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80例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5-10-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6期
关键词:普外科病房切口

王 晖

(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湖南 祁阳 426100)

780例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 晖

(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湖南 祁阳 426100)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7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列为观察对象,其中手术切口没有发生感染的665例患者,定为对照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115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以总结普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预防对策,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结果 患者手术切口并发感染与患者年龄、备皮至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引流管堵塞情况、是否患有恶性肿瘤或糖尿病、是否为多人病房等因素相关性较大,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预防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手术切口感染,占普外科院内感染的13%~40%,为普外科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其重则严重威胁受术者的生命安全,轻则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普外科切口感染不仅增加了受术者的痛苦,延长了他们的住院时间,而且大大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1]。本研究通过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780例患者(其中115例感染者定为观察组;665例未感染者定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对比分析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普外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备皮至手术完成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引流管堵塞情况、是否患有恶性肿瘤或糖尿病、是否为多人病房高度相关,最后我院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78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列为观察对象。他们接受的手术包括剖腹探查术、肝脏手术、胆囊手术、胰腺手术、肠道手术、胃部手术、疝修补;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10岁,平均(47.14±17.21)岁;男性428例,女性352例。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我院780例手术患者中,手术切口没有发生感染的665例患者定为对照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115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回顾性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最后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预防对策。

1.3统计方法:全部数据在SPSS17.0软件上进行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患者年龄、备皮至手术完成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引流管堵塞情况、是否患有恶性肿瘤或糖尿病、病房条件是否为多人病房等因素与患者手术切口并发感染高度相关。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相关危险性因素比较

3 讨 论

3.1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使耐药菌增多、创伤性医疗操作频繁、病房人数多环境消毒不彻底等原因,使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逐年增加[2]。切口感染,轻则影响手术效果,重则威胁受术者的生命。不仅给受术者增加了痛苦,延长了他们住院时间,也加重了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

本研究证实,患者年龄、备皮至完成手术的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引流管堵塞情况、是否患有恶性肿瘤或糖尿病等因素与普外科手术切口并发感染有关。①年龄:一般来说,随着人体衰老,机体抵抗力逐渐下降,对入侵细菌清除能力下降,伤口愈合速度也相应降低,本研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53.78±19.53)岁,高于对照组平均年龄(35.65±14.08)岁,差异显著,因此年龄和切口并发感染率相关,与翁为珍、赖克、黄业娟发表的《老年患者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结果相符;②备皮至手术完成时间:切口暴露和手术进行时,由于手术室空气流动空气中细菌或芽孢可能扩散漂浮到切口内并污染切口,切口附近皮肤出汗同时可能从毛孔排出细菌或芽孢将切口污染进而造成感染的机会也相应增大,此外毛发剃除时可能使皮肤表皮受损伤而利于微生物繁殖[3];③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暴露面积相应越大,故感染机会相应增多;④手术失血量:手术失血,影响手术者抵抗力,造成感染率升高;⑤引流管堵塞情况:引流管堵塞因素中,引流管可以引出伤口渗液利于伤口愈合,如果引流管堵塞细菌或芽孢容易通过管壁侵入伤口造成感染。在本研究中,观察组28例引流管堵塞,出现率为24.3%,大大超过对照组的1.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患有肿瘤或糖尿病:恶性肿瘤坏死后产生毒性降解产物可造成机体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非常利于细菌繁殖引起感染[4]。此外,其为全身性疾病影响许多重要系统,手术操作对患者来说为不利刺激可应激性引血糖进一步升高,更易并发感染。观察组患有这两种病的概率27.6%大大高于对照组的3.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病房条件是否为多人病房:同一病房入住多个患者是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多相应探视亲友来往复杂,同时护理难度相应加大潜在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所以多人病房感染机会比单人病房高;⑧最后,性别:对照组(男/女)364/301与观察组(男/女)64/51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切口感染率与性别无关。

3.2相应预防护理对策:①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规定,对有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隔离,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天应用84消毒液两次进行地面的消毒,每次不少于半个小时,医务人员操作应严格正确洗手手术室医务人员训练有素,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确保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出入手术室更换专用的拖鞋和衣裤,正确佩戴帽子、口罩,,减少关开门的次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走动,严禁手术时打开通向污物走廊的门,限定手术和参观人员总数不超过7人[5];②加强对术后的各种引流管道,如留置导尿管、腹腔引流管、“T”字管等,正确护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畅通,注意避免随意抬高引流管,更换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活动时引流袋固定在合适体位;③备皮前,护士认真检查手术者手术区皮肤情况,如局部皮肤感染的应建议手术医师将手术延期,以减少感染机会,术前半小时使用脱毛剂或剪刀或双面刀片去除影响操作的手术区内浓密毛发,仔细备皮。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备皮至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引流管堵塞情况、是否患有恶性肿瘤或糖尿病等因素与普外科手术切口并发感染有关。据此,制定相应护理预防对策并,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1]曾智.103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30):11-13.

[2]王江丽.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7-68.

[3]曾立珍.普外科Ⅰ类、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3,3(33):37-38.

[4]项晓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03-104.

[5]李俊晓,向鲜利.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17(11):150.

R473.6

B

1671-8194(2015)26-0282-02

猜你喜欢

普外科病房切口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换病房
病房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