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器乐学科专业化建设改良刍议

2015-11-03崔健

艺术评鉴 2015年20期

崔健

摘要:少数民族器乐作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意义。在国内,少数民族器乐学科专业化建设在各大民族地区艺术类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共同致力于这方面的实践。少数民族器乐学科专业化建设一直是学界公认的难点,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系,依托于中央民族大学优质的办学资源,结合兄弟学科知识,形成了集实践、教学、应用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模式,以培养高质量的少数民族器乐专业人才。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系专业学科为例,重点阐述少数民族器乐学科专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总结出适合少数民族器乐音乐教育,符合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特征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理论,以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繁荣。

关键词:少数民族器乐 学科专业化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一、着眼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架设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思维

少数民族器乐学科的教学,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要从逐渐发展的过程当中总结出适应学科教育,并且能够指导总体教学工作的理念或教学原则。整体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依据这个大的教育思维开展。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学科发展中,笔者认为其办学始终秉承着“重视少数民族器乐文化,结合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本身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构建适合于教学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器乐学科在充分吸收西方学科建设体系的同时,一定要牢牢扎根于少数民族文化土壤,充分在教学中渗透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学生对于教学的心理认同,并且保持了学科发展的民族性和科学性。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学科专业化发展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丰富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学科建设过程中,学科教师重视丰富教学观念,打破固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开拓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少数民族器乐教学模式,而且从传统中跳出来,又能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加大开发使用少数民族音乐内容的设置,精选不同民族风格、曲调优美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有机地融合在教学之中。教师教学观念也保持着推陈出新、兼容并蓄的状态,不仅仅将视角放在单一的教学思路上,还充分吸收西方教学体系内容,立足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出适合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学的整体教学思路。

(二)增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内容

在转变教学观念后,应将观念性的东西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之中。如何形成适合于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学的科学教学理论和教学内容体系,这是值得研讨的。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学科的建设中,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参考:

1.丰富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融合西方音乐教学知识体系的同时,着眼于少数民族文化与西方音乐教学体系的融合,形成二者兼并的综合教学模式。比如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学科设置中,相对应中国汉族传统音乐概论课程设置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概论,就是典型的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独特课程。既吸收保留了先进的理论课程体系,又融合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认同,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打破单一学科教学制度,扩宽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并且有机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教学。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认知中,器乐学科就只能单一进行器乐专业方向的教学。笔者认为不应有如此狭隘的教学认知,应该多方面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掌握的音乐实践技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比如声乐、器乐等副科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掌握多种技能,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并在副科教学中加大少数民族音乐内容的使用,让学生在接触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同时,培育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内在体会和把握,加强其对少数民族音乐风格作品的认知。

3.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加强少数民族音乐应用比例。在各大音乐学院专业学科中都沿用了欧式的基础学科设置,诸如视唱练耳、作曲、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其教学内容以西方音乐知识体系为主。在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学时,笔者认为大的环境来看是缺乏适用性的。学生缺乏心理认同感,并且从教学内容上与少数民族器乐学科缺乏匹配性。笔者认为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方向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中,其任课教师集体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沿革就对基础学科改善有着重要意义。视唱练耳学科中,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拓展性的加入了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听写和视唱条目,帮助学生体会少数民族调式调性的特点。在原本的节奏教学中,加入了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节奏内容,如维吾尔族、朝鲜族的音乐节奏。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鼓励学生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开放思维。并且,教师从理论上支持这种教学沿革,出版了一系列专业教材,如尹熙洙《民歌视唱教材》,龙晓匀《中国少数民族风格视唱作品集》《中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视唱曲目精选》等。大力进行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开展视唱练耳教学的探索,卓有成效的同时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借鉴,而其他基础学科教学也都相应地增加了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的应用比例。

(三)探索灵活的教学形式,转变固有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器乐教学模式,仅仅是单一的教师与学生知识交互的过程,或是口传心授或是依据一定的教材,呈现的是零星化、单一化的知识。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都不能有所保证,并且不利于学生形成固定的、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所以应该将传统的器乐教学形式拓宽,在吸收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器乐学科的教学形式,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在进行学科学习时吸收知识的途径。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学科在专业教学形式上,通过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较为完善的学科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注重学生技能实践与应用,并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出真知,发展自己的理论学术水平。课程安排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教学形式丰富,在器乐学科上开展独奏课程教学、合奏课程教学、室内乐、合奏编排与指挥、少数民族音乐配器课程等。不仅仅从单一的教学形式中教授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构建立足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之上的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学体系

构建立足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之上的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学体系是我们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育的核心。笔者认为,要培育具备相当扎实学科基础知识,并具备熟练的技能实践能力,了解与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具备科学、完整、系统、规范的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学体系。并且,教学体系的形成一定是立足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之上,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认知。笔者认为由以下几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学科理论建设

一个学科的完善与发展是离不开学科教学理论的。而学科理论的建设从短期来看是一项艰苦复杂的任务,少数民族器乐学科理论的探索道路尤为曲折。因为少数民族器乐学科作为较晚成立的学科,其学科理论建设无从借鉴,只能是通过教师、学生不断探索来促进学科理论的发展。但从其他方面来看,我国老一辈及中青年专家、学者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初步为少数民族器乐学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如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王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柯琳《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观》等专著的出版,能够给予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学一定的指导。我们可以通过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对少数民族器乐学科的正确分析认知,总结其特点规律与实践特点,逐步充实完善少数民族器乐学科的学科理论。

(二)学科教材建设

对于构建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学体系,其突破点就在于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材建设与开发。教材的出版编写与应用是教师与学生实践与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理论保证,是适合学科教学思想和理论的集中概括。而少数民族器乐学科的教学书籍仅仅是处于启蒙阶段,从质量上、数量上均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的教材。应该鼓励由一线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工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归纳教授专业学科的特点与规律,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体系,编写系统化、规范化的专业学科教材。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规范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并且要融合先进的音乐技能训练方法与思维,创编具有高质量的专业器乐学科教学图书。这一点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系教师们走出了领先的一步,由巴雅尔、卫星、阿里木江、依曼那列等教师出版的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学丛书,在实践与应用中卓有成效。这就印证了学科教材的建设一定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师资培养

贯穿教学活动从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便是教师。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与掌控教学进程的核心和关键,所以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目的的达成与学生学习成果与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学体系的形成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笔者认为适合少数民族器乐学科的师资,一定是具备多元文化的综合型人才。知识结构上要求教师具备开阔的学习视角,在掌握西方音乐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多方面掌握其他音乐元素与音乐文化,并且从学科实际出发,加强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与学习,并有机地应用于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学之中。教学思维上,要求教师秉承着开放的、灵活的教学思维,不仅仅将教学视角固定于某一角。要多方面的学习思考,在教学中也要开放思维。在教学能力上,要求教师在全面掌握中西方音乐教学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内容,掌握少数民族音乐实践技能,培育教师自身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语境。提高个人修养,才能适应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育,才能使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学科成为综合型的学科教育。

三、结语

多元文化与多元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器乐学科教育,必须打破少数民族器乐学科专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应该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土壤为本,大力构建适合于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学科的理念、体系、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从事少数民族器乐专业的人才。少数民族器乐学科的改良与发展,必须以热爱、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原则。笔者陋见,仅为抛砖引玉,求教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