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或雨声

2015-10-27刘梦君

参花(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雨声细雨陆游

◎刘梦君

雨或雨声

◎刘梦君

夜半醒来,四周漆黑一片。寂静之中,“滴答”的雨声清晰地传入我的耳膜。令我想起了许多“雨”的诗句。

南宋诗人陆游曾写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入梦来。”当时诗人已是进入暮年,可仍然时时刻刻想着为国戍敌,报效国家。陆游一生的政治主张是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最后一首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所以陆游是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诗人。

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撰联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将自然界的风雨现象与国计民生联系在一起了。将夜雨与喜悦联系在一起的当然是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静静地感知着那春雨一丝一丝地落在嫩芽上,然后随意舒展,不经意间迎来了一个桃红柳绿、百花争艳的春天。可总有些时候夜雨与愁绪相连,白居易《长恨歌》就有“夜雨闻铃肠断声”之句,而最为传神的莫过于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叶阔,秋后老枯,细雨打上,淅淅有声,雨点犹如打在作者枯寂的心上;叶面上的水点点滴滴向下掉,不像词人欲止还流的眼泪吗?点点滴滴雨和惨惨戚戚情相感应、相激发。《声声慢》口语浅白,却表现出极复杂的感情,此词极为悲抑,一字一词都如咬着牙根咽下,犹如石下流泉般啜泣,好似风中虫鸣样鸣咽,足见其功力。秋雨打枯桐,一向是诗人表达愁思的题材。

雨夜听雨,感叹人生变迁的要数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读这样的词,苍凉韵味似已浸到了骨髓,多少无奈都在滴滴答答的雨中了,更令我们感动的,是这词中的人情味、烟火气。万念俱灰的老者,也不妨回想一下风花雪月的日子,自己是怎样的风流倜傥,怎样的纵饮高歌,挥金如土。可是到如今,那一切都哪里去了?“流光容易把人抛”,雨夜里孤寂难捱的时刻,是谁在饱尝相思之苦,体验分离的疼痛?写下缠绵悱恻的诗句:“要是我们两人一起在风雨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这是莎士比亚剧作翻译家朱生豪写给他的恋人宋清如的诗句。他们的故事,是一首多么哀怨的爱情绝唱啊!

雨夜听雨,雨声,烘托夜的静谧;雨,抚慰内心的柔软。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雨声细雨陆游
雷鸣和细雨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雨声说些什么
听雨声
《雷雨》中的“雨声”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除夜雪
细雨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细雨如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