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社区植物造景的生态设计

2015-10-31王勇华

建材与装饰 2015年11期
关键词:造景绿地树种

王勇华

(荆门市弘景园林市政工程公司 湖北 荆门 448000)

居住社区植物造景的生态设计

王勇华

(荆门市弘景园林市政工程公司湖北荆门448000)

传统的植物造景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如何在植物造景中赋予生态的内涵,如何构建绿地生态效益的居住社区,成为园林工作者的又一挑战。本文从生态设计和植物景观的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居住区植物造景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态设计在居住社区植物造景中的利用途径,建立一种布局合理的植物造景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作用。

生态设计;居住社区;植物造景

引言

所谓的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中生态关系和生态因子,使小区成为具有人类生态和自然生态、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统一的理想城市住区。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艺术性与科学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满足在生态适应上植物与环境的统一,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此外还要满足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图1 建筑与植物的自然协调

1 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下的植物造景包涵三个方面∶①能美化环境、创造景观,具有园林的观赏性;③能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防风降尘,衰减噪音,维护生态平衡;③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有合理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时间结构,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因此,简单说,植物造景的生态设计是在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借鉴地带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种类组成、演替规律,进行科学又艺术地的植物配置方法。

2 植物造景

植物景观不是单纯的追求视觉景象,而是以大环境观念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进行植物造景。植物造景,是利用需要的植物材料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在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又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的基础上,合理搭配,组成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从而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3 居住区植物造景的特点

居住区绿地又分为楼宇间的绿地、中心绿地、道路绿地,它们的植物造景有各自的特点。

楼宇间绿地造景∶楼宇间的绿地是居民就近交往、活动、休息的场所。楼宇间植物的构成尽量考虑灌、草等多种类、多层次、多变化、多组合、高密度经过合理搭配的植物群落,以实现群落平衡的再生功能。宅旁利用植物建成封闭式绿地,从而保障居民休息环境安静。另外,重点美化建筑入口处行。

中心绿地造景∶小区中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都是自然开敞的中心绿地,也是整个小区视线的焦点,植物景观配置上注重平面轮廓线要与建筑协调,从而在密集的楼宇之间营造一块视觉开阔的构图空间。

道路绿地造景∶各楼宇间的纽带是由变化有序的干道连接的。冠大荫浓的行道树适宜用在平面上这些绿带,依次沿路群植或者列植,构成绿色长廊,将入口、楼宇间绿地、中心绿地有机的联系起来。在种植时要特别考虑住宅与树木间的关系,注重树木对住宅的遮荫、采光、挡风的影响。

4 居住区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4.1居住区植物造景的发展历程

古代的植物造景受到当时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多数是以突出幽曲、精巧的文人意境或雄伟、庄严的皇家气势;在50、60年代,我国居住区的绿化并没有受到重视,植被种植以道路绿化占主导,都采用当地常见植物。60、70年代,绿化遭到批判,居住区绿化停顿;进入80年代,居住区的绿化工作得到迅速发展;90年代后,接近大自然的绿色环境渐渐受到城市居住区的人们的欢迎。

4.2居住区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尤其是住宅小区建设,在植物景观方面,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发展商只着重奇异美观、色彩鲜艳、心理愉悦的效果,就有种种生态异化的景观出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置植物时忽略植物的生态效果,只重植物的观赏性,比如广造模纹花坛,广植花草植物,却很少种植能吸收有毒气体的植物;

(2)绿化用地减少,或绿化率降低,植物达不到量的要求;

(3)并且缺乏地方特色,乔灌木植物成为美化楼盘的装饰物,盲目移植珍奇古怪树种;

(4)把植物作为景观摆设,注重非生命部分。

4.3居住区植物造景发展趋势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在于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演变规律和形成过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年新建的居住区,可以看到植物造景呈现出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三大趋势,并形成了生态观光型模式、生态环保型模式、生态保健型模式三个特点突出的设计模式。

5 园林植物造景中生态设计的途径

5.1确定植物造景功能

植物不但具有生态、经济的各种功能,又具有景观艺术性。园林植物景观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美化景观、改善环境质量、调节小气候等方面。

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都要围绕植物造景的功能去考虑生态设计问题,要合理地安排各个细节,需要以园林植物景观功能为前提,运用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组合,围绕其特定功能选择相应的植物材料和合理的布局,达到植物造景的预期效果。

5.2环境特征分析

(1)基地情况调查

包括地势、地形、周边环境状况、原有设施等,并通过查询当地资料或实地勘测,作出实地的地形图、平面图、略图、剖面图等。

(2)基地分类分析

植物造景时要充分考虑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限制以及当地苗木与其他植物造景材料的配合等因素。要以自然、人文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准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植物造景的功能后,决定生态设计的造型组合和形式等等。人文条件包括村庄、都市、治安、交通、法规、教育、邮电、传统风俗习惯、娱乐等。自然条件包括地势、地形、风向、方向、温度、湿度、雨量、土壤、日照、风力、面积等内容。要了解植物造景环境中地上地下管线的种类、管线情况、走向、埋深、管径、供水的排水方式结构、水压、水量、杆线高度、电路的功率、附近单位的性质。同时,还要分析原有环境中的植被种类、数量、高度、生长势、群落组成,其观赏价值的高低情况等等。

5.3确定塑造类型

在分析掌握了植物造景状况,明确植物造景的功能,确定植物景观的类型。以植物造景功能为主,从满足人们对绿化环境的要求去塑造的景观空间,确定何种植物造景形式可以使植物造景的目的得以实现。

5.4植物材料选择

植物的选择必须符合自然植被规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选择树种时,要保持常绿树种和落叶以合理的比例,照顾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的结合,要大力开发乡土树种,实现生态绿化树种的选择,选择树种时以乡土树种为主。

5.5植物的空间布置方法

(1)在进行植物造景时,注意使周围环境景观与植物相和谐,建筑与植物相互因借。无论是以植物衬托建筑还是建筑置于林中,建筑与植物在色彩、形态和体量方面都要取得自然协调,对于不同的水体类型,植物造景的要求也不同,在造景中切不可割裂整个空间,要尽量使整个环境风格统一。

(2)水面的曲直变化、地形的起伏程度依空间的大小等各种立地的欣赏要求和现实自然条件而定,因此,以高大树木来满足山体凸起地方的需要,相反,以低矮灌丛以显伏卧之地起伏。

(3)借鉴自然植物群落,疏落有致,主次分明。要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特色,分清主次,突出主题,根据植物造景功能的不同,找出可以满足功能的替代树种,达到物种关系协调,配置结构合理。

6 结束语

在进行居住社区的植物造景时,园林设计人员要使植物景观带来良好的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且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景区,不但要能够满足人们户外休闲,还有使植物景观成为一个地区的主要特色,这是一个对景观进行艺术化的长期过程。

[1]周岩.浅谈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原则[J].商场现代化,2013(07)∶689.

[2]沈垭琢,程岩.浅析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J].民营科技,2014(10)∶321.

[3]樊青青.生态设计中的植物造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203~206.

TU986.12+5

A

1673-0038(2015)11-0082-02

∶2015-3-2

∶王勇华(1978-),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搭配专业。

猜你喜欢

造景绿地树种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