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景观设计中人文精神的体现研究

2015-10-31沈娟

建材与装饰 2015年11期
关键词:拙政园苏州园林人文精神

沈娟

(苏州立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300)

建筑景观设计中人文精神的体现研究

沈娟

(苏州立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300)

城市建筑景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明标志,同时也是其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一个城市生活质量和精神风貌的重要表现。因此,重视建筑的物质层面设计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在其人文精神的体现。本文将从地域文化,历史沉淀,文化等方面进行研讨建筑景观设计中人文精神的体现,以便给予人们改善生活空间的启发。

人文精神;建筑文化

1 前言

人的魅力在于追求内崇尚真、内向美所散发的精神气质;而城市的魅力在于其特有的精神风貌以及蕴含的文化品味,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的人文精神是价值取向与心理认同的表现,在生活层面,又可以看作是这座城市与人待物的方式及生活态度,建筑景观设计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空间状态及环境质量,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的表现其作为建筑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活动,应透过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体现其人文价值,正是这种价值才是建筑景观的魅力所在,以下将以古老是苏州园林为例介入其地域文化、历史发展等体现人文精神发展。

2 地域文化

苏州之所有称之为“文化苏州”,是因为这座城市建筑景观设计所拥有区别于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人文精神,享有独树一帜的建筑魅力,苏州人文精神体现于城市的风貌和建筑形态上,例如∶苏州园林中的怡园,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所以对景观的设计有着巧妙的设计,怡园在景观设计上采用了密集布局的方式,因其布局手法恰到好处,因此深受游人喜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全园总面积大约九亩,东西两部道窄而长。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双面空廊中间以一道墙廊相隔,于廊壁上以花窗修饰,可以观望东西两部景色,从而拉近空间深度景色更为清晰。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以曲折的廊道围绕亭院,周围以花木石峰进行点缀,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为园林添加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这种建筑景观设计手法被誉为借景造园法,经过精心的设计将园林做成环绕性,将景观收纳进园林中,在走道画廊里画上中国国画,于园林廊壁上题词书写,人文气息处处环绕于建筑景观设计中,正因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才得以“文化苏州”之称。

3 历史背景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的,据悉,公元1509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林园买下,之后聘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一同参与景观设计,花近16年才建成,建成之后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的“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为其取名“拙政园”意思是比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的政事,园林建成不久后,王献臣去世,他的儿子在一夜豪赌后将整个园林输给徐氏,此后徐氏在园林居住长达百年之久,之后400多年,拙政园屡换园主,曾被一分为三园,各为其名,为官府、居民所用,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在经历多个朝代之后园林已经荒废,直到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才重新建立。就以现代拙政林中远香堂来说,其位于园林的中部,是园林的主建筑,园林的各种景观均是采用围绕建筑展开而设计,分为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旧址上,为清代乾隆所造,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其面水而筑,结构精巧,周围以落地窗形式坐落,方便观赏周围的景色,堂内采用典雅的陈设突出精巧的设计,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北面是宽阔的平台沿向荷花池,堂的中间则是悬“远香堂”的匾牌,在其历史背景下的建筑充分体现了文明的气息[1]。

4 文化发展

自古以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名句渊源流传,苏州是著名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城,素以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园林是意蕴深厚文化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在古代筑员者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以及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其最喜吟诗作画,所以在造园时多以画为主,题词为辅,而后通过造山凿石、栽种花树,呈现出称意相宜、如诗如画的的园林景观,因此苏州园林也誉为“画中景”。在园林中游赏,犹如赏画,又如题诗。为了表达园主的理想追求及情趣,园林景观建筑中挂赏的匾额多以园主的志向提名,例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其表达园主清幽荷香的人格品质,再者同时拙政园“香洲”其提名之意为清雅的香草的性情高洁品质。这些提名全部源于园主的个人理想追求,这些充满理想追求的诗文题词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融为一体,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清欲高洁的芳香,身在其中,可谓是心灵的享受与文化气息的陶冶,但是苏州园林历经太多劫难难,大部分园林已经荒废,直到2007年11月苏州市世界遗产保护建筑部接到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的通知,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项目获批成立。这表示要对苏州园林进行重建,为此检测部门推出了“监测预警”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将园林环境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变全程记录,设计部就可从记录显示在原有的园林结构上保存原貌并加以改造,直至完成重建大部分的建筑同样保留原来的样貌,在已经不明显的壁画上也参考了历史记载从新上色,木头木桩的外观在稍微调整下继续沿用,同也结合历史精神文化发展题赋诗词,保存原有的文化发展,完好的保留了建筑景观的文化景观,这也正是文化衍变下希望得到的结果。

5 建筑特征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位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其气候湿润,交通便利、经济繁盛。由于其优越的条件,自公元前514年春秋吴国在此建立都城以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繁荣,人才辈出,尤其在园艺、建筑、工艺美术和绘画方面人才济济,从而为苏州园林的建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采用借景还园空间布局设计,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空间布局。中国园林造园的宗旨全景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现自然美感,这也正是崇尚自然的人文思想体现。苏州园林在设计建筑构造中,采用四景手法进行空间构造,分别为借景、对景、分景、隔景四景,同时根据地形的适宜度围绕周围建筑栽种花木,促使在园林观景时展现由小见大、交错有序、虚实相构的景观艺术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特点的空间结构与艺术美感。在网师园、留园、拙政园、环秀山庄中都有大量典型实证。

其次,采用植物配置、绕水环山手法,苏州园林多以自然景观为主,林中配以山水、植物做衬,绘成江南水乡画,如拙政园的荷花池,池水清澈广阔,池中开遍荷花,水岸蔓延藤萝,两山溪谷间架着小桥,沿着小桥游荡有着水映相接的感觉,另外留园中许多石峰大都来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具有“透、漏、瘦、皱”的特点,都是极佳的上品,其中有的是宋代为宫廷沿用未能及时运走的遗物。拙政园等其他四座园林的花木,品种数以万计,都是经过井具有季节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因其气候等特征才显得尤为珍贵[2]。

再者,精致典雅的建筑体现了江南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苏州古典园林中保存有大量以木结构为主,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的建筑。其根据当代人的居住需求分别设计了具有宜居、设宴、读书、棋艺、休憩等功能要求,分别为厅、堂、馆、阁、亭、廊等,这些建筑的门窗都有着精美的雕刻,屏风、挂落、栏杆、等各样装饰,古色生香的家具、陈设及室外灵动多变的洞门、花窗、铺地等,完美的体现了建筑功能、结构、艺术融为一体的人文精神特征,这类建筑设计结构为现代建筑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价值。

最后,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量信息。苏州园林中大量的匾牌、雕刻、碑石,书画作品、老旧家具、等等,都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和审美观点,具有古老的的时代烙印,是集结历史文化了与建筑手法的艺术宝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因此,从建筑特征看来,苏州园林景观设计讲究,可赏、可居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结合了精神文化为一致的设计形式,具有启发现代居住环境设计的意义。

图1 苏州园林

6 结束语

了解景观设计中的人文内涵,给予当代景观设计创造性的启迪,建筑景观是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其设计优良与否会无形的影响人类的生活习惯态度,因此,在设计上更需要结合浓厚历史文化,逐步在现代建设中体现人文精神的价值。

[1]王洁云.论建筑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1)∶168~169.

[2]矫克华.儒家文化思想与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3)∶417~421.

TU984.1

A

1673-0038(2015)11-0084-02

∶2015-2-22

∶沈娟(1979-),女,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拙政园苏州园林人文精神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苏州园林
苏州—拙政园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书 画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荷花节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