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歌剧表演中寻找教学的真谛

2015-11-03赵洁玮

艺术评鉴 2015年20期
关键词:歌剧声乐

赵洁玮

摘要:武汉音乐学院的《茶花女》6月在琴台剧院首演获得成功,谁会想到这部歌剧竟然是由几个学生担当的主角。这个开始只是几个孩子在《歌剧重唱》课后的课余闲暇玩唱、老师闲暇指导最后却在歌剧厅获得巨大成功,这是始料未及的。但是通过这部歌剧的成功我们看出课程改革的重要,《歌剧重唱》对锻炼学生个人演唱技术与他人合作的协调,训练学生多声部形式演唱美妙和谐的音乐听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重唱课程中将声乐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演唱能力,更激发了老师的创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歌剧 重唱 声乐

2002年作为我国师范类音乐院校的首创,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设了歌剧重唱课,在课程设置和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此后很多专业音乐院校、地方音乐院校也先后开设了此课程,并先后纳入省、市、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如中央音乐学院、山东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等。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开设此课程,时间较其它兄弟音乐院校而言起步着实不早,值得欣慰的是,因为晚,老师们也避免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尴尬。

一、歌剧重唱是检验教师演唱、教学实力的试金石

歌剧重唱是歌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教师们在介绍艺术成就极高的歌剧时往往注重它的咏叹调的教学,辅助以宣叙调。但是在歌剧领域中,吸引听众的不仅仅是咏叹调、宣叙调,它的重唱合唱部分也有很迷人的魅力。在五年多的教学中老师们深刻体会到歌剧重唱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技巧和对音乐准确的表现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训练价值和教学价值的确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们也积极力图让学生明白“演”歌剧和“唱”歌剧是对声乐学生极大地挑战与锻炼,这个学习过程对他们今后的演唱或教学会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授重唱课程过程中,教师也深深体会到“教会学生一杯水,我们要是自来水”,比较单独的声乐小课而言,教师承受的压力更为繁重。

二、教学过程中“内”与“外”的压力

重唱课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内在声音”训练,而且更多地要关注“外在表演”。因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表演中领悟歌唱的真谛。能够发出美妙的声音是一种能力,但是能够在自如的表演中让听众领悟声乐的魅力,这才是每个学生要真正学会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唱,更要学会演,而这一切都要基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这无形中带给教师很大的压力,因为上好这门课程对自己的综合能力不能不说是一项挑战。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声乐技术知识,还需要有熟练处理重唱元素之间关系的能力、歌剧的人文背景和数目巨大的曲目积累。教师在仔细雕琢学生声音的同时还要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作品背景、舞台表现,这种巨大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上第一次课时,很多学生以为教师会一味的强调声音,但是在老师介绍歌剧重唱时强调更多的却是“表演的实质”,因为每一个站在舞台上的歌剧演员使用肢体语言和声音传达音乐、传达剧情。如果只有声音那是不够的。在讲解演员与角色的统一时我们不仅分析人物情感的特性,更详细剖析舞台情感特性。通过演示讲解分析让学生真正了解“演”与“唱”的结合是一个长期训练琢磨的过程。

国外的歌剧重唱教师往往由拥有重唱演出甚至出演歌剧主要角色的专业经历,或者各大歌剧院的艺术指导、指挥等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我院的歌剧重唱教师虽然在一线教学多年,也在专业上取得过些许成绩,但是较其它国际歌剧、指挥大师而言还是有欠缺,但老师们还是接了这门课,潜心研究,不断摸索,在总结国内外音乐院校这门课程的得失中探索适合我院这门课程发展的新路。这种压力也给了老师们探求歌唱的动力。

三、教授示范过程中“教”与“学”的压力

歌剧重唱课程打破了声乐专业课程设置局限在传统的个别技术课的教学,封闭性的教学环境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能力结构单一的声乐技术课程,而是一门集文学、美学、舞蹈、音乐于一体的综合学习。这门课程既能增强与其他同学、钢琴伴奏以及乐队的合作技能,也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深刻体会到学生的不足,而这个不足不仅仅是我院学生存在,其它兄弟院校也存在。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满足于教师的“教”,甚至是填鸭式的教学,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还不够明确,现在重唱教学过程中就是过分依赖教师个人的能力。教师怎么“教”就学生怎么“学”,短期内成效明显,但是就长远而言着实不可取。

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情况教师积极主动的布置声乐作业,调整教学计划。例如:以前在布置歌曲曲目时为了避免重复,针对声音条件比较相同的同学演唱不同的曲目,以增加他们的曲目积累量。但是现在我们往往会对他们布置相同的作业,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两个甚至三个苏珊娜在演唱,也正是因为角色的相同,学生在学习观摩中发现了不同,在比较中、在学习模仿中他们学习主动性将加强。在教学中教师翻阅了大量的音像资料,教学歌曲曲目的选择尽量做到代表性强,希望学生能以点带面从我们选取的重唱曲目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巴洛克时代到古典、浪漫直到近现代的一些大作曲家的许多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精美的歌剧重唱選段都有所涉猎,特别是浪漫主义时期,如选自歌剧《茶花女》中的《让我们远离巴黎的喧嚷》《幸福的日子》; 选自《弄臣》四重唱《在那欢乐的日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创作特点表演特性。正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在曲目选择、进度安排、教学手段等方面要不断的做出调整以适应教学的安排,这些有益的尝试对创建科学统一的歌剧重唱教学体系、良好的培养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尝试的过程中也充分体会了其中的甘苦。

四、结语

歌剧重唱课程是武汉音乐学院的一门重点建设课程。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声乐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系统、全面地掌握声乐基础知识、运用演唱技能技巧的同时,具备较好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些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而言较高的声乐专业水平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广博的相关理论知识是多层次课程体系的需要。对学生而言突破原有的专业观念尽最大可能拓展丰富自我,不断完善自己的学养与能力才能满足歌剧重唱课程的需求。这些都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奋斗的目标。老师也将更加注重声乐系的课程建设,对课程体系进行清理整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合社会、适合市场的、对声乐学习和教学方法有全方位、多视角、立体而系统的认识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可文.中西方音乐通史[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2]罗宪君,徐朗.声乐曲选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意]贾科萨,伊利卡编剧.[意]普契尼作曲.三幕歌剧托斯卡[M].唐宇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5][美]约瑟夫·科尔曼.作为戏剧的歌剧[M].杨燕迪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歌剧声乐
走进歌剧厅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怎样在声乐演唱中做到“以情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