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市2011年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及漏报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10-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6期
关键词:直报漏报传染病

陈 晴

(无锡市崇安区广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011)

某市2011年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及漏报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 晴

(无锡市崇安区广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011)

目的 了解某市2011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探究漏报影响因素,填卡过程中问题,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和减少传染病漏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Excel对2011年某市部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对报告情况、报告及时性、完整性、一致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报卡人员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直报漏报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年某市网络直报样本及时率为99.3%,完整率为87.88%,一致率为69.46%。对漏报影响因素分析中,其中仅科室所属与漏报有统计学意义,门诊科室的漏报高于住院,与其他九项,即性别,年龄,参加工作年限,在本岗位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与单位关系,月收入,传染病基础知识合格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1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一致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医院可对传染病网络直报适当采取些激励机制,疾控部门加强对报卡人员的传染病基础知识宣传,报告培训和指导,以减少漏报。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漏报;影响因素分析

传染病网络直报可以反映某地区人群在一定条件下的发病状况,直接与该地区传染病情报工作相关。目前我国很多省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完整性、及时性都不完善,因此分析影响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以及漏报影响因素对提高传染病情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从而促进相关部门传染病管理的顺利进行[2]。本研究调查分析某市2011年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和漏报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①调查报告卡范围:2011年1~12月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②调查人员: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报卡人员。

1.2调查方法

1.2.1网络直报质量调查[3]:随机抽取调查时段内各级网络直报单位部分传染病报告卡复印备查,抽样数根据机构级别和报卡数综合确定。具体如下:随机抽取县区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抽取20~25张卡,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抽查10~20张(不足全查),复印报告卡,调查报告卡报告及时性、填写完整率和录入一致率等。

1.2.2漏报原因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市级每单位调查与传染病诊断相关科室医务人员(门诊和住院)各一人、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至少调查2人、社区站和村卫生室调查1人、其他医疗机构调查2人。

1.3统计分析

1.3.1直报质量分析方法[4]:及时性:将样本报告卡的电子版(Excel文件)调出,计算报告卡的录入日期与报告卡上的诊断日期时间之差,按照报告的及时性标准,分析统计报告及时性情况;完整性:直接核对复印的纸质版报告卡,按照完整性标准,分析统计报告卡填写完整性情况;一致性:将复印的纸质报告卡与电子版报告卡进行一一核对,结果在电子版报告卡上标记,从而统计一致性指标。

1.3.2漏报分析方法[5]:调查资料经审核后用EpiData3.1数据库进行资料的录入,并检错,录入结束后抽查10%的调查问卷进行核对。采用SPSS16.0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漏报的影响因素。

2 结 果

2.1样本报告卡及时性情况:各类报告卡疾病共429例,其中有3例报告不及时,分别为1例流行性感冒和2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总及时率达99.3%。

2.2样本报告卡完整性情况: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不同指标填写的完整率为:年龄(99.77%)、性别(100.00%)、患者属于(97.44%)、工作单位(97.67%)、地址(100.00%)、职业(99.53%)、病例分类1(97.90%)诊断日期(99.77%)、填卡日期(99.77%)、报告单位(98.37%)。这10项必填,10指标填写的总的完整率为87.88%。

2.3样本报告卡一致性情况: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与电子版核对的一致率为:姓名(96.97%)、性别(97.44%)、年龄(92.54%)、患者属于(94.64%)、职业(97.90%)、发病日期(95.80%)、诊断日期(96.27%)、病理分类(89.74%)、填卡日期(89.51%)。九项全部一致,总的一致率为69.46%。

2.4填卡人员传染病报告基础知识合格率情况:本次来自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共计94名临床医师填写问卷,其中三份问卷中试题页空白,在视其为不合格的前提下,本次问卷的传染病基础知识合格率为71.28%。

2.5漏报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对可能影响漏报的十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漏报和填卡人员科室所属(门诊或住院)有关(P<0.05),与其他九项,性别、年龄、参加工作年限、在本岗位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与单位劳动关系、月工资、传染病基础知识合格情况无明显相关。可得到的相应Logistic回归表达式是:ln(p/(1-p))=-2.090+1.288×科室所属(1为门诊,2为住院)。见表1。

表1 影响漏报相关因素的Logistic分析

3 讨 论

针对传染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完善制度,健全机制:首先,建立领导的传染病意识,让各医疗机构领导要认识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传染病管理力度,扎实落实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督工作,增强执行力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异常化验等结果,立即反馈,以便及时诊断和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病漏报[6]。

3.2加强培训: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宣传。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师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对新进人员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等的专业培训,提高广大医务者的法律意识,让其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增强医师责任感,明确传染病报告质量指标,疾控机构应加强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规范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3.3规范门诊日志:做好出、入院和检验登记工作,每天做好诊疗记录、规范门诊日志。出、入院及检验登记本设置和使用规范化,字迹清楚,填写项目齐全,不得漏项。

3.4加强督导:疾控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开展二次督导检查。

总之,自施行网络直报以来,我区传染病报告有力很大提高,但漏报仍存在,因此建议以门诊部为重点部门,以民营医院、三级医院为重点单位,以提高传染病登记和报告为措施,降低漏报率。建议全市出台统一的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通过增加传染病报告的投入,引入传染病报告补偿机制,来全面促进传染病报告质量的提高。

[1]Wang L,Wang Y,Jin S,et al.Emergence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na.[J].Lancet,2008,372(9649):1598-1605.

[2]舒明蓉,王星月,张卫东,等.传染病疫情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07,7(9):916-917.

[3]杨秀卿,刘懿仪.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J].右江医学,2009,37(1):91-92.

[4]卢毅,龙叶,刘建新,等.湘泽市2006 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90-491.

[5]霍云艳,姚林燕.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515-516.

[6]马林,梁娴,庹晓莉,等.成都市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5):353-355.

R18

B

1671-8194(2015)26-0115-02

猜你喜欢

直报漏报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基于区域气象观测站的黔东南州暴雨漏报过程统计分析
应用综合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岚山区2018年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报告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生计生统计直报工作
某市死因监测漏报的调查报告
江西省抚州市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分析
临床乳腺检查筛查乳腺癌中降低病灶漏报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