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宾府景观生态水系营造分享

2015-10-31张翼明

建材与装饰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国宾水生动物沉水植物

张翼明

国宾府景观生态水系营造分享

张翼明

1 国宾府概况

国宾府地处五四北琴亭湖公园旁,周边环境景观怡人、空气清新。

项目用地47000m2,规划六栋建筑沿湖一字排开,背山面湖,视线开阔。

户型为200~300m2大平层,精装豪宅。

项目亮点有,区域百米地标ARTDECO建筑,绿色节能建筑2星,精装豪宅、国宾级园林和物业管理等。

项目定位为福州稀缺高端湖景楼盘。

2 高端湖景社区生态水系和绿色建筑相契合

水是生命的载体,也是人心灵的向往。回归自然已然成为人们居住环境的价值取向,水景的自然融入已经成为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高端楼盘有巨大的价值支撑。

琴亭湖自然生态湖水景观是项目地块的重要特性之一,是项目价值原点。琴亭湖丰富的水体表情以及其所展现出来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是国宾府社区景观方案构想发展的切合点。把湖水的概念转变成水系特征进行延续,由多变的水体外相,组合展现出湖水的意念。提出湖面水波的平面配置和动态设施设计原则,将“湖”的自然流动意向充分的在空间上表现出来。规划上巧妙的设置回家路径桥,休息凉亭、观景平台等亲水体验,设置上模拟自然湖面,跌水、涌泉、溪流、湖岸等生态水系自然景观,塑造亲近自然的心理体验。

国宾府项目水系是基于地下车库顶板上的人工景观湖,水域面积为767m2,水体深度约0.5~0.8m,内设亲水步道平台以及凉亭。建成后,人们可以在园中的绿树、花丛中散步,享受不同季节变换的花卉更替,为创意和灵感带来动力。

图1 景观平面规划

绿色建筑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生态水系指以生态水处理为主,通过生物操控技术使水体实现清澈见底的感官目标,营建出“水清见鱼游”的自然水生态景观及实现水体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中植物的设置考虑不同季节的生长特性,呈现“水下草皮”四季常绿。

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建设低碳社区,以最低资源消耗,因地制宜,在整个项目定位决策、规划、设计、施工、服务等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绿色低碳的建筑,针对国宾府项目提出绿色建筑二星标识的建设目标,其中雨水回收系统节水技术为生态水系提供了初始水源和蒸发水源补充,而生态水系为水体净化提供了技术保障,避免定期更换水源,达到水源供给和水体净化的完美契合。

绿色节能雨水回收技术指(本项目)通过收集屋面及部分硬地的雨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及洗车、景观水景补水,实现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的目的,同时减少住户公共用水的分摊量。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经过初期弃流,过滤,紫外线消毒等处理,作为绿化灌溉、道路冲洗、及景观水景补水,区内部分草坪采用自动喷灌灌溉方式,全面节约水资源并创造良好的小区形象。

生态水处理技术是通过生物操控技术,合理配置不同群落种类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结构的调整及微生态系统调控等,通过在景观水体内构建完整、健康的水域生态系统,使水体逐步达到持续自净的功能。在景观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不仅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还能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营造生态多样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吸收水体中部分营养盐和有害物质,而且其根系还有利于封闭底泥,降低景观水体中的氮、磷浓度,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 生态水系去富营养化系统建设

3.1技术理念

水生去富营养化系统充分利用和模拟自然界健康水生态系统自净机理,在新开挖水体或富营养化水体重建或修复水生态系统,强化水体污染物的分解和氮磷等营养盐的去除,使景观水体始终趋于贫营养化状态,最大限度提升水体自身免疫力和自净能力,以确保整个维持水体维持稳定的自我净化状态;同时广泛利用各种水生植物观赏造景功能。本方案技术含量高,现场施工简单,后期维护成本低。

以国宾府项目为例,本项目设计以“沉水植物净化系统”为主导的水下草皮生态净化方式优点和特点:

(1)构建完善的水生态系统,加速物质及能量的流动,通过水生生物营养级链操控,从根本上杜绝蓝藻的暴发。

(2)根据污染负荷计算水生态系统构建所需构建的沉水植物面积,因地制宜栽培沉水植物群落,以形成良好的水下森林景观。

(3)依据景观学的原理,合理布局浮叶植物,保证水陆交错带景观的有机结合。

(4)合理构建水生动物及微生物系统,完善食物链的必要环节,与水生植物一起构建“清水型”水体的保障体系。

(5)减少底泥的污染负荷,对底泥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如底质消毒、改良等。

(6)整个系统充分考虑有效抑制蓝藻暴发,可实现河道水体持续稳定自净功能。

3.2技术措施

在生态系统构建前期,需进行截污和相应的驳岸建设和生境条件建设(本项目在车库顶板上方覆土20~50cm),同时对水底底泥进行底质预处理,以满足水生植被生境营造要求。在此基础上,生态系统的构建首先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水生植被:沉水植物选择净水能力强的种类(本项目以矮生耐寒苦草为主),挺水浮叶植物选择宜结合景观绿化要求合理配置相应种类(主要有梭鱼草、黄花鸢尾、睡莲等),进一步提升水体景观效果。

待水生植被净化系统构建完毕后,根据项目情况投放一定比例的水生动物如: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螺类、贝类、虾类等,建立起生意盎然全方位一体化的景观水体。

图2 项目实景图

4 水景构建以及水生植物对水生及坡岸种植条件要求

4.1水生植物水景构建原则

在景观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不仅具有景观功能,还能提供更多的栖息生境,营造生态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水生植物有利于封闭底泥,吸收水体中部分营养盐和有害物质,降低景观水体中的氮、磷浓度,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对污染物的去除、沉降、抑制蓝绿藻水华均有一定的意义。

构建原则:

(1)根据景观湖的设计要求,配置不同高度、不同形态、不同生态类群的水生植物。

(2)水生植物的种类设计,兼顾景观效果和净水效果。景观效果主要由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来体现。

(3)根据各生态类群水草的水质净化能力,选择沉水植物为主,以有效吸收水体中N、P等营养元素,并通过营养盐竞争控制单细胞藻类繁殖;另一方面光合作用为水体中提供溶解氧;还可为水生动物提供特殊生态环境,创造环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4)沉水植物种类选择原则,净水能力强、季节上相互衔接(如伊乐藻为冬春季生长种类)、生长易受控制。

(5)景观组织及控制:保持沉水植物植株或叶片离水面15~ 20cm,否则进行人工收割维护。

4.2水生植物对水深及坡岸种植条件要求

挺水植物有一定的观赏性,具有良好的景观功能,且能给许多其它生物提供生境条件,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根据沿岸带水陆交错地带的宽度和实际地形限制及水深情况,在水深0.2m以浅区域种植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的种植需考虑景观效果,通过合理搭配增加水生植物的可观赏性和层次感。

沉水植物是水体中重要的生产者,是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调控者。沉水植物不仅可以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可以影响水体和底泥间的物质交换平衡,同时还可以明显抑制藻类生长。水体中存在适当种类和数量的沉水植物对保持水体水质的长期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结合各不同种群水生植物的生态位,构建群落布局合理、季节性演替明显的沉水植物群落结构。沉水植物宜种植水深在2m范围内。

5 生态水系维护管理

基于新建设水体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及脆弱性,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及破坏,需对景观水域水生态系统进行后期的人为维护与管理。

5.1水面的日常性维护

水面的日常维护工作主要由人员巡视完成,主要工作为保证水面清洁。

除草工作,主要是割除岸边野草,维持挺水植物的基本景观并避免入侵性或外来性植物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

5.2水体的专业性维护

(1)水质特征检测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定期对景观河道水体水质进行检测,依据水质检测结果能快速判断水质变化趋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水质。

(2)水生植物的维护

水生植物的维护是针对原位生物修复部分所栽种的水生植物。对于水生植物的维护包括:杂草清除、修剪、清理和补种。

对枯死的水生植物实施更新补种,以保证群落结构的稳定。

(3)水生动物的维护

对水生动物的维护包括:捕捞和放养工作。

对于水生动物的维护应及时清捞动物残尸并视具体情况适量补充,对总量过多、单一物种优势过于明显、雌雄比失调等现象,采取捕捞或放养其他生物类型加以控制,确保生物链的结构稳定。

(4)水体微生态系统维护

为确保生物链结构的稳定,微生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滤食性鱼类的数量需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对总量过多、单一品种优势过于明显、雌雄比例失调等现象的水生动物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进行水生动物的管理模式,而对总量过少的水生生物则采取积极的补放措施。

6 经验分享

随着社会发展和绿色生活的美好愿景,城市景观和社区景观水体的水质保障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和重视。结合水质处理问题又长期困扰设计决策和物业管理问题,希望通过国宾府生态水系构想实施经验供大家参考:

(1)人工水体面积越大,景观效果和生态系统更有优势,最好跟绿建结合比较完美。建议800m2以上水体按生态水系构建,工程造价,景观效果和长期运营效果有优势。

(2)人工水体在地下室顶板上方的,要做好顶板滤水排放,避免水池上浮漏水;为节省造价,池底结构采用砖模结构,施工工序和闭水试验要做好,避免漏水。

(3)人工水体设计上不宜出现太多盲端及弯角,过多的盲端及弯角区水质易败坏,最好是湖水面。人工水体水深宜设计在1.5~2m以内,浅水区需设置安全水深(50cm以内);避免过窄的水系。

(4)水体驳岸宜结合生态型护岸进行设计,可采用多种生态护岸搭配,不宜全部都是混凝土直立式护岸,需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一定的生境条件。

(5)人工水体湖底结合生态理念,在防渗基础上覆盖20~50cm菜园底泥土,实现生态系统的构建,同时自然底泥土是水潭最好的“防漏层”。

(6)生态系统构建完善后指定专人进行维护管理,人工投放锦鲤、乌龟、福寿螺等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的物种,使新建的人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健康发展。

TU986

A

1673-0038(2015)12-0112-03

2015-3-5

猜你喜欢

国宾水生动物沉水植物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中国国宾洞——桂林芦笛岩
柬埔寨可出口四类食用水生动物至中国市场
水生动物免疫学及病原防控技术
区别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水生动物病毒
沉水植物生长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在文字里栖息
沉水植物种植工程实施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以武汉紫阳湖为例
南瓜卧秋遍地黄
沉水植物在修复富营养湖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