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5-11-03王国兴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互联网+运动体育

王国兴

编者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搅得教育人也坐不住了,大家在积极思考和探讨“教育创客”“创客教育”等话题,不少先行者还结合已有的特色课程和特色项目率先垂范……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种观点在发酵,他们认为创客之于教育,理应更多侧重教育的本原属性,而不必追随社会创客,一味凸显高大上的轰动效应。区分于目前公开课的高结构(预设目标的达成程度相对高一些的活动),上海近年来一直在倡导“低结构”的新教育探索,时任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用形象的实例对“低结构”作了解释,引发深思。他指出:“起点简单、充分发挥应用者聪明自主的设计就叫‘低结构,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由此说来,“低结构”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学习工具的开发都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成功的信息化案例大多是“低结构”的。这样的“低结构”教育方式,门槛低,结构简单,今后将大有可为。

本期专栏推荐的两篇案例,都选用了我们教育生活中可能耳熟能详、却又熟视无睹的场景和工具,其开发理念和开发视角,都较深刻地引进了“低结构”的诸多元素,如活动由儿童或教师发起,旨在解决问题,没有确定的预设目标;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对儿童生成和决策的强调;以分组、可选择的活动为主,儿童有较大的活动自主权;以过程评价为主……希望能给读者以启迪。

近来,学生军训猝死、跑步猝死、体测猝死、打篮球猝死,还有因学习压力大跳楼自杀等事件屡见报端,引起了一定的社会恐慌。人们不禁要问:“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竞技体育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为什么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学生从体育课上学到了什么?”目前,中小学的体育课存在一个症结:每节课40~45分钟,其中整队、准备、基本技术教学就要耗费25~30分钟左右,而学生真正能自主锻炼健身的时间实际不足8分钟。虽然教师课上得很精彩,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长此以往,形成技术动作定型,也就是“啥也没学会”。

随着“互联网+”在2015年年初的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其“连接一切”的特征开始展现得淋漓尽致。“互联网+”的教学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进入到我们的教学当中,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不再具有唯一性。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大幅下降。②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以学生兴趣、家长意志为主导。③对学校布置的体育家庭作业缺乏过程监控,常出现家长不顾事实、盲目确认的现象。④学生锻炼缺乏计划性和持续性。⑤家长与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体质健康的认识不全面,如健康是吃出来的,只认可大运动量的活动,不了解持续的适量运动对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等。

南京智慧体育暑期体验活动回顾

鉴于以上情况,在对南京市24所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关于假期学生锻炼情况的调研后,我们利用第三方互联网公司体感运动吧的网络平台和趣味练习内容共同开展了“南京智慧体育暑期体验活动”,设计了基于基础的练习内容(网上趣味练习与非网上练习内容),提出了月、周、日的锻炼要求,目的是促进学生持续、适量、在家庭内即可进行的锻炼,并对过程进行记录,记录的数据将代替以往的纸质记录并记入学生成绩。

1.网上趣味练习

依靠互联网和笔记本电脑(iPad、机顶盒、手机等)设备,借助屏幕教学和摄像头对动作标准度的识别判定来督促学生在家里进行体育锻炼,因为每次运动都有运动照片和运动成绩作为依据,所以能有效督促学生按质按量完成运动。照片和成绩被同步上传到服务器保存,由此生成实时更新的运动大数据,可以达到与在户外运动相当的运动效果。最关键的是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安全环境中进行练习,避免在户外因雾霾、高温、雷雨天气或其他危险环境而引发的危险事件。

2.非网上练习内容

以只要孩子能动起来,一切有益运动都值得鼓励为出发点,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安排运动项目,如游泳、篮球、登山等。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登录此次体验活动的网站,填写孩子的运动项目、时间、地点等,也可以上传运动中的照片。

3.活动成果

本次体验活动,从2015年7月6日发出自愿参与的邀请,到8月30日结束。活动全部采用纯互联网自助方式进行,学生自愿报名参与。活动一共有超过10000名学生报名参与,其中有2000多名学生真正参与运动并有运动数据,而大部分学生报了名却没有坚持运动。

从这两个月的情况来看,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坚持锻炼的段位达到了白带6段(持续有效运动6周),他们通过晒出锻炼图片分享进步的喜悦;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仍然坚持每天锻炼。当然,也有出现锻炼时间间歇较长、未能及时锻炼的情况。此次活动还受到了95%以上家长的认可与支持,甚至有的家长也想参加每日保健的锻炼。

总体规划

第一,以智慧体育体验活动系统流程为基层,完善后台数据的统计功能,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权限,可以通过手机、PC等随时查阅各区、各校、各班及个人的运动数据。与省级、国家级的相关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做到基础数据有效与及时、汇总数据报表化管理与分析以及上传数据真实可查与同步。

第二,与教育部、教育厅、市教委、教研组及其他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依托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开发完成有科学性、针对性的内容。为学生开具合理的运动处方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提升他们的体质。

第三,建立智慧体育平台,由资源平台(如图1)与管理平台(如图2)共同组成网络平台,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完成教师教学与发展的完整数据记录,便于管理与评价。

核心项目

1.中考“引体向上”科目机考项目

项目通过3D摄像头对人体骨骼的判断,对技术动作和有效个数实行计算机自动打分;通过对人体骨骼角度的精确判断,量化评分标准,结果公正。过程和结果均可实现远程监控与传输,杜绝了作弊和人工判断标准不统一的现象。未来还可以建立室内体育电子化标准考场,以取代感应器的考试模式(包括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技巧动作类考试科目),从而实现中考科目的动作技术打分标准统一,考试成绩实时传输与远程保存,考试过程可异地、一对多(可实现互联网转播)监管与监控,以保证考试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2.互联网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及意义

(1)教育主管部门

①建立动态学生体质电子档案,为每位学生制作个性化的运动记录。长期跟踪与统计分析,一方面可以减少原来每年上报的统计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便捷地获取真实有效的实时数据。这能为主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以便分析决策。②通过互联网活动模式开展学校或学生之间的竞技比赛,可以实现跨地区、跨专业的比赛交流。再配合第三方软件,还可以延伸到偏远学校,对那里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指导。③为在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健身锻炼的途径,从而联手推动了教育行业健康关怀运动系统的建立,预防了职业病,减少了亚健康和三高人群的比例。

(2)学校和体育教师

①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在家庭里开展体育家庭作业,能树立家长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每天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②互联网体育家庭作业,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个小时,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场地、雾霾天气、容易受伤等因素所带来的隐患。③为学校或专业定制开发体感视频网络教学课程,如跆拳道、太极拳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3)学生家长

①以网络健身教程为参考,以家庭客厅为虚拟的网络运动健身中心来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并培养其终身锻炼的意识。②父母通过体育家庭作业、亲子游戏的活动方式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学习中,能促进与子女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生活价值观。③把碎片时间转化成陪伴时间,形成一种运动习惯,这与户外运动、实体健身俱乐部能形成很好的互补,把有害的屏幕时间(screen time)转化为有益的屏幕时间。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环境中,学校体育教学如何数字化,如何在学校里培养学生坚持运动锻炼的习惯,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猜你喜欢

互联网+运动体育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