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急诊患者体温过低的预防和处理

2015-10-27苏小燕苏小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6期
关键词:急诊科热量体温

苏小燕苏小萍

(1 西藏昌都地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西藏 昌都 854000;2 西藏昌都地区洛隆县卫生院,西藏 洛隆 854000)

高原急诊患者体温过低的预防和处理

苏小燕1苏小萍2

(1 西藏昌都地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西藏 昌都 854000;2 西藏昌都地区洛隆县卫生院,西藏 洛隆 854000)

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体温过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 对73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体温过低患者有明显的改善,提高了疾病治愈率也降低了医疗费用的产生。结论 体温过低患者在高原地区,特别是在牧区农牧民也意识到体温过低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早期的预防和处理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

高原;急诊;低体温

低体温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人体体温降到正常新代谢和生理功能所需温度以下的症状。当体温低于35 ℃时称为体温不升,皮肤温度在30 ℃时引起冷感[1-2]。随着西藏昌都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本院接诊的急诊患者逐年来不断攀升,但由于受自然环境高寒缺氧和就诊条件的限制,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常常被动地忍受低温环境的刺激,这样的环境不但不利于治疗,甚至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压力。本文通过总结,为急诊患者在体温过低的预防和处理方面提供具体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诱发因素。①环境因素:昌都地处青藏高原,属高寒缺氧环境,全年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②就诊时间: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往往在低气温的夜间或清晨。③条件因素:院外接诊时路途远,保温措施不及时及科室设备尚不能够完全满足患者保暖的需要。④个体因素:年龄、体型、合并症等。⑤药代动力学因素:如静脉输液、选择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使用等。⑥身体暴露因素:急诊抢救或处理患者时需要脱去衣物、手术部位的暴露、备皮、伤口冲洗等。⑦文化程度和沟通因素:牧区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和汉族医护人员对少数民族语言沟通障碍。以上原因都是造成患者体温过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情况下,低温并不构成生命威胁,而过低的体温由于氧需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某些不利的生理反应或者与以后的并发症相关联,如寒战、休克、心律失常、甚至室颤或心脏骤停、凝血机制障碍、异常出血、切口感染等,尤其对小儿和老年人,可能还会导致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上升和住院时间延长以及住院费用的增加。

1.2临床表现:①人类正常体温平均在36.5~37.2 ℃,亚低温或称浅低温33~35 ℃时产生健忘、定向障碍,中低温28~32 ℃时全身剧痛、意识模糊,深低温<28 ℃时随意运动丧失、瞳孔反射、深反射、皮肤反射全部消失、进入濒临死亡[3-4]。②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冷、口唇耳垂呈紫色、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晚期可能出现昏迷。③体温过低可导致所有生理功能的加速,包括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神经传导,精神的敏锐性,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和代谢率。幼儿时,将全身浸泡在接近结冰的水中所致的低温过低,可保护低氧时的大脑。④核心体温降低可导致冷漠嗜睡,手脚笨拙,精神错乱,易激动,虚幻,呼吸减慢或停止,心跳减慢,不规则,最后停止。但只要患者当未温暖,不应认为患者已死。直肠温度<34 ℃有助于与心脏病、糖尿病昏迷,胰岛素过量,脑血管意外或滥用药物所致的类似症状相区别。普通的临床体温表不能测量体温过低时很低的体温,必须用特殊的低体温测量仪,若只有标准的临床体温表,汞柱不能升至34 ℃以上表明有体温过低。

1.3预防与处理。体温过低的预防和处理包括:①被动保温技术:利用绝缘材料防止或减少热量散失。②主动保温技术:通过对流(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辐射(辐射是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传导(传导是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位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部位)技术增加热量。如:a.注意着装保暖,穿防寒服。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b.寒从脚下起,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c.经常活动按摩。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d.及时补充能量。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专家提醒:绝对不要饮酒来御寒。

研究表明,两种技术的复温效果不相同,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要根据患者体温下降的不同原因,依据现有的条件和具备的技术能力给予相应的有效处理。

有时需要主动诱导患者进入低温状态,如在麻醉和手术过程当中,需要使患者处于亚低温,以降低代谢率,减少机体组织的耗氧,利于对大脑、心脏和其他重要生命器官的保护,即“诱导低温”技术,这并不包括本次要着重进行讨论的范围。

1.4研究范围:针对自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共4年时间内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731例患者进行病例分析。

2 结 果

急诊患者普遍存在体温过低的事实不容忽视,过低体温造成的损害:寒战57%占417例,休克3%占22例,心律失常30%占219,凝血异常10%占73例。见图1。

图1 过低体温造成的各种损害的比例

3 针对性措施

目前,急诊科留观室有2间,每间设有6张病床,空间较大,探视人员多,医护人员为随时观察患者病情频繁进出留观室,造成室内外冷热空气对流,特别是冬季,无法保证室内温度在25 ℃以上,单凭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保持室温是不能实现的。

对于急诊就医检查的患者,采用升温毯(提前15 min预热,持续保温)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的体温过低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需要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清创缝合手术的患者,在主动保温的同时给予预先加温的液体静滴,有效减少患者再分布性低体温的发生率(即预防冷液体所致体核热量向体表转运),注意暴露部位的保温防护,手术部位进行光照加温。

对于所有非发热患者均采用被动保温措施,用烘热的棉毯覆盖包裹,防止热量的散失。

4 实践中的启示

由于受自然环境和医疗条件限制,长期以来患者体温过低问题往往被忽略,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和尝试,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保温措施,通过尝试,降低了患者出现体温过低的发生率,有效防止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在今后医疗发展中,为不断适应新时期广大医疗服务需求,引进了充气式加温技术(能较长时间保温)、导电碳聚合物床垫(额外保暖,有效防止热量散失)、另外,也需要在使用药物干预上进行探索,如防止寒战的药物盐酸哌替啶、减少热量散失的药物去甲肾上腺素,但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1]王宁曹,军英,张筠.冻伤或低体温条件对机体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2010,4(7):1035-1037.

[2]毕建立,江朝光,李佳春,等.体温过低症应用体外循环复温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3,1(1):22-23.

[3]陈福森.动脉灌注应用肢体重度冻伤临床报告[J].中华烧伤杂志,2006,22(3):164-167.

[4]刘均娥.急诊护理学[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8-81.

R473

B

1671-8194(2015)26-0060-02

猜你喜欢

急诊科热量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对比学习温度、内能和热量
用皮肤热量发电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剧烈运动的热量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热量计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