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艺考生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

2015-11-03邓光年

艺术评鉴 2015年20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途径心理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近年来对参考艺考生的调查、统计分析,对艺考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展开讨论,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其目的在于由此解决艺考生在视唱练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并认为,视唱练耳学习与训练水平质量的高低,是学生艺术高考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及时准确地了解考试的形式、方式、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唱、听、记”,使学生多发现、多感悟、多聆听、多思考,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才能有备无患,走向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视唱练耳 艺考生 方法 途径 心理

被称为“史上最难艺考年”的2015年,继2014年艺考新规美术生和音乐生的文化课分数线分别不得低于同批次普通生的70%和65%之后,艺考政策进一步收紧。而且,除全面实施省级艺术专业统考外,文化课分数线较2014年还将继续提高已是必然趋势,这就形成了艺考生在必须面对政策收紧、参考人数大幅增长和文化课门槛提高的双重压力的同时,势必将首要任务置于取得合格证的问题上来。然而,数据表明,在近70%的参考学生中,即使他们的主科成绩很突出,但往往因视唱练耳的原因,使其中的绝大部分考生与艺考合格证失之交臂。

本文试图通过近年来对参考艺考生的调查、统计分析,对艺考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展开讨论,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其目的在于由此解决艺考生在视唱练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

一、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作为高考音乐术科的必考科目之一的视唱练耳,是一切从事音乐专业的人之必修科目的基础课程,也是参加音乐专业招生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视唱练耳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通常条件下,不论艺术联考还是校考,多以30%的占比为首,由此说明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视唱练耳”意指“看谱即唱,并通过唱来训练耳朵对于音乐的敏锐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在初试阶段就被淘汰的考生,往往并非主科不过关,而是视唱练耳的原因所致,究其原由:一是过度注重主科专业的学习,在思想认识上轻视视唱练耳的学习与训练;二是缺乏比较系统的视唱练耳学习与训练。试想,若这些被淘汰的考生从学习音乐伊始就重视,并适时接受比较系统规范的视唱练耳的学习与训练,结果又会怎样?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视唱练耳的学习与训练不仅需要在思想认识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还需“教与学”双方投入合理的训练时间,并通过科学、合理与行之有效的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收效。同时,必须注意视唱练耳学习与训练的教学方法、内容与过程的系统性和缜密性,其内容与程度、进度、强度及教学目标、目的的指向性与最终的目的相一致。

二、提高视唱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视唱在视唱练耳课中处于中心地位,并借此逐步培养、提高、发展学生潜在的音准感、节奏感和调式感,掌握视唱时的音高、节奏及常用的节拍特征及规律,通过准确、流畅、有表情的视唱,为良好的演唱、演奏打好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通常情况下,视唱时“口到、耳到、眼到、手到、心到”等“五到”,就是训练学生通过“唱”,加强自己对音高的记忆能力;通过“听”,提高自己对音高的分辨能力;通过“想”,培养自己内心音高想象力及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划”拍,准确唱出各单位拍的时值及节奏感。

(一)音高及节奏的准确性

对于行将步入音乐殿堂的学生而言,试想如果缺乏较好的音准感与节奏感,即便是有很好的乐感,其结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那种在视唱学习中随心所欲、漫无目标的训练,从根本上失去了视唱的意义,其结果也与所要达到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样,在视唱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还必须与乐理有机结合、同步进行,通过乐理学习,借此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与视唱水平。

(二)养成一边视唱一边打拍的良好习惯

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从最初阶段就能积极地领会音乐作品节拍律动的规律,建立节拍感,为视唱的完整性打好基础。

(三)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在练习视唱前,一定要快速浏览乐谱,先将每部分的节奏型单独练习,再对比练习,最后综合练习。

(四)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一般来说,在练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面三个方面的难点,即大跳、音程、节奏。同样,对于音符在加线间位置的判读,也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学生读谱能力的高低。

(五)视唱时声音一定要自然、流畅

以上说明,视唱必须要通过眼睛、大脑、手指、耳朵这条音乐流水线才能逐步提高,这就好比汽车的车灯,总是照在汽车行驶路程的前方,而不是后面一样。“车灯”正如“眼睛”,“汽车”相当于“大脑”。所以,视唱时一定要先去浏览乐谱,眼睛要走到嘴巴的前面,用耳歌唱,用心聆听,正如“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那样,慢练,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三、提高考生练耳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练耳的主要内容包括:单音——单个音、多个音的音组;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三和弦、七和弦、和弦连接;音阶——自然、和声、旋律大、小调,及五声调式音阶;节拍节奏——2/4、3/4、4/4、3/8、6/8拍及各种常见节奏型组合;旋律——单声部旋律。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练耳包括听觉分析(听力部分)、听记(节奏与旋律部分)两部分内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听觉分析(模唱)是指按要求当场唱出或读出各项内容;听记是指按要求把听到的内容正确的记录下来。

(一)听力部分

一般来说与学生自身的音乐天赋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初学者而言,不论其天赋好坏,学习与训练时门槛的高低都是一样的,都必须通过老师运用科学、合理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去逐步发掘他们潜在的音乐天赋,结合乐理知识,并通过后天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训练,积累经验、总结适合个人的方法,方可有所收获。例如,大小三度音程性质的听、辨,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去聆听和辨别其性质:

1.用色彩听、辨。音程中的大三度音程明亮、刚劲有力,音响协和而丰满,而小三度音程的色彩给人以柔和、暗淡之感。

2.用音程的协和度听、辨。听、辨时需用排除法,即可得到答案。

3.结合调性听、辨。要求必须建立首调概念,如大三度套用《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处的引子,小三度套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便会有好的收效。

除上述三种方式以外,还可以用音乐的“第六感”听、辨,当然,对于有着“绝对音高”的孩子来说,则需另当别论。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天赋好坏,有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二)节奏与旋律的训练

1.节奏

节奏的组合大致分为长短型节奏、平均型节奏、附点型节奏、切分型节奏等四大类基础节奏型。再复杂的节奏型,不外乎是从这四大类基础节奏型变形、衍生,或通过改变速度的快、慢与节拍而已。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写”、反复“念”、反复“听”、反复“辨”的练习,熟练地掌握四大类基础节奏型,“听与辨”逐步结合,最终完成“写”。

2.旋律听记

旋律听记重在考查学生的音高、节拍、节奏、调式感等方面的音乐综合记忆能力。关于这类训练与练习的方法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但其听记过程不尽相同,由每个考生的自身条件来决定,如节奏感好的学生在听辨过程中,习惯于先听记节奏型;音准好的学生先听、辨音高;乐感好的学生能够听记整条旋律等等,也就是说,无论何种听记方式或方法,只要能达到将旋律完整、准确地听记下来的最终目的即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听记旋律的几种基本方法:

(1)先听开头、结尾固定音高。即在不顾及节奏的前提下,首先将听到各音记写下来(即使不完全),若非C调,则只需要听第一遍时把握住开头、结尾固定音高,再和自己后来听到的旋律音校对,如旋律的开头或结尾与你听到的固定音高不同,则判断其为首调,如果相同为固定调。

(2)从听记开始,就要学会旋律记忆性反复模唱,辅之以用脚轻轻地跟随旋律去踏速率,这样有助于节拍及单位拍节奏的掌握,增强小节概念。同时,小节线的划分和拍号的确认,一定要以听到的节拍或节奏重音为依据。

(3)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对考生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视唱背唱及默写的日常练习与训练,将有助于他们对旋律速度及强拍拍点的把握,找准旋律的句法和旋法,快速、准确的听记,具体方法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速度由慢到快,思路要清晰。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轻松应考是取胜的法宝。无数事例证明,健康、积极的心理,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前行,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样,在视唱练耳的考试过程中,学生们由于受到考场环境因素诸如乐器音色与声场环境不同的影响,往往在考试中容易产生某种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的心理变化,因此,可通过在平时训练中经常调整座位,以及人为制造某种与考场不相适应的干扰因素,以期让学生适应考场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环境的改变所造成的不必要的影响,排除环境因素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随时准备考试的到来。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考试中仔细审题,以确保在考场上冷静思考,避免急躁情绪,这样才能考出自己真实的水平。

四、结语

视唱练耳学习与训练水平质量的高低,是学生艺术高考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及时准确地了解考试的形式、方式、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唱、听、记”,使学生多发现、多感悟、多聆听、多思考,打好比较扎实的基础,才能有备无患,走向理想的彼岸。

作者简介:

邓光年,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途径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