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

2015-10-31李艳丰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5期
关键词:检测值血常规白细胞

李艳丰

(沈阳市浑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43)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

李艳丰

(沈阳市浑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43)

目的 探析会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方法 择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这两年前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共1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所取血液标本全部使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接受检测的样本放置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所取部位不同。对比这些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 以下情况的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①血小板的12 h检测值和5 min检测值;②红细胞和白细胞在24 h后的送检计数结果和2 h内的送检计数结果;③源于不同部位的样本中血细胞的计数。此外,保存温度不同,血细胞计数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正确率的因素有送检时间和样本所取部位,温度不是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血常规的正确率,应严格把握样本送检时间与放置时间,避免影响检测质量。

影响因素;血常规检查;正确率;送检时间;放置时间

为了给疾病的诊治、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医学实验室对各种标本进行临床检测。一般情况下,医学实验室具有严格的执行标准、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以及高科技含量的检测仪器。然而,除了这些因素,采血的部位、样本的保存时间、送检途中所花费的转运时间也会对样本检测治疗产生影响[1]。本研究试对各项可能影响血常规检测正确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这两年前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共1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别有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最低者24岁,年龄最高者47岁,平均年龄(35.11±10.64)岁。

1.2方法:为患者进行空腹采血,将0.6 mL血液导入试管中,添加抗凝剂,充分混合后摇晃均匀,使用自动分析仪对样本的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因以下几项因素而采取差异性分析:①采血部位:为患者在静脉及末梢分别采血;②送检时间:5 min、2 h、4 h、6 h、8 h、12 h、24 h;③保存温度:室温18~22 ℃、冰箱保存4 ℃以下。

1.3统计学方法:实验研究的血常规受检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 17.0加以检验。其中,计量资料行()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为P<0.05,则表明结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送检时间:见表1,以下情况的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①血小板的12 h检测值和5 min检测值;②红细胞和白细胞在24 h后的送检计数结果和2h内的送检计数结果;③源于不同部位的样本中血细胞的计数。

表1 不同送检时间的检测结果对比[n=160,()]

表1 不同送检时间的检测结果对比[n=160,()]

注:*P<0.05、**P<0.05,统计学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差异

时间 WBC(×109/L)RBC(×1012/L)HGB(×109/L)PLT(×1012/L) 5 min 6.00±1.53 4.27±0.35 123±11 242±37# 2 h 6.14±1.47** 4.29±0.33* 124±11 247±38 4 h 6.10±1.39 4.31±0.31 127±9 253±35 6 h 6.17±1.49 4.37±0.37 125±12 251±35 8 h 6.16±1.40 4.35±0.35 127±9 257±42 12 h 6.19±1.47 4.40±0.33 128±10 265±39 24 h 3.09±0.59** 5.39±0.79* 130±10 304±43#

2.2采血部位:末梢血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的计数分别为(6.29±1.48)×109/L、(4.58±1.09)×1012/L、(168 ±32)×109/L、(232±70)×1012/L;静脉血则依次为(5.47± 1.28)×109/L、(3.68±0.77)×1012/L、(216±27)×109/L、(247±59)×1012/L。以上不同部位的指标对比均为P<0.05,统计学有差异。

2.3温度:在室温条件下,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的计数分别为(4.99±1.18)×1012/L、(5.68±1.08)×109/L、(180±35)×1012/ L;在冰箱温度下,三项指标依次为(4.77±1.09)×1012/L、(5.87± 1.08)×109/L、(181±36)×1012/L。综上所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3.1送检时间:通过结果表1可以发现,送检时间的早晚对于血液检查结果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无论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还是血小板,其浓度都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一般而言,在2 h内送检,其检测结果是最接近患者实际情况的[2]。从血小板的12 h检测值和5 min检测值以及白细胞和红细胞在24 h后的送检计数结果和2 h内的送检计数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得出结论,血常规标本需要尽快转运到医学实验室进行检查分析,否则将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3.2采血部位:通过结果表2可以发现,静脉血中的红白细胞计数要少于末梢血,这是由于静脉血的循环通畅性要优于末梢血,血液沉淀情况较末梢更轻[3]。临床推荐静脉取血,避免末梢取血,导致毛细血管出现血块,造成血细胞堵塞。

若要保证血常规检测准确,需要对可能影响到结果的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如送检时间、采血部位,一般情况下温度不会影响检测结果,除非样本长时间处于极低温度或极高温度。总的来说,血常规检查要仔细,对于各项影响因素要进行预防,以免影响到检验结果。

[1] 钟雪群.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3, 19(5):26-27.

[2] 刘伟.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7):123-124.

[3] 陈伟红.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前因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1):3007-3008.

R446.11+1

B

1671-8194(2015)35-0158-01

猜你喜欢

检测值血常规白细胞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探究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效果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