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中国特色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2015-10-29刘月姣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农产品消费农业

刘月姣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是在一定宏观经济、农业政策、气候条件、科技创新、资源禀赋及国际市场变化等特定假设条件下,采用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CAMES模型系统)作出的基线预测

记者:《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的撰写需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市场总体形势。请问,报告的形成基于怎样的基本宏观经济假设和农业发展环境分析?

许世卫:本报告是在一定宏观经济、农业政策、气候条件、科技创新、资源禀赋及国际市场变化等特定假设条件下,采用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CAMES模型系统)作出的基线预测,基期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农业部门的农产品市场监测数据,也包括相关研究机构多年积累的实地调研数据。中国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团队围绕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形势,进行了长达12年的潜心跟踪研究。《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每章分报告都以农产品分析团队的研究为基础,凝聚了专家集体的智慧。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对《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基本结论进行了多次讨论,对于基线预测可能的风险开展了多种情景模拟,对展望结论可能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客观表述。

未来10年中国农业展望的宏观经济假设依据。本报告中未来10年宏观经济假设,主要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判断。其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基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国共识公司、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的研究判断;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主要基于联合国人口统计司分析数据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数据并结合“单独两孩”政策推算;中国城镇化率,主要基于近年城镇化推进速度的CAMES模型推算;中国劳动力成本涨幅,主要基于过去30多年劳动力工资上涨速度的CAMES模型推算;中国CPI涨幅,主要基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判断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14年CPI涨幅推算;国际国内原油价格,主要基于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的研究判断和近年中国油价走势推算;城乡居民收入主要基于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设定;人民币有效汇率,主要基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国际金融改革趋势推算。

未来10年中国农业展望的农业发展环境分析。未来10年,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深刻,在高起点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诸多挑战也具有难得的有利条件。突出挑战主要包括: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挑战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中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全面实施,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留出了余地;中国已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阶段,人们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未来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为中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条件。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布了12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未来10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稳步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升,与全球农业的互动融合将显著加强,农产品消费结构将加快转型升级,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

记者:《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对未来1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作了怎样的判断?

许世卫:预计未来10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稳步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升,与全球农业的互动融合将显著加强,农产品消费结构将加快转型升级,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

农业生产将继续稳步发展。未来10年,在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支撑和相关生产配套措施推动下,中国谷物、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继续稳步发展。展望期内,预计谷物产量年均增幅0.6%,其中玉米生产在强劲需求拉动下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24年预计比2014年增长13%,谷物产量增加将主要来自于玉米;2024年大豆、油菜、花生种植面积预计较2014年增加5.3%、2.7%和6.7%,单产较2014年提高9.9%、5.3%和7.1%,产量较2014年增加15.6%、8.8%和14.2%;同时,在需求拉动下,蔬菜和水果产量预计比2014年分别增长6%和12%,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产量预计比2014年分别增长16%、11%、24%和19%。

国家粮食安全能够得到切实保障。未来10年,中国谷物播种面积将保持总体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2024年,预计中国稻谷、小麦、玉米总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3.6亿亩以上,产量将达到5.8亿吨,总消费量预计为6亿吨。其中,2024年,稻谷产量预计稳定在2.06亿吨左右,折合大米产量1.45亿吨左右,大米口粮消费预计1.14亿吨;小麦产量预计达到1.29亿吨,小麦口粮消费量预计0.89亿吨;玉米产量预计达到2.44亿吨,玉米口粮消费预计700万吨,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预计保持较快增速,通过适度增加进口实现供需平衡。展望期内,中国谷物将保持合理自给率,稻谷、小麦两个品种口粮消费自给有余,能够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

农产品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未来10年,在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推进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主要农产品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大米消费年均增长0.3%,2024年预计达到1.45亿吨;小麦消费年均增长0.6%,2024年预计达到1.32亿吨;玉米消费年均增长3.1%,2024年预计达到2.65亿吨;蔬菜人均直接消费量年均增长1.0%左右,加工消费较快增长;水果消费平稳增长,2024年人均消费量预计达到93.9公斤,其中城镇居民105.4公斤,农村居民73.6公斤,总消费量2.8亿吨左右;食糖和肉类消费继续小幅增长,2024年预计分别接近1800万吨和1亿吨;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速放缓,2024年预计达到3313万吨;禽蛋消费需求继续增加,2024年预计为3195万吨,比2014年增长11%;奶制品消费仍将继续增长,2024年预计达到6300万吨左右,比2014年增长30%;水产品消费继续增长,2024年预计达到7700万吨,比2014年增长19%;饲料消费年均增长1.7%,2024年预计达到2.29亿吨。

农产品价格总体温和上涨。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价格在成本推动下将呈上涨态势,随着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内农产品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将增强。其中,大米、小麦、玉米价格在生产成本上涨推动下将呈稳中略涨态势;棉油糖价格与国际市场联系将更加紧密,食用植物油、棉花价格将跟随国际价格震荡运行,国内外食糖价格将步入缓慢回升通道;蔬菜价格总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个别品种在个别年份可能出现较大波动;生猪和猪肉价格将呈震荡上涨态势;牛羊肉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可能出现明显季节性波动;禽蛋价格将整体呈现出波动上涨趋势;水产品价格预计总体小幅上涨,但不同类别产品走势不同,季节性价格波动仍比较明显;饲料价格预计温和增长,但可能受到饲料原料和动物疫病影响出现较大波动。

农业发展质量将明显提升。未来10年,随着“调结构、转方式”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农业发展将由数量增长型逐步转向质量效益型,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速将放缓,代表科技进步的单产水平提高将成为主要增产因素,农产品消费多样化、优质化将渐成趋势,农业产业链将进一步拓展延伸。展望期内,小麦、玉米、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产量增速预计分别为0.2%、1.3%、1.5%、1.0%、2.1%和2.8%,明显低于过去10年2.6%、5.2%、2.8%、2.0%、5.1%和3.4%的水平;2024年,稻谷、小麦、玉米单产预计分别达到每公顷6990公斤、5505公斤、6540公斤,比2014年分别提高2.6%、4.9%、12.5%。伴随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需求发展加快,2024年,小麦工业消费预计达到1540万吨,比2014年增长14%;玉米工业消费预计达到8600万吨,比2014年增长59%;肉类、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加工比例明显提高,预计分别达到16%、15%、11%。

国内外农业互动融合明显增强。未来10年,中国将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农产品国内消费快速增长并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拉动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随着WTO多哈回合谈判渐入尾声,中国与有关国家(地区)多双边贸易协定的实施和谈判的推进,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动,国内农业发展与全球农业的互动融合将明显加强。生产资源紧缺的产品进口将保持适度增长,预计2024年玉米进口将达到400万吨左右,大豆进口将达到8300万吨左右,比2014年增长16%;奶制品(折合原料奶)进口将达到1600万吨;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增长,蔬菜出口预计达到1200万吨左右,比2014年增长20%;水果出口预计达到450万吨,比2014年增长10%;水产品出口将达到540万吨,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低价农产品过度进口给国内棉花、糖料产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棉花面积预计2024年为356.4万公顷,比2014年下降15%,产量预计565.2万吨,比2014年下降8%;食糖产量短期内将出现萎缩,中长期产业结构将发生较大调整,2024预计为1223万吨,产需缺口达630万吨左右。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对于基线预测可能的风险开展了多种情景模拟,对展望结论可能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客观表述

记者:影响未来10年中国农业展望结论的不确定因素有哪些?

许世卫:由于市场形势分析不仅要以本行业和相关行业最新信息为基础,并且市场供需要受到气候、政策、经济变化等变量因素影响。从目前来看,影响未来10中国农业展望结论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

一是气象灾害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农业生产受日光、热量、水分、养料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和制约,生产周期比较长,是一个容易受灾的产业,灾害伴随整个生产过程始终。近年来,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和光温异常隐性灾害,特别是低温冷害、高温热害、阴雨寡照等光温灾害与水旱灾害交织并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是动物疫病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动物疫病是影响肉蛋奶等动物性产品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从近年的情况看,小反刍疫情、蓝耳病、禽流感等流行性动物疫情,对动物性产品区域性、阶段性供需影响明显,往往造成较大的生产波动和市场波动,甚至导致消费方式的变化。

三是新型流通业态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当前,物联网、电商平台等新型流通业态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并将拉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较快发展,影响未来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

四是贸易国政策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中国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具有出口优势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往往受到进口国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大豆、玉米、大米、棉花等农产品进口,往往受到出口国国内相关政策的影响,在进口数量、品质、价格等方面产生较大波动。

五是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往往对原油价格、美元走势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改变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导致农产品进出口市场重新划分,影响对未来农业贸易发展趋势的展望结论。

猜你喜欢

农产品消费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国内消费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