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生产区域布局调整加速市场机制作用凸显

2015-10-29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棉花价格短纤市场机制

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棉花生产区域布局调整加速,市场机制作用将日益凸显。

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将会下降,未来棉花生产布局将向新疆集中,内地棉区将明显萎缩。2024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预计为5346万亩,比2014年下降15.5%;产量为565万吨,比2014年下降13.0%;国内棉花消费受纺织品出口增长限制、棉花替代品不断改进的影响,难以恢复到千万吨的水平,展望期内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将从837万吨缓慢缩减至824万吨,减少1.6%;国内棉花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未来棉花进口仍将保持较稳定的规模,预计到2024年中国棉花进口规模为208万吨,比2014年下降14.8%;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国棉花价格将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国内棉花价格将与国际棉花价格保持紧密关系。

报告认为,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目标价格水平的调整对新疆植棉面积的增减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内地省份的补贴水平和补贴方式对长江、黄河棉区的植棉面积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棉花种植技术的改变。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机采棉对手采棉的替代逐渐加快。机采棉在减少棉花生产总成本的同时,又存在着降低棉花产量、影响棉花品质的问题。机采棉推广的速度和范围将对未来中国棉花产业产生重要影响。三是涤纶短纤、黏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化纤技术的进步使得具有各种优势性能的短纤产品不断出现,能源价格的下行又使得短纤相比棉花具备更大的价格优势,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未来棉花需求量发生明显缩减的可能性存在。四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抗虫棉的应用为中国棉花产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产量、改良品质、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等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和成果应用,但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成果推广应用的速度取决于多条件的集成作用,这些方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五是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城镇化推进和资源环境的制约。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等是影响未来棉花产量、品质的重要的不确定因素。未来城镇化推进和资源环境对中国棉花生产与消费的制约越来越突出。

猜你喜欢

棉花价格短纤市场机制
粘胶短纤上半年运行复盘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基于VEC模型分析新疆棉花价格空间传导关系
2016-2019年粘胶短纤市场回顾与展望
长短纤浆价差持续扩大,短纤浆价或反弹
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本质
嵌入分部相关性的内部资本市场机制设计
棉花市场价格波动性及经济风险分析
涤纶短纤打包计量控制系统改造
直补取代临时收储 棉花价格机制将重归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