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5-10-26文晶晶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活动目标

文/文晶晶

21世纪是生态学的世纪,随着“生态”“绿色”“健康”“和谐”等观念深入人心,生态学理论已逐渐渗透到诸多学科领域中。教育教学专家们利用生态学理论来研究教育问题,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应运而生,其中实施生态课堂教学是广大教育者的追求。生态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授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和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以人为本,和谐共生”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在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一个和谐生态教学环境下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生活于其中并释放生命活力的乐土,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于其中并体验生命华章的空间。所以,实施生态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实施生态课堂教学必须以认真解读教学目标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为手段,完善多元的教学评价是核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

一、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和标杆,它不仅决定这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方向,而且对教学的实施起着标准作用、促进作用和指向作用。只有明确确立了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化。

(一)生态课堂教学目标的试构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既要促进人的发展,也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此,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为我们重新认识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和深入思考生态课堂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了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增涨和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应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最终达到各方面能力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课堂教学将教学目标理解为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生态课堂中的“知识”有别于传统课堂的“知识”。在传统课堂中将“知识”理解为教材,试卷等内容。而在生态课堂中秉承建构主义知识观,它超越了书本,试卷等内容,而是认为知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和生成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建构,获得生成意义的新知识。所以在生态课堂教学目标中,不仅要授受学生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会构建新的知识。发展性目标就是要以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二、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它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多元动态的评价,它既关注教学效果,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注重学习成绩,还应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发展,以多元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激励,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展。

(一)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

传统教学评价中以教育行政工作者和学校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而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另一主体——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都能很好地反映教学效果。因此,要树立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综合评价,打破教师“一揽”制,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评,能够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得优缺点;通过学生互评,能够实现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够让教师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的不足,通过师生互评,实现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沟通,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由于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教学评价的对象也是多元的。

生态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摆脱以考试测验为中心的评价方式,综合了他评、师评和自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使教学活动参与者的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三种评价相结合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和谐发展、互利共生,使师生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由于生生生命发展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所以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过程。教师应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搜集和记录学生平时表现、兴趣记录、自评与互评信息,在评价结果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各方面的潜能。同时也可以实行“开放课堂日”,家长、教师、学生都可以到“开放课堂”来听课,并给予学生评价,并且展示评价结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生态课堂教学中,主张课堂教学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师摒弃权威主义和霸权主义,变革教学方式,提倡自主体验、合作探究、交流共生的教学方式。教师了解学生需要,关注学生成长,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

(一)建立开放互动的课堂形式

教学是一种多边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合作,敢于探究”,因为知识的获得不是单纯的依靠教师的传授,而是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再生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小组讨论的课堂形式,在小组讨论中明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分工,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起引导、组织、评价的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轻松、和谐的讨论环境,并鼓励平时不善于主动发言的同学,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讨论中互帮互助、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二)推行以生为本的分层教学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能力等大不相同,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各尽所长,使其才能得到最大发展,就要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个性,着眼于学生实际情况,实施目标分层、教学评价分层和教学过程分层。目标分层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设计基础任务,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出基础任务外,还要设计一些具有弹性的任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课堂评价也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实施,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实施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多给学生正面的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掌握松弛有度的教学节奏,让学生既不感到学习困难,又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四、营造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因素。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影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导致课堂生态系统失衡,是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构建和谐共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而传统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它以开发学生智力为目标的课堂,智力发展在先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他既是课堂的中心又是权威的中心,所以课堂中师生也是不平等的权威型关系。生态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超越了传统课堂的“中心”,教师由“权威”中心转向“自由”中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理解和尊重的权利,都有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自由,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专制者,而是平等关系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在生态课堂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以平等对话为根本,对话是课堂交往的方式之一,也是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手段。师生可以在对话中交流彼此的情感,分享彼此的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认知能力的提升,还能丰富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友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创设情境,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给予他们不同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学者指出:“思想交流的结果,不仅是两个人已有的知识和思想,而且可以引发出新的知识和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在和谐的互动中,师生共同体验学习情境,潜在的学习激情才能被激发,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境界,而且师生生命质量也能在对话中得到提高。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既尊重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态生成性,同时也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个性思维得到全面发展,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课程改革的方向。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学活动目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