推广室内乐,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在师范类高校开设跨专业类的古典音乐欣赏课十分必要,而古典音乐欣赏的入门可以从简单的室内乐开始,比如:二重奏、三重奏,这些音乐旋律比较清晰,音乐比较容易理解。老师应该从音乐背景,作曲家的生平开始讲解,作曲家创作的每一首作品都有乐思,每一首音乐都有故事,当学生了解音乐背景,了解作曲家的性格,古典音乐的欣赏就容易多了。

比较常见的室内乐体裁有: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钢琴三重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木管五重奏: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钢琴五重奏:钢琴加上弦乐四重奏。这些体裁的音乐非常适合在小型演奏厅演奏,在开设古典音乐欣赏课的同时,每周每个院系都可以组织一次音乐沙龙或小型音乐会,邀请音乐学院的室内乐团来演奏,选择地点也很容易,只要一个大一点的教室就足够了。曲目主要选择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为主的世界名曲,因为大多数同学对世界名曲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认知,比较容易理解。在室内乐的世界里,最常见的乐器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这四种乐器,在演奏乐曲之前,主持人应该适当介绍乐器的特点、音色、作曲家、乐曲的创作背景,应该如何欣赏室内乐作品。

最后,笔者将个人认为比较适合学生入门的室内乐罗列一下,这反映了笔者个人的喜好,所以仅供参考,如:莫扎特《G大调弦乐四重奏》、圣桑《动物狂欢节》、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钢琴三重奏《纪念一位艺术家》、舒伯特《钢琴五重奏“鳟鱼”》、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德沃夏克《“美国”弦乐四重奏》。

猜你喜欢

室内乐高师音乐
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在音响上的新探索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音乐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音乐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