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5-10-31孙家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5期
关键词:鼓室中耳炎急性期

孙家良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庄河 116400)

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分析

孙家良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庄河 116400)

目的 分析和研究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患者86例,将其按门诊编号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鼓室抽液及应用麻黄素、盐酸氨溴索、头孢呋辛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2周内复发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将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患者治疗中,其能够在短期内抑制中耳积液分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炎症吸收,对提高治疗效果及降低近期复发率均有重要作用。

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糖皮质激素;复发率

分泌性中耳炎属中耳炎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上是常见病与多发病,多由渗出液滞留在中耳腔所致[1]。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听力下降;中耳积液等。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高复发率[2],若临床不能给予有效控制,则易发展为慢性中耳炎或鼻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目前,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急性期内的作用,本文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患者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疗效较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患者86例,将其按门诊编号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32耳),女17例(24耳);年龄在17~62岁,平均年龄为(41.6±10.4)岁;病程在3~62 d,平均病程为(13.5± 2.9)d。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37耳),女14例(19耳);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42.3±10.6)岁;病程在7~58 d,平均病程为(12.3±2.6)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鼓室抽液及应用麻黄素、盐酸氨溴索、头孢呋辛钠等药物治疗:①无菌操作下使用1 mL注射器对鼓膜行穿刺,成功后将鼓室内积液抽吸干净。②1%麻黄素滴鼻液2~4滴滴鼻,每天3次;盐酸氨溴索片0.1 g口服,每天3次,连续治疗2周。③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头孢呋辛钠注射液3 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6 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①按对照组方法行鼓室抽液,抽吸干净后,将地塞米松注射液1 mL注于鼓室内。②采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治疗时,前3 d在注射液中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后3 d同对照组。

1.3评价指标[3]。治愈:鼓室导抗图显示正常;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纯音测听气骨的导差<10 dB。好转:鼓室导抗图显示A型或者C型曲线;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纯音测听气骨的导差>10 dB。无效:鼓室导抗图显示B型曲线;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未有明显改变或加重;鼓膜内陷、标志不清。治愈与好转计为有效,以此计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数据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者2周内复发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2周内复发率相比较(n,%)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清楚,不过多数学者认为其与免疫反应、感染、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而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是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诱因,由于咽鼓管表面的活性物质降低,致使开张压力增高,逐渐致中耳出现负压,最终导致鼓室内产生积液[4]。因此,临床多采用鼓室抽液及应用抗组胺、类固醇、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均不明显。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分泌性中耳炎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资料证实[5]:分泌性中耳炎同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期)均表现出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不仅可以对变态反应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还能够促进细胞因子平衡,从而减轻超敏反应对机体产生的损伤。地塞米松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具有抗过敏、抗病毒、抗炎作用,将其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能够减轻耳咽管及管口黏膜水肿症状,促进鼓室内积液吸收,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因此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其与陈皓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6],这一结果提示出: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1] 崔艳红,韩富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9(3):448-450.

[2] 何丕.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24(10):128.

[3] 张文斌.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25):138-139.

[4] 陆伟明.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141-142.

[5] 宋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9(23):105.

[6] 陈皓.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27):172-173.

R764.21

B

1671-8194(2015)35-0112-02

猜你喜欢

鼓室中耳炎急性期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儿童患感冒,小心中耳炎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