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进新风尚
——江宁民俗

2015-11-01刘炜亮

精品 2015年10期
关键词:江宁民俗

文 | 刘炜亮

与时俱进新风尚
——江宁民俗

文 | 刘炜亮

人们度过了恶梦般的“文化大革命”岁月,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而且幸运地跟上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步伐。家用电器进入了百姓人家。一部分人先行富了起来。手机成为男女老少必备之物。社会生活有了太多太多的变化。而江宁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大力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也促进了县改区的新型行政体制的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乡村农业民俗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正逐步下降,城镇化新民俗的比重越来越大。如此这般,便打破了原有民俗的传承背景和自然演进的节奏,同时也改造着民俗传承的主体,并不断的凭借新思想、新知识、新信息、新眼界,使得江宁人成为新民俗文化的传播者。

这样的变迁前景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并将伴随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和知识系统的增广与深化,不断地演进、重构。这里,不妨列举部分新风俗,与读者共赏。

年节新民俗

在岁时民俗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春节习俗,正经历着一些变化:合家欢聚的年夜前不再有闭门、封井、烧糁盆、祭祖先等内容,吃年夜饭的场所也不一定是要在自己家中。在江宁,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家选择到宾馆、饭店去吃年夜饭。除夕的主题也不再是燃烛守夜,一家人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成了主要的助兴活动。拜年的方式趋多样化,借助电话拜年、网络拜年、手机短信和微信拜年等,已经越来越普遍。在现代的江宁人心目中,春节已由“过年”渐渐演变为“度假”,穿新衣、吃鱼肉已不再是“肥年”的标志,文化消费与精神追求成为主要的内容。因此,举家出游甚至到国外去“过年”已渐成风气。

虽然过年中原有的“度阴”的观念已经消失,一些古老、神秘的禁忌也大多淡化,但人们喜爱的、许多象征吉祥的文化内容却依然保留着,如,春联、年画、花灯、窗花、中国结等民艺物品,依然装点着春光融融的新年景象。孩子们的“压岁钱”,也不再是仅仅用于放鞭炮、买玩具、吃零食,而大多用于逛书店、进网吧、订报刊等文化消费。

就婚俗来说,江宁地区当今的婚礼形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

首先,青年的婚龄普遍推迟。不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已成过时旧话,就连“大龄青年”或“晚婚青年”这样的概念也已淡化;不仅30岁以上的未婚者大有人在,甚至不乏有甘愿做“单身贵族”的人;婚后不愿生育孩子的夫妇也逐年增多。这些,都说明社会舆情、婚嫁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其次,婚嫁礼俗不仅早已废弃了“父母做主”、“媒妁之言”和“六礼”、“六证”,也摒弃了男尊女卑、男大女小、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妻从夫居等旧模式,婚嫁择偶渐显自主、自立、自尊的个性化特征。从夫居、从妻居、假日居、试婚性同居等,均被社会所接受。婚姻中的经济关系、男女地位、生育权利、家庭责任、对双方老人的赡养义务等,变得平等合理,构成了家庭和睦的基础。

再有,大多数人家的婚嫁仪式,已演变为聚饮亲朋的宴会式婚礼。同时并存着在教堂结婚的“神前式”婚礼、祭扫烈士陵墓的“祭灵式”婚礼、由民政官主持宣读誓言的“宣誓式”婚礼和新郎新娘宣读给父母感谢信的“感恩式”婚礼等,均具有个性化、简约化和公益化的特征。虽然近年来又开始流行所谓“复古式婚礼”,如,坐花轿、拜喜堂、着红袍、挑盖头、饮交杯酒等,或是把婚礼安排在古宅大院、民俗景点中举行,享受睡雕花大床、点龙凤红烛、看花格窗棂的新婚之夜,但是,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复古,只是让新郎新娘通过一次戏剧式的感受,增添生活情趣,体现的是当代年轻人追求浪漫的精神。

丧葬新民俗

就民俗的演进变迁来说,丧葬民俗的形式变化最大。在江宁,土葬早已被废止,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建成了统一办理丧葬事宜的殡仪馆,后又经过多次改扩建。近些年来,在骨灰堂、壁葬、塔葬之外,又出现了江葬、海葬、树葬、鲜花葬等新形式,已被许多江宁人家认同和接受;在南京市组织的多次江葬活动中,都有江宁的居民参加。

社交新民俗

人情往来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俗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随着江宁全区城镇化的进程,民居正向楼群化、社区化发展,家族关系和以往狭义的邻居关系,已被城镇社区文化所培育出的新型公共关系所取代,人际交往也逐步地走向了时尚化,并由此体现出民俗事象的更新。

如,为老年人贺寿,除了仍有送寿联、寿幛、寿面、寿桃等传统方式,还新增了拍发贺电、赠送鲜花或蛋糕的内容;而为新生儿举办诸如“百岁”、周年这类活动时,也增添了拍照片、摄录像甚至种树这样的内容。一般人际间的交往已从问候、拜访、宴请、聚会、结社、携游等面对面的直接交际,发展为工具化、远距离的间接交往,即利用电话、电报、传真、手机短信、互联网等,进行快捷及时的实时信息互通和情感交流。此外,还有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刊发贺词或广告、点播歌曲或直接参与节目的方式,来向亲友表达情感、传递心曲。在社交时,名片的普遍采用,能够让初识者之间不再依赖他人的介绍而直接有所沟通。社交的时间、空间也有了变化。对于许多数上班族来说,夜晚成了聚会、交往的最佳时段。而社交空间也不再仅是住家、饭店、马路边、河沿,而是选择了茶馆、酒吧、网吧、舞厅、咖啡馆、练歌房、健身房、电影院、街心花园、步行广场公园、保龄球馆、夜市、桑拿浴室等地方。

除了传统的民俗在不断的更新变迁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民俗事象。

旅游热的兴起

旅游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项基本需要,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市民的旅游欲望就强,旅游状况是检验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程度的一个可靠坐标。旅游能陶冶性情,帮助人们找回自我;旅游能教人爱乡国,促进城乡发的发展;旅游能使人身心愉悦,变得开朗而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江宁地区的旅游热正不断升温,截至2013年,全区各类旅游经营机构已超过了20家,分别办理市内游、郊县游、省内游、国内游和出境游等多个旅游产品。

洋节风俗的化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与日俱增,带有异域情和宗教色彩的外国节日也随之渐渐东传,成为跻身于中国民间生活的又一时尚文化系统。

作为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位居前列的江宁,能够宽容地对待着一切有益无害的外来文化,包括外来的节日,并把吸纳“洋节”看作对现代生活的一种补充。目前在江宁,除了人们早已熟知的圣诞节外,还有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等,极大的丰富了百姓的岁时生活,而其原有的宗教的气氛,也都被极具中国特色的亲情与欢乐取代。洋节风俗的化入,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的民俗文化,正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与发展。作为岁时民俗消长的显著现象,“洋节”跻身于中国民俗,说明文化与习俗客观存在一体化趋势。

新兴会节的繁盛

所谓“新兴会节”,是指非民族传统的节日,不是自然生成,而是人为设定的,包括政治性节日、公益性节日、国际专题性节日和旅游性节日等。就其性质来说,“新兴会节”基本上不属于民俗的范畴,但多以纪念性、倡导性和游乐性为基调,其中又不乏与民俗节日相连相通的成分。

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由国家统一设定的“新兴会节”外,江宁地区还出现了一些本区域内特有的“新兴会节”,如,汤山温泉文化节、 南京江宁魅力田园文化节、春牛首文化旅游节等,其中,较有影响的当属江宁横溪西瓜节。“横溪西瓜节”以西瓜为主题,按照“以文化立形象,以情节聚人气,以展示育商机”的理念,开展文艺表演、经贸洽谈、观光旅游、商品展销和西(甜)瓜擂台赛等项活动,每年一次,为期两个月,自2002年至今,已举办了十多届。这类“新兴会节”虽然并非民俗性的节日,却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对传统的岁时节日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各种休闲娱乐活动

休闲娱乐活动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方面,反映着百姓的生活情趣,也体现着他们的生质量。由此产生的娱乐民俗作为一定物质与社会条件的产物,服务于各类居民主体,发挥着满足他们需要的功用。

江宁的休闲娱乐活动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出现并不断的增衍,休闲空间的拓展、生活的繁闹、旅游的兴盛、向各类市场的延伸,以及儿童游戏的变迁等,成为当代江宁人休闲娱乐方式更新的主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前,江宁居民的休闲空间比较单一,即使在乡镇,人们一般是在家庭中、街道旁、公园里、剧场内等地方获得休息和娱乐,休闲娱乐的方式多是聊天、说笑、讲故事、打牌、下棋、逛马路、逛公园、听广播、看电影,以及读书、看报等,大多不花钱或是只花很少的钱,且功能目标单一——以消磨时光为主。如今,各种都市型的休闲娱乐已在江宁大大拓展,类型趋向丰富,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江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文化素质、生活质量。

学习型休闲,通过休闲的方式达到学习知识和掌握更多技能为目的,主要场所有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艺术中心、网吧、书吧、书城、动物园、植物园和各类历史文化遗迹等。

交际型休闲,通过休闲结交朋友、扩大人际交际、增加友情,多是在茶馆、酒吧、咖啡厅、自助餐厅、歌舞厅、夜总会等地进行。

健身型休闲,这是近年来最常见的休闲方式之一,通过各类适当的运动达到消除疲劳、锻炼身体,同时还能结交朋友的目的,除了健身房、保龄球场、游泳馆、溜冰场、桌球室等专业场所外,最常见的就是街头花园、空地和社区小广场上,那些早练健身操、晚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

游戏性休闲,主要参与者是年轻人,可单人进行,也可团体开展,既可以凭体力、智力,身心并用的参与,也可以旁观取乐。地点主要是网吧、电子游戏厅、麻将馆、棋牌室、游乐场和电影院等。

消费型休闲,以购物、用餐、保健和接受各种有偿服务的方式,获得享受、感受轻松、体验乐趣、得到满足。

与此同时,商业的细分化发展,也大大的拓展了休闲娱乐的空间,花鸟市场、宠物市场、古玩市场、邮币市场、图书市场等,已都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去处。此外,还有日益繁盛的夜生活,多以户外的社会性活动为主,如,夜游、夜练、夜唱、夜读、夜购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玩具与游戏,特别是儿童与少年的玩具与游戏,近5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五十年代,江宁儿童和少年的主要玩具或游戏有:抽陀螺、滚铁环、打弹弓、打弹子、拍“洋”画、格房子、丢石子、打梭、放风筝、踢毽子、跳绳、解绷绷、吹口哨、拍皮球、打康乐球、踢小足球、养蚕宝宝、养蟋蟀、扮家家、打雪仗、打游击、下棋、打扑克、集糖纸和邮票等;到了六七十年代,除了上述部分玩具和游戏还有传承外,又多了打乒乓球、收集领袖像章和年历卡、玩塑料玩具和机械玩具等;八十年代,出现了电子、呼啦圈、录音机、游戏机等。而从九十年代至今,玩具与游戏方式已演进到了随身听、手掌、手机、遥控玩具、网络游戏、饲养各类宠物等。这些变化呈现了电子化、单体化、消费化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因素,尤其是以电脑为媒介的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成为玩具电器化的一个发展高峰。有统计显示,江宁地区的每个社区都有数量不等的电子游戏娱乐室和网吧,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有过在电子游戏娱乐室和网吧中玩耍的经历。

宝贵财富堪守望

人们发现:随着大时代新风俗的兴起,一些旧的习俗正在或者已经消失。人们甚至意识到:即使现在流行的新风俗,保不定若干年后留下的也仅仅是一种模糊的记忆,或许还会完全被大家遗忘。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无疑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只不过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这些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财富,值得我们永久守望。于是,便有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和展示。

江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现已通过初步普查和整理,形成首批项目文本的就有240多个。这些项目涉及到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与曲艺、传统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民间信仰、人生礼俗、岁时令节、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传统医药、民间知识等16个门类。它们都与区域内的山水人文、历史地理、传统习俗密切相关。秦淮河沿岸的赛龙舟、梅龙鼓、马铺锣鼓,跑云灯、龙灯、花船、荡湖船等系列活动就很典型,表达了百姓对龙神的崇拜,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福。

在民间文学中,有神话故事、人物传奇、地域传说,包括:秦始皇赶山鞭故事、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红楼梦遗址的传说、东山再起轶事、百家湖的传说、冷饭墩传说、周郎桥的传说等。

传统音乐,源于民众的生产、生活,乡土特色浓厚。马铺锣鼓中有《鱼咂嘴》、《凤点头》、《翠屏山》等几十个曲牌,涵盖了金陵古典音乐、江南水乡民间音乐、朝山祭祀音乐等;民歌中的山歌、田歌、劳动号子,包括四季相思、谷里山歌、十二月花名、养媳妇歌、抗日民歌等, 豪放而不失细腻,委婉中流露深情,至今仍在中老年人群中传唱,有的已成为现代歌曲再创造的元素;秦淮渔韵中的采茶歌、生活歌、情感歌以及锄草歌曲等,均是江宁民间传统音乐经典; 湖熟的水乡牧歌,影响波及6个社区的50多个村庄。

传统舞蹈是江宁的一大特色,不仅数量多、门类全,且多有精品佳作。全区的29个传统舞蹈分布于9个街道社区(村)。如:上坊青龙、麒麟献瑞、溪马灯、船灯、西阳狮子灯、丹阳皮老虎、孙盖龙灯、江宁采茶灯、谷里的莲湘舞、跑旱船、章山王马灯、双基花船、龙都的娃娃鼓、荡湖船、凉船、万安脸子会、舞狮子、踩高蹺、张家花船、石埝马灯、埂方龙灯等、麻雀蹦(方山大鼓)、铜山狮子等,无不堪称一绝。

传统戏剧流行于湖熟地区,主要曲调是摊簧调、采茶调。横溪的黄梅戏和铜山的锡剧,以及地方小调也挺流行。曲艺——白局则有代表人物史永余,活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南京书场,是个家喻户晓的说书人。现在,东山街道还有少数白局艺人。

关于传统体育,所用的器械多为石担子、石锁等。殷巷石锁,是江宁传统体育与竞技中的杰出代表,相传源于唐朝李世民时期,又受宋代岳家军习武练功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老带青、男女共同参与的传承方式,并创制了几十种操作的花样。目前,江宁石锁协会基地就设在殷巷,有会员100多人,定期与省内外和海外爱好者交流,传承和发展前景良好。 龙都、周岗、禄口、东善桥一带均有许多玩石锁爱好者。

传统美术往往与传统手工技艺相结合。例如,周岗红木雕刻,既有大型的木床、房屋构件,又有精细的首饰佩件,刀斧间透露着艺人的想像力、创造力。还有一些地方布艺制品,针针线线蕴含着女性的聪慧善良,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愫。

说到传统手工技艺,项目繁多,涵盖了民间生产、生活、工艺制作和文化交流诸多方面。特别是江宁金箔,制作技艺堪称世界一绝,而葛仙翁方山炼丹的传说,又使其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还有方山制秤技艺为独门绝技,禄口皮毛制作技艺海内外闻名,窦村石刻技艺精湛,以及各具特色的农具工具锻造、盆桶手工制作、鱼网手工制作、陶器制作、竹编等。至于食品制作更是丰富,湖熟板鸭、禄口玉带糕、谷里鱼丸、东善桥扣肉、铜井挂面、陆郎茶干和羊糕、曹村臭豆腐等,枚不胜数。

江宁的口口相传的民间知识极为丰富,有农业生产的、物候气象的、道德哲理的、读书习字的;有格言、谜语、歇后语、顺口溜、方言等。东山佘村的生产生活谚语,汤山上峰的人生礼俗吉语,横溪、铜山的歇后语和方言,秣陵的建房上梁习俗,人生礼俗中的满月习俗,婚礼习俗,湖熟跌跤会等,均可收入到江宁非遗文化宝典之中。

在传统医药方面,历来受民众喜爱和使用。汤山地区有治疗乙型肝炎气管炎、毒蛇咬伤的中草药单方;湖熟地区有祖传治疗痔疮、发背的医术;禄口土中医单方疗法;淳化地区的祖传秘方等,都是传统医疗保健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间信仰方面,各地区均有传统庙会,而且成为民众生活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湖熟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明代就曾有土耳其的民众来此定居、建寺传教,逐渐使伊斯兰教的生活习俗与当地民俗融合,形成了湖熟特有的回民习俗,并一直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保护。

以上列举的这些财富,仅是沧海一栗。数来宝,没法数个周全。财富是什么?不仅是粮满仓、鱼满塘,更不是开大奔、住别墅,而是我们拥有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

江宁的非遗保护工作还刚刚拉开序幕。江宁区表示,要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并将结合实际制定其长期保护规划;要出台资助制度,建设“非物质化遗产生态保护点”,建设展示场馆和保护基地;要让非遗项目进课堂、入校园,开展常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认同度。我们将此书奉献给读者,目的也在于此。

猜你喜欢

江宁民俗
冬季民俗节
刘江宁作品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求解医改“江宁模式”
谈南京江宁博物馆藏青白瓷 明如镜 声如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