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10-31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5期
关键词:治疗室利多卡因室性

沙 坤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辽宁 宽甸 118200)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沙 坤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辽宁 宽甸 118200)

目的 分析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利多卡因,研究组34例予以胺碘酮,观察两组疗效及心率、PR间期。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显著低于研究组94.1%,且每分钟心率次数多于研究组,PR间期少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利多卡因

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指从心室起源的心率发生紊乱,为较为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主要可包括室早、室速及室颤等,其临床表现多为头晕、心悸等,严重者可引发意识障碍甚至死亡[1]。为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本院针对收治的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16∶14,年龄45~74岁,平均(64.3±2.0)岁;研究组34例,男女比例18∶16,年龄46~73岁,平均(64.0±2.4)岁;两组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工作,H20044621,0.2 g):静脉推注,最初剂量是1 mg/kg,后每隔10 min予以50 mg,再进行每分钟0.4~1 mg维持,依据病情调整剂量,且每小时的量需<100 mg;研究组患者予以胺碘酮(哈药集团制药六厂,H23021767,0.2 g):最初剂量是150 mg,静脉推注10 min,起效后每分钟静脉滴注0.5~1.5 mg,维持24 h,依据病情调整剂量,同时予以胺碘酮片剂,口服,3次/天,0.2克/次,连服7 d,后减至0.2克/次,1次/天。

1.3疗效判断与观察指标: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判断两组疗效。显效:室性早搏的数量平均下降70%以上,且成对的室性早搏可下降80%以上,而短阵室性类心动过速可下降90%以上,室速多于15次,进行运动时,室速多于5次的可完全消失。有效:连发性的早搏数量下降90%以上,且频发的室性早搏下降70%以上。无效:心律失常没有变化或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观察两组心率、PR间期。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情况: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显著低于研究组94.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情况[n(%)]

2.2两组心率、PR间期对比:对照组每分钟心率次数多于研究组,PR间期少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率、PR间期对比()

表2 两组心率、PR间期对比()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心率(次/分钟) PR间期(ms)研究组 34  治疗前 87.7±12.0 372.4±46.4治疗后 64.5±11.3 427.6±51.3对照组 30  治疗前 87.5±12.3 373.0±47.5治疗后 78.3±10.8 396.7±48.4 <0.05 2.4644 Pt <0.05 4.9772

3 讨 论

目前,临床对室性类心律失常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普罗帕酮、利多卡因、胺碘酮等,以减少室早级别及数目,进而使猝死危险性得以降低为主要目的,但单药治疗通常存在效果不显著且不良反应多等缺陷[2]。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研究组化妆奈何予以胺碘酮,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显著低于研究组94.1%,由此可知二者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原因分析可能为:利多卡因属ⅠB类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其主要通过对浦肯野类纤维性系统及心室肌类细胞起作用,进而使4相除极的速率得以减慢,减少浦肯野类纤维自律性,促进钾离子的外流,缩短动作电位的时程,进而使有效的不应期相对延长,从而起抗心率失常效果,但单独使用是不良反应大[3]。胺碘酮属Ⅲ类治疗心率失常类药物,应用效果较显著,其可同时具Ⅰ类、Ⅱ类及Ⅳ类抗心律失常类药物的电生理性作用特点,可使心房处动作电位的时程得以延长,也可使心室肌处纤维和浦肯野处纤维动电位的时程得以延长,且可使心房与房室结传导时间延长,阻滞折返激动,降低外周血管处阻力,并对冠脉血管具扩张作用,利于减慢心率,且可改善心肌缺少缺氧的状况,阻止交感活性,进而达到抗室性类心律失常的效果[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对照组每分钟心率次数多于研究组,PR间期少于研究组,由此进一步证明二者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究其原因,与二者联合治疗可起协同作用,进而提高疗效密切相关;同时,二者联合治疗可避免单药大量使用的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患者也易于接受[5]。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1] 冯天捷,陈柯萍,任晓庆,等.高敏C反应蛋白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2):124-128.

[2] 陈世健,魏妮娜,李艳.心力衰竭家兔心室动作电位时程整复性变化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11): 2097-2099.

[3] 唐庆,马晓芬.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98-3799.

[4] 张国天,陈永生,梁海军.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2-2633.

[5] 刘建飞.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33-134.

R541.7

B

1671-8194(2015)35-0183-02

猜你喜欢

治疗室利多卡因室性
皮肤科性病治疗室院感管理分析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探讨病区治疗室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外科治疗室两种空气消毒方法的效果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门诊治疗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应急护理措施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