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以甘肃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为例

2015-10-27刘鹏飞

中小学电教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课改培训信息技术

☆刘鹏飞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 710062)

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以甘肃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为例

☆刘鹏飞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本文以甘肃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为例,立足于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教师访谈、抽样实地考察等研究手段,针对信息技术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制度建设、教学方式以及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以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成因。

新课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及成因

教育部中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目标是: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二、全面实施中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甘肃省自2010年实施高中新课改以来,在各级各类学校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些中等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如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整个基础教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新课改后教师的培训力度尚有欠缺、学校软硬件基础设施不配套、学生难以适应新课改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等。在部分偏远农村中学,学校没有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授课,仅仅是将教案、课程评定等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以应付管理部门检查。

一、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不配套

我国部分偏远地区基础教学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新兴教育教学技术与媒体的应用都难以达到要求。以酒泉某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为例,该校配置了科大讯飞智慧课堂系列产品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50多个教学班已完成调试,但购进的100余套电子课本因不同出版社以及不同版本间的差异,导致个别电子课本的资源短缺或已有资源不配套。

二、师资培训与课堂需求不接轨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对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入,而大多数教师是通过网络远程培训的方式对新课改进行了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该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主要包括四种模式:模式一,网络培训——“空”中学,全体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等各类网络远程培训;模式二,专家交流——请进来,即邀请全国各地各类专家来本地集中进行讲座;模式三,外出学习——走出去,即外派本地教师到全国各地课改实验示范校学习观摩;模式四,优课观摩——“家”里学,即组织本地教师进行优课评比、经验交流与模式推广。针对酒泉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现状调查如表1所示。

表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现状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各类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中模式一所占的比例达到了75%,在能力维度中“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达到了80%,“经验推广”与“技术能力”所占比例分别为15%、5%,从模式一的“课堂效果评估”中不难发现,网络培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影响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教师对此类培训的“兴趣指数”还不到10%;相比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在“能力维度”中更注重“经验推广”、“技术能力”,其“课堂效果评估”也更趋向于课堂教学实践应用层面,因而教师的兴趣指数也相对较高。

三、课程设置与学生反应不融洽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在新课程标准的课堂环境中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探索性不足的问题,致使教师难以促进学生交流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部分来自农村的好学生因为这种不适感而出现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地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在不断深化,课程知识内容多元化评估也在不断加强,相对落后的教学条件、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特别是在西北地区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建设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所以笔者认为:该课程的边缘化折射出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没有长远规划,已有的资源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硬件设备不相配套等,是制约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客观事实;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制度是造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师被边缘化的主要因素,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方式和考核评价制度也是约束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应当逐步由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向教育形式创新和制度建设方面转移。

[1]宁宇.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2]蔡丽.新课改背景下西安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李霞.浅谈素质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Z2).

[4]魏囡囡.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5]魏连秋.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0,(29).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电子课本推进与云资源平台建设的整合探究——以班班通环境下<畅言>教学为例》(课题批准号GS[2013]GSBZ060)的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昌曙平]

G434

A

1671-7503(2015)07-0022-02

猜你喜欢

新课改培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