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芭蕾基训教学中突出民族舞教学特点的有效途径探索

2015-11-03伍艳

艺术评鉴 2015年20期
关键词:基训民族舞蹈教学特点

伍艳

摘要:作为世界舞蹈艺术形式之一,古典芭蕾的运动风姿以及审美风貌拥有永恒不衰的魅力,不仅能够美化人体形态、端庄行为举止,还能够融合各个民族舞蹈中的固有特点完成舞蹈者气质的培养以及价值的发挥。在古典芭蕾基训教学中,民族舞的特点被最大限度的吸收,科学性的教学系统以及训练方式令民族舞中的跳跃、翻腾、旋转动作在古典芭蕾中得到提炼和升华。下面,我们从古典芭蕾基训教学策略入手,全面分析民族舞教学特点在芭蕾基训教学中的运用与发挥策略。

关键词:古典芭蕾 基训 民族舞蹈 教学特点

一、古典芭蕾基训与民族舞训练内容和特点

由于舞蹈种类的区别,不同舞蹈形式在动作应用、舞蹈者培养上都拥有一定的区别,民族舞以及古典芭蕾作为独立的舞种,训练特点各异却拥有一定的共通性。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对于芭蕾基训与民族舞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在反复的实践与数据分析中,舞蹈课程以学生身体素质为设置基点,民族舞与古典芭蕾基训课程互相穿插、互为协调,最大限度地融合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完成了古典芭蕾基训中民族舞教学发展有效途径的探索。

在舞蹈教学课程设置中,各个高校主要开设了芭蕾单元课、现代舞单元课、古典舞单元课、技术技巧综合课等多个方面的教学课程,从基础性的民族舞教学角度逐渐深入古典芭蕾基训,保证学生坚实的民族舞蹈功底能够促进芭蕾基训成果的有效性。一般来说,芭蕾单元课主要是利用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完成身体、重心的把控,保证芭蕾基础。而现代舞蹈课根据固有的科学性舞蹈方式来训练学生肢体运用以及气息协调,保证学生的舞蹈灵活性以及发力控制性。在古典舞单元课程上,根据学生自身身体状况的不同,教师设置不同的软度、开度以及爆发力训练强度,令学生的身体在“俯、仰、拧”之间得到身法的训练。最后,技术技巧课是综合上述三种课程来进行训练的针对性训练课程,将单元课程的综合特点进行融合,全面促进在芭蕾舞蹈基训中民族舞内涵以及特点的深度融合。在课程设置中,不同课程所具有的关联性以及递进性直接决定了芭蕾基训中民族舞特点的有效突出。

二、民族舞教学特点在芭蕾基训中有效突出途径探索

从古典芭蕾基训教材以及课程设置上我们可以分析出,规范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涵,无论是民族舞蹈还是芭蕾舞蹈,都需要在此基础上完成自身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融合。下面,我们遵循这样的教学原则,从多个角度分析民族舞教学特点融入芭蕾基训中的有效途径,重点表述能够突出民族舞蹈自身特性的方式。

(一)理念融合突出

对于舞蹈艺术来说,不同舞种之间的教学理念决定着舞蹈的差异性,想要在固有舞蹈理念的基础上完成创新与发展,就需要不断借鉴其他舞蹈种类的理念方式,保证遵循舞蹈基础原则的同时与其他舞种进行有机结合。在古典芭蕾基训中,训练的循序渐进保证了舞蹈者自身舞蹈水平的稳步发展,无论是动作练习还是系统训练,都保证了能够在舞蹈教学理念的融合下发挥民族舞的特点以及优势,促进芭蕾基训教育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度改革。

整体来说,民族舞蹈与芭蕾基训的理念相似与不同之处的融合,是芭蕾动作与身体科学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建立在原有芭蕾训练基础上的理念创新,有效过度了芭蕾的动作练习,以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将民族舞蹈教学体系融合于芭蕾基训的发展途径之中。

(二)肢体训练突出

舞蹈艺术与传统艺术最大的区别就是舞蹈以人体作为真实艺术情感的表达载体,运动多变的肢体语言来塑造不同的艺术效果、传达情感内涵。在这样的基础上,芭蕾基训与民族舞蹈都需要对舞蹈者肢体进行训练,通过变化的节奏展示舞蹈者肢体特性,进而区别不同舞蹈种类。在当前芭蕾基训中,系统、科学的舞蹈者肢体训练有利于增强舞蹈表现力,融合民族舞蹈肢体训练内容之后,无论对舞蹈者肌肉线条的塑造还是对艺术技能的提高都有了一定的帮助。

在肌肉线条塑造中,民族舞对于形体修长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肢体训练完成形体美感的塑造。而在古典芭蕾基训中,“开、绷、直、立”是最为基本的审美标准。在肢体塑造中将两种舞蹈塑造方式进行结合,能够帮助舞蹈者提升肌肉的运动型,保证以弹性和力量美增强舞蹈美感。这样互为融合的肢体塑造方式,为民族舞教学特点在古典芭蕾基训教学中的有效途径探索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舞蹈的美学韵味在神韵、意蕴中得以体现,民族舞蹈的美感享受能够与芭蕾与人体美进行结合,适应了当前社会舞蹈审美需求,促进了舞蹈艺术教学专业化发展。

(三)艺术表现形式突出

艺术表现形式是舞蹈的独有审美特征,其形式的融合代表了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构成了现代舞蹈中别具一格的新型特色。在民族舞蹈中,民间风土人情决定了舞蹈的风格迥异,不同的生活习俗在鲜活的生命舞蹈运动中得到律动展现。因此,在古典芭蕾与民族舞教学方式融合突出中,着重强调雅苑舞蹈者对于不同情感的把握,关注学生肢体表现塑造与情感的开发,保证古典芭蕾能够以丰富的情感作为与观众交流的载体。

对于民舞舞蹈来说,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最为明显的艺术特色,想要在古典芭蕾基训中全面突出民族舞教学特点,融合两者之间的不同优秀之处,开辟民族舞教学在芭蕾基训中的有效发展途径,就需要从表现力这个最为直观的角度入手,保证舞蹈者的艺术技巧能够将舞蹈表现推向高潮,观众能够在舞蹈的美感中体会到情感的变化。

三、结语

对于古典芭蕾基训来说,民族舞特点的突出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舞种融合,在民族舞的促进下增加芭蕾训练的情感特色,综合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表现水平,是最为具象、直观的艺术融合方式,促进了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冬月.古典芭蕾的训练体系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王松阳.古典芭蕾的审美特征和鉴赏标准[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8).

[3]葛伟.舞蹈的芭蕾训练与“形体美”[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01).

猜你喜欢

基训民族舞蹈教学特点
古典舞基训教学中伴奏音乐风格的有效把握
探究高校英语类课程教学特点及慕课的设计理念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
广西独立学院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本土化教学初探
基于数控机床联网后教学特点的研究实践
浅谈芭蕾基训与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