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陆经济梯度差异测度及趋势研究

2015-10-28刘大海李晓璇邢文秀纪瑞雪

海洋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区位商贡献率比重

刘大海,李晓璇,邢文秀,纪瑞雪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2.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区域经济】

我国海陆经济梯度差异测度及趋势研究

刘大海1,李晓璇1,邢文秀1,纪瑞雪2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2.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统筹海陆发展,缩小海陆经济差异是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按照海陆相对位置,将我国大陆各省市划分为四个梯度;基于区域经济梯度理论,运用区位商经典模型,系统测算1997—2014年各梯度的区位商;构建公式对沿海第一梯度对海陆经济差异贡献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海洋在海陆经济梯度差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由海向陆的四个梯度间存在区位商差异,其中,沿海地区所处的第一梯度较其他梯度差异明显;沿海第一梯度对海陆经济差异的平均贡献率达到85.36%,且该梯度与其余三个梯度的差异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

区位商;经济梯度;海陆二元结构

引言

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海陆间发展差异逐步扩大,海陆二元结构日益凸显[1]。在海陆二元结构下,如何统筹海陆发展,推动海陆联动共进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海陆二元结构的产生和发展究竟是市场经济规律下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还是国家政策直接作用的结果,成为当前争论的问题之一。为深入研究我国海陆发展变化规律,明确海陆二元结构的驱动因素,逐步缩小海陆发展差异,需要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梯度演化过程,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1)我国海陆间是否存在由海向陆的经济梯度差异?

(2)海洋因素对于该梯度差异的形成贡献多大?目前是否呈现出海陆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梯度理论和区位商模型作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可为解答上述问题提供合适的研究工具。梯度思想最早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uttan Verono,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此后被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研究,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传统的梯度研究以梯度推移为主,且多强调创新活动对区域梯度层次的决定性作用[3]。如今,梯度思想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专业领域,并形成了“经济梯度”、“产业梯度”、“科技水平梯度”等典型梯度研究。我国的区域梯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陈国阶为代表的众多学者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梯度进行了深入研究[4-6]。此外,周祖球、黄滨、孟祥林、张艳东等人分别对江苏省、港澳地区、京津地区等地区的区域经济梯度加以研究[7-10]。在这其中,区位商作为区域梯度研究的一种典型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此,本文以海陆二元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区位商理论对我国海陆间经济梯度差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剖析,以期为海陆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 海陆间经济梯度差异的实证分析

1.1地理梯度划分

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中,有11个临海,按照各省市的海陆相对位置,将其划分为四大地理梯度,由海向陆分别为第一梯度、第二梯度、第三梯度和第四梯度。其中,北京市因位于河北省和天津市之间,将其归入临海的第一梯度区域,而广西因地理位置偏西南,远离我国发展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将其归入第二梯度。调整后的四大地理梯度具体划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31个省市梯度区域划分Tab.1Gradient zoning in 3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1.2海陆间经济梯度差异的研究方法

区位商(亦称区位熵)原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它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用于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判定的重要指标[11]。本文在原有含义基础上将区位商的定义加以调整,并将其作为海陆间经济梯度差异测算的重要指标。在此对区位商定义如下: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时期内的GDP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与该地区人口数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在此基础上,按照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的梯度划分结果,分别计算各梯度区域的GDP比重及人口比重,代入公式(1)计算各梯度的区位商值,式中的分别取1、2、3、4,以代表四个地理梯度区域,并加以比较。

以上测算所用各省市GDP数据、人口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12]。

1.3我国海陆间经济梯度差异的实证结果

鉴于位于研究区域第三梯度的重庆市于1997年才正式成立,为保证数据选取的可得性和客观性,选择1997年为研究起始年,对1997—2014年间海陆梯度分异下各区域的区位商加以测算(见表2)。可以看到,在这18年中,距海最近的第一梯度区位商明显高于其他梯度的区位商,这充分证明了海陆间经济梯度差异的客观存在。

从1997—2014年各梯度区位商均值来看(见图1),我国四大梯度区域区位商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区位商按照由海向陆的方向依次递减,且以第一、二梯度间差距最为明显。第一梯度区域的区位商为第二梯度的近两倍,第二、三、四梯度区域的区位商缓慢递减。与传统的东、中、西部梯度划分方式不同,在以海陆相对位置为标准的梯度分异下,海洋区位作用对其他各梯度区位商的影响得到了更为明显的体现。随着各梯度距海距离的增加,海洋的辐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衰减趋势,这在第一、二梯度的区位商差异中反映得较为突出。

表21997 —2014年各梯度区位商计算结果Tab.2The location quotient of gradientsin 1997-2014

图11997 —2014年各梯度区位商均值折线图Fig.1The location quotientmean valueof gradients in 1997-2014

2 各梯度区位商比重差异及第一梯度贡献率分析

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出发,海陆间经济梯度差异之所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海洋的区位作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系统相对开放,为经济要素的集聚和高效运行提供了内陆地区无法比拟的良好条件。

从表1、图1可以看出,海洋区位的辐射作用随着区域离海距离的增加而衰减,鉴于在四大梯度区域中,仅第一梯度为临海区域,为研究海洋在海陆经济梯度差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将沿海第一梯度对海陆经济差异贡献率的计算方法设定如下:

式中:(Contribution of the First Gradient)为沿海第一梯度在海陆经济梯度差异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率,为t时期内i地区的区位商相较地区i+1的区位商的比重差异。该计算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第一梯度区域相对于第二梯度区域的区位商比重差异在总体区位商比重差异中所占比值来测算沿海第一梯度对海陆经济差异的贡献大小,进而衡量海洋的作用。以1997—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例,对沿海第一梯度在海陆经济梯度差异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率进行计算(见表3)。

由表2可知,1997—2014年间,第一二梯度间区位商比重差异较为明显。具体来看,1997—2007年间,该梯度区位商比重差异极大;2008—2014年间,第一二梯度间区位商比重差异虽然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其他梯度间区位商比重差异。这说明在海洋因子的持续作用下,第一梯度沿海区域的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与内陆其他地区保持较大差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三梯度间、第三四梯度间的区位商比重差异,不仅绝对量远小于第一二梯度间差异,且部分年份出现了负值。可以看到,1997—2006年间,第四梯度区位商高于第三梯度的状况屡有发生,2014年第三梯度区位商甚至高于第二梯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第二三梯度间、第三四梯度间的经济发展梯度差异逐渐缩小。此外,通过一栏数值可以看出,除2011年以外,其余十七个年份沿海第一梯度在海陆经济梯度差异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率均在80%以上,其平均贡献率达到85.36%,证明了海洋对于海陆经济梯度差异形成的主导作用。

表31997 —2014年各梯度间区位商比重差异及第一梯度贡献率Tab.3The location quotientproportion of gradients and CFG in 1997-2014

3 海陆经济梯度差异的发展趋势

图2展现了1997—2014年间,以海陆相对位置划分的四大梯度区域区位商变化趋势。该图表明,第一梯度的区位商远高于其他三个梯度,第二梯度的区位商总体上略高于第三梯度和第四梯度,而第三梯度和第四梯度的区位商则差异不大,两者在低位交替涨落。从折线的宏观走势来看,1997—2014年间,第一梯度与其他三个梯度的差异在逐步减小,表现为第一梯度区位商趋势线持续下行并趋于平缓,而其他三个梯度区位商基本上保持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陆间梯度区位商差异的缩小趋势。

图21997—2014年各梯度区位商变化趋势折线图Fig.2The location quotientvariation trend of gradients in 1997-2014

图3展示了1997—2014年间沿海第一梯度贡献率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到,2000—2011年间,沿海第一梯度的贡献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正在逐渐减小;而2012—2014年间,沿海第一梯度的贡献率有所上升,结合图3可以发现,主要原因在于第三梯度和第四梯度区位商增长迅猛,各梯度间差异明显缩小,使得公式(2)中分母快速变小,与此同时值开始增大。

图31997 —2014各年度CFG变化折线图Fig.3The CFG variation trend of gradients in 1997-2014

总体来看,各梯度区位商及沿海第一梯度贡献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海陆二元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其中很重要的便是二元结构的一体化倾向。海洋赋予了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继而使其优先获得改革开放发展机遇的巨大政策红利。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量国内外优质资源汇聚于此,使得沿海地区迅速成长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地带。然而,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包括资源环境超载、房价虚高、物价上涨、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即所谓的“拥挤成本”不断增加。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预示着沿海地区要素资源的日趋饱和,最终必将导致规模不经济现象的发生[13]。近年来随着海陆间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不断扩大及其弊端的日益显现,部分资源开始选择理性回流,使得内陆地区吸纳优质资源的机会增多,促进了内陆地区的发展,从而逐步缩小海陆间差异,使得不同梯度区位商曲线呈现靠拢趋势。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沿海第一梯度贡献率的下降是海陆二元结构一体化内部作用的外在表现,它预示着在市场经济规律下,海陆间二元化差异将会逐步缩小,为宏观政策推动海陆联动共进提供了客观条件。

4 结语

海陆间经济梯度差异的存在是长期以来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非均衡发展格局的存在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海陆一体化的实现造成了巨大障碍。研究海陆间经济自身发展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政策,是保障其内部经济规律发挥作用并尽快达到理想状态的必然选择。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区位商理论,对我国海陆二元结构内部不同地理梯度的区位商进行了系统测算和深入分析,证明了海陆间经济梯度差异的存在。通过模型构建,对各梯度区位商比重差异及沿海第一梯度在海陆经济差异中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以此为基础,运用具体数据对该梯度在1997—2014年的发展趋势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海洋区位因子在海陆经济梯度差异形成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梯度差异的弱化是海陆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也是经济系统的理性回归。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结论的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第二梯度和第三梯度中沿长江、沿黄河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区位商涨势强劲。可以推测,除由海向陆的经济梯度以外,可能存在由长江、黄河向陆拓展的经济梯度。这一问题将是后续研究中需要重点把握的方向。

[1]刘大海,纪瑞雪,关丽娟,等.海陆二元结构均衡模型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7):112-115.

[2]Raymond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5):190-207.

[3]张晟熊.基于梯度理论的长株潭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09.

[4]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2):1-7.

[5]黄继忠.区域内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51-58.

[6]杨宁杰.我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4.

[7]周祖球,汪凤娟,高建宁.江苏经济发展梯度分析与缩小经济梯度之设想[J].华东经济管理,1996(5):10-12.

[8]黄滨.粤港澳地区形成全国最高经济梯度区域地位的历史探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5-51.

[9]孟祥林.京津双核城市群背景下临港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学分析[J].城市,2008(6):12-17.

[10]张艳东,赵涛.能源强度、工业化与经济梯度的交互冲击响应研究[J].软科学,2014(9):11-15.

[11]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1-8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DB/OL].http://data.stats.gov.cn/.

[13]刘大海,邢文秀,纪瑞雪,等.我国海陆发展问题分析及海陆资源配置理论体系构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11):10-13.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and Tendency of Sea-land Economic Gradient Difference in China

Liu Dahai1,Li Xiaoxuan1,Xing Wenxiu1,Ji Ruixue1,2
(1.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OA,Qingdao 266061,China;2.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sea-landintegrated construction is to balancesealand development and narrow the difference of sea-land economy.According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sea,th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our country are divided into four gradients.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gional economic gradient,the paper calculatesthe location quotient of each gradientin 1997-2014 byapplying the location quotient classic model.Based on the above,the paper constructs a formula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irst gradient,and studies the role of sea i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sealand economic gradient difference.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four gradients,and the first gradient in coastal area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mpared with other gradients.In addition,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first gradient is 85.36%,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gradient and othergradients is gradually narrowing.

locationquotient;economicgradient;sea-landdualstructure

F207

A

2095-1647(2015)05-0020-06

2015-08-08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功能区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50500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海洋空间布局优化技术”[201205001];“近岸海域空间整治效果与开发存量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应用”[201405025];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项目“中国沿海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调查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刘大海,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与海洋政策,E-mail:liudahai@fio.org.cn。

李晓璇,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E-mail:lixiaoxuan0207@163.com。

猜你喜欢

区位商贡献率比重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