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产业集聚与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沿海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2015-10-28纪玉俊李超

海洋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效应海洋变量

纪玉俊,李超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海洋产业集聚与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沿海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纪玉俊,李超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在海洋经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基于我国2006—2012年11个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海洋产业集聚与地区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海洋产业集聚对地区海洋经济增长有显著且稳定的促进作用。为促进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必要适度提高海洋产业的集聚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的推动是一方面,而政府的推动与支持也很重要。

海洋产业集聚;地区海洋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引言

2010年,“发展海洋经济”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草案中被首次提出,表明建设和振兴海洋经济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发展海洋经济是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促进海洋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界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问题有很多不同方面的研究,其中,海洋产业集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现象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拟通过我国沿海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分析海洋产业集聚与地区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

目前基于不同的思路和视角对海洋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海洋产业集聚自身的研究,包括海洋产业集聚的成因、影响因素及测度等方面。韩增林等(2003)[1]利用多种指标分析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以及海洋产业空间集聚的变动趋势,并认为我国海洋经济地区差异与多种海洋产业的同一空间集聚表现为相同的变动过程。基于改进的海洋产业聚集度测定方法,黄瑞芬等(2011)[2]将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海洋产业聚集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也有学者通过海洋产业集中率和区位熵的计算,明确了传统海洋产业的集群效应,并分析了影响我国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常玉苗,2013)[2]。之后,王涛等(2014)[4]利用四种指标对沿海地区主要海洋产业集聚水平进行的测度显示我国海洋经济总体呈现集聚的趋势,而且海洋产业的集聚程度在不同沿海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指出了影响海洋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更全面地评价海洋产业集聚程度,卢曼妮等(2015)[5]采用区位熵、产业关联系数和生产服务业比重,综合构成测评海洋产业集聚度的集聚系数,改进了海洋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

另一方面是研究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等的关系,其中,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是研究的重点。应庚谚等(2014)[6]采用灰色关联度测算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地区海洋集聚与陆域经济协同演进的状况。有些研究则用耦合模型等方法,基于不同地区的数据,重点关注了海洋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傅远佳,2011;姜旭朝等,2012;栗坤等,2013)[7-9]。于谨凯等(2014)[10]的实证分析表明海洋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过度集聚会引起拥挤效应并阻碍经济增长。此外,黄瑞芬等(2011)[11]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两大系统的区域协同效应。

总体而言,关于海洋产业集聚不同方面研究的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海洋产业集聚现象自身以及与总体区域经济间的关系,在海洋产业集聚与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关系方面仍有待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以我国2006—2012年11个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海洋产业集聚与地区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期为我国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1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探讨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伴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海洋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资源型产业,海洋资源的不可流动性也会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有必要。

一般认为,产业集聚导致的专业分工、规模经经济、竞争氛围以及创新机制都有利于产业集聚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提升。而产业集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扩大集聚地区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并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因此,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以从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两种途径来实现。本文也主要从以上两个角度来分析海洋产业集聚对地区海洋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变量的定义与选取进行说明,然后设定具体的计量模型,最后对数据的来源予以说明,并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

1.1变量选取

本文主要考察海洋产业集聚对地区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确定被解释变量以及解释变量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可靠性,将其他可能影响地区海洋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引入到计量模型中,作为控制变量加以分析。变量选取的具体说明如下。

1)被解释变量为地区海洋经济增长。一般而言,地区生产总值被用来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此相对应,本文采用各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GOP)作为衡量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的指标,单位为亿元。

2)解释变量为海洋产业集聚。由于海洋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并不完善,本文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海洋一、二、三产业的区位熵(LQ)这一指标来衡量海洋产业集聚的综合水平,也就是计算综合区位熵。具体而言,首先分别对各沿海地区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的区位熵进行计算,然后再通过海洋一、二、三产业的相应权重计算综合区位熵(纪玉俊等,2013)[12]。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Q表示综合区位熵,LQi分别表示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的区位熵,表示相应的权重,即每年各沿海地区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占各地区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

3)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是经济学领域里最基础的研究之一,很多因素都被证实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其中资本和劳动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和海洋劳动投入作为控制变量加以分析。此外,某一地区的海洋经济是当地整个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某一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总体上应该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区域经济对海洋产业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周剑,2013)[13]。因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被作为控制变量之一纳入到模型之中。参考已有文献的研究,结合数据可得性,对本文控制变量的具体描述如下:

①海洋固定资产投资(K)。由于缺少针对海洋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数据,本文借鉴殷克东等(2010)[14]的做法,根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海洋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进行近似处理。即: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海洋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为千亿元。

②海洋劳动投入(L)。海洋劳动投入指标可以使用《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涉海就业人员的数据,本文使用涉海就业人员占地区总就业人员的百分比来表示。

③经济发展水平(AGDP)。根据已有文献资料,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使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孙文杰,2010;余泳泽等,2013;盛朝迅,2014)[15-17]。本文亦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

1.2模型设定

在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计量模型形式包括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对数回归方程模型和半对数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其中半对数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又可分为线性—对数模型和对数—线性模型。半对数形式可以测定经济变量的变动率,本文为测度解释变量的变化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幅度,采用对数—线性模型形式,具体的计量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GOPit为被解释变量海洋生产总值,代表区域i在年度t的观测值;LQit为解释变量区位熵,代表区域i在年度t的海洋产业集聚水平;Kit,Lit,AGDPit分别为区域在年度的海洋固定资产投资、海洋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观测值;μit为随机误差项。α1,α2,α3,α4分别为对应的变量系数,解释为每单位变量变化引起的被解释变量变化相对应的百分点。

1.3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我国在2006年12月正式颁布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这是我国海洋经济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该标准自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为了实现海洋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致性和可比性,2006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制定了《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国统制[2006]21号),对海洋经济统计口径和内容做了调整。为配合新标准的实施,《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7)进行了改版,以新的标准对年鉴的框架内容做了调整,相关产业名称也重新做了规范。

基于此,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口径一致,本文中所使用变量的统计数据年份为2006年至2012年。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总就业人员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3),其他变量数据均来自《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7—2013)。最终,本文选取的是全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每个变量均有77个观测数。所有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Tab.1Variabl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2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Tab.2Estimation results of fixed effect model and random effect model

表3 假设检验结果Tab.3Results of hypotheses testing

2 计量分析的实证结果

本部分采用Stata12.0软件对2006—2012年11个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面板数据常用的回归模型包括三种:混合最小二乘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判断固定效应模型是否优于混合最小二乘模型,即检验固定效应是否显著,可以使用F检验;判断随机效应模型是否优于混合最小二乘模型,即检验随机效应是否显著,可以使用Breusch and Pagan Lagrange Multiplier检验(简称BP检验);对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之间的选择,主要是用Hausman检验进行。

本文首先对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进行估计,并相应进行F检验、BP检验和Hausman检验,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F检验、BP检验和Hausman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固定效应模型F检验的统计量达到70.45,并且对应的概率值(P值)为0,说明固定效应是显著的,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混合最小二乘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的BP检验统计量为43.74,对应的概率值(P值)也为0,说明随机效应也是显著的,随机效应模型也优于混合最小二乘模型;而Hausman检验统计量为34.06,对应的概率值(P值)同样为0,说明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相比,固定效应模型是更好的选择。此外,表2中固定效应模型的R2值也大于随机效应模型的R2值。综合以上分析,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作为最终的解释模型。

从这一最终解释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代表海洋产业集聚的区位熵(LQ)的系数为正,并且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海洋产业集聚对地区海洋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海洋产业集聚有利于海洋产业更有效地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集聚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共享,实现生产资源有效利用。产业集聚还具有知识、技术的溢出效应,集聚地区的企业通过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促进知识的创新和运用以及新技术的推广。海洋产业集聚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体现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上。另一方面,海洋产业的集聚还会吸引劳动力聚集,通过人口聚集可以促进消费,增加海洋产业需求。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海洋产业的集聚导致行业内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而我国沿海省份也是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海洋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出口非常有利。同时,产业集聚地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较高的运行效率也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因此,海洋产业集聚也通过促进消费和出口、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增加需求,进而促进海洋经济增长。

从控制变量来看,三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其中,海洋固定资产投资(K)以及经济发展水平(AGDP)均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海洋劳动投入(L)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三个控制变量对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均有正向影响。三个控制变量中海洋劳动投入(L)的回归系数最小,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这可能与我国涉海就业人员中的科研人员等高素质人才占比不高有关。此外,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中的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等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相对较多,但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出效益较低。因此,我国应该积极提高涉海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领域培养海洋相关专业的人才。海洋劳动投入的增加不仅包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还应包括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为了验证模型中核心变量海洋产业集聚对地区海洋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稳定性,本文对三个控制变量采用逐步加入的方式建立四个固定效应模型,分别进行估计,观察回归系数和显著性的变化。四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四个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Tab.4Estimation results of four fixed effect models

表4中的模型4即为上文中确定的最终解释模型,包括全部三个控制变量。综合四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核心变量(LQ)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并且除模型1是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其他三个模型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核心变量海洋产业集聚对地区海洋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比较稳定。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海洋产业集聚的确能够促进地区海洋经济增长。一方面,海洋产业集聚地区会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可以对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知识及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也会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最终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海洋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海洋产业集聚还会在海洋产业需求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促进消费和出口、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等途径增加市场需求,进而促进海洋经济增长。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对于我国未来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政策的制定,提高海洋产业集聚水平以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增长应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有关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持续已久,通过产业集聚模式来发展经济也被广泛认可,并通过建设产业园区等方式付诸实践。但由于海洋产业大都存在依赖海洋资源的属性,海洋产业集聚的区位选择就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因此,一方面,政府在区位选择阶段要根据不同海洋产业的属性特点和所需的地理因素综合考虑。另一方面,根据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一个区域达到一定的集聚水平,就会具有自我发展的趋势,通过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为自己的进一步集聚发展创造条件。这一层面主要是基于市场的推动,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政府的推动与支持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来降低集聚区域的相关成本。陆海统筹互动也是一种方法,在集聚区域周边的陆域地区扶持与该海洋产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建立高效运行的产业链,这不仅能更好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还能为集聚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韩增林,王茂军,张学霞.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地理研究,2003(3):289-296.

[2]黄瑞芬,苗国伟.海洋产业集群测度——基于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对比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0(3):132-138.

[3]常玉苗.我国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测度及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3(2):100-105.

[4]王涛,何广顺,宋维玲,等.我国海洋产业集聚的测度与识别[J].海洋环境科学,2014(4):568-575.

[5]卢曼妮,陈菲菲,郑庆昌.海洋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5):33-35.

[6]应庚谚,徐乐怡.“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集聚与陆域经济协同演进的状况和机理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4(7):80-84.

[7]傅远佳.海洋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1(9):126-129.

[8]姜旭朝,方建禹.海洋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环渤海经济区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2012(3):103-107.

[9]栗坤,徐维祥,刘美辰.浙江省海洋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J].经营与管理,2013(11):119-122.

[10]于谨凯,刘星华,单春红.海洋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J].东岳论丛,2014(12):140-143.

[11]黄瑞芬,王佩.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系统耦合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2):39-42.

[12]纪玉俊,刘琳婧.海洋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关系分析[J].海洋经济,2013(3):1-7.

[13]周剑.海洋产业支撑条件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14]殷克东,等.中国海洋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5]孙文杰.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1995—2008年的工业数据[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170-172+218.

[16]余泳泽,宣烨,沈扬扬.金融集聚对工业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J].世界经济,2013(2):93-116.

[17]盛朝迅.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因素分析与政策建议[J].全球化,2014(8):74-86.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n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Marine Economic Growth—Empirical test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s coastal regions

Ji Yujun,Li Chao
(School of Economic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recent years.In this context,and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s 11 coastal regions from 2003 to 2012,this paper te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n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marine economic growth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marin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on the regional marine economic growth is significant and steady.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arine economy,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arin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moderately.In this process,the market is one of the motive forces,while the promotion and support by government is another important force.

marineindustryagglomeration;regionalmarineeconomicgrowth;paneldata

F124.5

A

2095-1647(2015)05-0013-07

2015-09-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基金资助“产业集聚视角下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分异及协调对策研究”[2015JDZS02]

纪玉俊,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海洋产业。

猜你喜欢

效应海洋变量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抓住不变量解题
懒马效应
也谈分离变量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