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路探索

2015-10-26李红艳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李红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理念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但这些教学理念被应用的前提则是教师转变自身观念,将教学手段融入其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应更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心理成长期,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心理,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更加轻松,学的知识也会更多。为做好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工作,本文将从四方面研究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2-0049-02

一、前言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新型教学方式,实现高效教学。高效教学主要是指尽最大能力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也就是在规定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通过实践研究得知要想实现高效教学,首先要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其次则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吸收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平台,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现高效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即备课,做好这项工作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将重难点内容全部讲到,也方便学生学习。之所以开展高效课堂主要在于其相对于传统课堂更加方便、灵活,而备课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讲内容是否充分、全面,教学设计是否合理都与实际教师备课有着直接关系,备课更会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1]。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应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掌握其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年龄合理安全教学内容,将学生基础知识作为基础,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根据这些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尊重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操作,这种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能符合学生实际要求,进而完成教学目标。如在《在山的那边》这节课上,教师可以事先将上课所需要的教学用具准备好,现场诗朗诵录音等,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听,因其感情较为真挚,学生也可以深受感染。并准备好课堂要提问的内容,如“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慨?”、“对于今天的台独思想同学们是怎样看待的?”等等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课堂一定异常热烈,学生都会积极发言表达自身看法,也就成为了和谐、高涨的课堂氛围。

三、要求学生预习学习内容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要实现高效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就要预习所学内容,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这也是初中学生实现高效课堂的第一项工作[2]。之所以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事先对将学内容进行大概了解,产生初步认知,在预习中学生就会将自身困惑找出来,在教师教学中就会找到答案,这样一来也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在做好这些工作以后,在正式授课以前,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预习内容也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并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如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让学生在课下请教年长博学之人,或在网上获得答案,如在学习《邓稼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让学生讲解一下,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强化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学生预习结束后,教师应检查学生预习成果,这时应坚持奖罚分明原则,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应提出表扬,对于完成不好甚至没有预习的学生应给予批评,这种也会使学生知道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但在批评时应注意用词,既能让学生信服,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这样也会让学生对预习形成正确认识。在预习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不束缚学生思想,鼓励其主动探索,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高效教学[3]。

四、应用多种教学形式

教学方式是高校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新课改以后,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应用的教学方式也很多,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同时,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4]。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应用于教学,通过播放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让学生讨论其中的内容,大胆阐述自身看法。为了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还可以将自主学习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则主要引导,在班级中走动,观察学生的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同时,教师还要做好记录,并在课堂最后将学生在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重新讲述一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能使学生了解到自己不曾注意到的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探究性教学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探究式教学获取新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要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共同找寻问题答案。如在《故乡》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提出导致少年闰土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有些学生说“是闰土自己和他的父亲对他的要求,使长大后的闰土与少年时期的闰土不同了”,也有些学生说是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使闰土发生了变化。教师还可以提问“长大后的闰土发生了思想上哪些变化?他为什么对文中的‘我那么客气”等之类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讨论的问题也就多了起来,对于课文主旨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刻。

五、重视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也是实现初中语文高效学习的重要工作,它不仅可以深化学生记忆,还能强化开发学生潜能。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在关注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教师在每次课结束后都要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但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避免布置过多,进行巩固并不是要求数量,而是要求质量。对于作业的布置,首先要将学生学过的内容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课外拓展,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更多知识,合理的课外作业可以使学生自愿投入学习中,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压力,还会让其对生活产生正确的认识[5]。如在学习过《故乡》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余华的《活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一类的书,尤其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已经改编成电视剧,并受到广泛好评。这样一来更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过去的生活,感叹现代生活的来之不易。此外,为增强学生对课外作业的重视,教师应要求学生将课外作业交上来,并认真检查,对于书籍阅读的作业,教师可以让其写成读后感的形式,也可以在每次上课以前对几名学生进行提问,通过他们的回答了解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并让其在其中应用典故,这样也能了解学生是否完成课外作业。要实现高效课堂,单靠教师一己之力是不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敦促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自身实践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六、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各种教学方式的融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师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的加入更需要学生的融入,并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土主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曹兆友.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教师,2015,22:24.

[2]王刚.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D].延边大学,2010.

[3]殷立明.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52+150.

[4]陈秋桔.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上),2013,02:158-159.

[5]顾雪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J].语文学刊,2014,01:167+169.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