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的激励与期望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2015-10-26汪华文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马利翁皮格控制组

文/汪华文

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程,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教师的激励与期望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就一些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启发。

一、教学案例

案例:“好学生”是夸出来的。14年我负责高二年级的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一个是每次考试的综合排名都在年级前列的8班,另一个班是11班,理科功底很差的“体育艺术班”。在高二阶段他们有一个短期目标就是“学业水平测试”,特别是物理化学这些科目,能不能考过关是个大问题。我开始的时候也有些苦恼,很有压力。班级的三分之二是男生,三分之一是女生,大多是高一时基础文化课不好的学生组建的。鉴于他们在原来班级的时候,基本都排在中等靠后,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其实是比较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对他们的言语鼓励,譬如:“机会只有一次,相信自己,相信11班”。平时不断与学生的集体交流与个别沟通,即使是再简单的问题,保持耐心细心和他们解释。针对班级男生多的现状,高年级的男生虽然好动,学习习惯不太好,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好面子”。只要他们在化学学习上有一丝一毫的进步,我便夸大几倍的程度在班级公开表扬他,有时也会在邻班说:其实11班的同学就是时间花的少了,整体学习潜力还是非常大的,我相信他们。起初一阶段的化学测验结果惨不忍睹,但我给他们每个人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故意制造“虚假繁荣”的背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似乎”感觉到了一些什么,加上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的通力合作,11班化学小高考全部过关,给学校一个惊喜,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甜蜜果实,还有团结一致为理想奋斗的热情。

以上的案例绝不是教学过程的偶然现象,很多时候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会“超长发挥”,通过学习和思考可以知道,这种教学现象之外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二、理论支持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逊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先对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实际为智力测验,而后随机地在各班任意抽取20%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并故意告诉每个班的教师:这些学生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8个月后,再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发现这些“未来的花朵”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 (控制组)有更大的提高。这种差异在一二年级尤为显著:在一年级,实验组提高了27%,控制组提高了12%;在二年级,实验组提高了16.5%,控制组仅提高了7%。特别有趣的是,教师在期末判定实验组儿童时说他们“求知欲更强”,“更有适应力与魅力”等。研究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因而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于是更加依赖教师,并给予教师以积极的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也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到学生身上,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如此良性的循环,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对老师的感激与回报也会逐步提高。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由此可以获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抓住激励学生的机会,心怀对学生的良好期待,教育之花也会越开越盛。

三、思考与启发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教育家马卡连柯如是说道。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强大的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尽可能多地对学生给予信任和期待,并随着学生的发展不断调整这种期待,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可见,教师与家长对待学生的态度与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期望是阳光,从阳光里学生获得肯定和尊重,满足感和爱的需求,继而产生更高的心理需要,激发出奋然上进的力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方法无处不在,期望无处不有,只要教师做教书育人的热心人,与学生心心相通,把自己对他们的期待传达给他们,积极调控,人才就会脱颖而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对那些成绩一时不理想,被认为是“迟钝”“笨拙”的孩子,往往不是给予鼓励和耐心的帮助,而是用讽刺挖苦对待他们,用一种老眼光有色镜看待他们,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容易自暴自弃,心灰意冷。于是这一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就成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负效应了。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会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强大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人人都需要激励,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们把激励和期望称为“开启心智的金钥匙”。所有理想、志向、梦想都需要不断激励,不断地和环境、自我作斗争,敢于面对挑战。学生更是如此。现在的学生,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可谓不多,眼镜的度数逐渐增加,面对激烈的竞争,起起伏伏的成绩。此时,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期盼的眼神,便是莘莘学子们心中的灯塔,为他们指明前行的方向,便是温润的春雨,洒落在他们焦急徘徊的心田。

在激励和期望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相信自己,悦纳自己,活出真我。成功不必多说。教师的关键责任就在于帮助学生客观冷静地认识所谓的“失败”,以感恩的心迎接失败,在精神上带领学生化解失败带来的痛苦,汲取教训,积累经验,走向坚强,并激励他们把每一次失败都努力转变成成功的起点。让学生在各种经历中感受到教师对他(她)的爱,在学生与他人的“对话”过程中,学会自我“对话”,学会悦纳自己,拥有战胜失败的勇气,实现自我的超越。

猜你喜欢

马利翁皮格控制组
因期待而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盖茨比成败的影响
像侦探一样解读名画
创伤·延续的记忆·救赎——解读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拥有大爱之心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