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声乐改革的尝试与探索

2015-11-03米黎燕

艺术评鉴 2015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米黎燕

摘要: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声乐教学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大致分析了高师声乐教学现状,提出了高师声乐改革的尝试与探索可以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拓展多样教学模式、选择适合当代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回归师范教育原点,注重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改善评价模式,重视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将目光投向了高师声乐教学,并积极关心和探讨。高师声乐声乐教学与社会、家庭和学生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高师声乐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究高师声乐教学的价值,并积极进行高师声乐改革的尝试与探索。

一、高师声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独立并特殊地存在,肩负着丰富着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的责任。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声乐教学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能够观察到部分高师院校声乐教学的授课形式已经从传统的“一对一”模式转变为“大课”、“小课”、“一对一”向结合的模式,并能够在学生成绩上看出教学模式改变后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总结出了当前模式是比较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但在进一步的观察中,我们也发现声乐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需要我们进行改革完善。追溯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楚知道高师的声乐教学理论、招生流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在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上发展而来的,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没有将“师范性”完美融合于其中,更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策略和体系,使得高升声乐教学依旧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滞后、没有与师范教育完美结合、评价不全面等情况,更对学生能力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二、高师声乐改革的尝试与探索

笔者根据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认为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尝试与探索: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拓展多样教学模式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依旧主要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他们认为“一对一”模式能够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但随着醉着高校扩招,高师学生数量的增加,我们就应该转变教学模式,尽量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学习声乐演唱技巧,还要了解发声相关的科学知识,明确歌唱中身体的状态,以及区别歌唱与说话之间的不同,并要逐步了解自身,学会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的声乐演唱作品等。那么,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讲解发声相关的科学知识,就可以采取大课的形式。那么在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的声乐演唱作品时,就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模式。在声乐演唱技巧课程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大小课向结合的模式,既请学生们集体练声,还请学生们进行个别练声,这样既能够解决同学们都期待获得解答的共性问题,还能够让个别学生获得训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指导,让他们不仅仅会学,还会听,甚至是会教。

(二)选择适合当代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目前,高升声乐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帮助学生选择练习曲目。这种灵活性如果应用得好,就能够丰富并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的积累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所布置的曲目存在着内容狭隘、作品陈旧等问题,更不会让学生们去练习当下所流行的优秀作品,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们的风格有所局限,以及不适应他们未来教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在为学生们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有针对性的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要突破性的选择多元化的优秀作品。

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他们的气质、性格、能力水平都有所区别,所以在有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现阶段水平,尽量做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发挥学生的长处。

音乐所呈现的交融性状态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为了适应当前音乐发展的现状,就应该在选择音乐的内容时有所突破,摒弃原有的老观点,愉快的接受那些优秀的现代声乐作品。这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们的音乐思路,让他们受到多元音乐文化的熏陶。

(三)回归师范教育原点,注重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的音乐教师,这就决定高师音乐教育应始终坚持“师范性”,要让师范教育回到原点,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2]在高师声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所学到的应该不仅仅是声乐演唱的技巧、声乐演唱的作品赏析,还要学到作为一名师范生所必备的技能——“教书育人”。因此,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让学生适应未来的教育生活,承担起作为教育者的责任。

在改革中,部分教师提出了交互式、对话式的教学模式,他们将学生们分为多个小组,请学生们轮流来担任教师,让其他小组的学生来评价,教师会进行一定的指导,并与学生们一起来总结这节“课”的优点与缺点,更提出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就让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教”,提高了学生们的教学能力,让高等师范教育回到了“师范性”这一原点。

(四)改善评价模式,重视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高校进一步强调了改革的研究性,并组织了大量的研究活动。高师声乐教学要想更具有研究价值,就必须注重评价模式的完善,重视考察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单纯的接受教师的传授与指导,以及由教师们制定的评价模式。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评价模式主要有课堂表现和期末成绩两个方面来组成,这种评价模式也是高校目前的主流评价模式,但是考虑到声乐专业的特殊性,我认为应该将学生相互评价、课外实践等纳入到评价之中,这样才能够考察到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这种评价或许还是一种设想,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下,高等教育所追求的学生主体性会进一步的扩大化。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是需要学生们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的,更是要让学生们了解自身。

参考文献:

[1]王蜀霞.探究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音乐大观,2012,(06).

[2]张杰.改革高师声乐教学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4,(17).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