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2015-10-25赵开政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保土果林耕作

赵开政

(遵义县水务局,贵州 遵义563000)

0 引 言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主流思想。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通过水土保持等工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某小流域水土保持现状

本文主要以某小流区域的水土保持工程为例,分析其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该小流域总面积37.72 km2,水土流失面积15.81 km2。该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具体表现为面蚀和沟蚀,水土流失面积达1 581.16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1.9%,年流失土壤总量4.74 万t,整个流域区属轻度流失,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 256 t/km2·a,其中轻度流失930.06 hm2,占流失的42.4%;中度流失601.06 hm2,占流失面积的27.4%;强度流失50.04 hm2,占流失的2.3%。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该小流域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水土保持治理,水土保持设施比较缺发。

2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2.1 坡耕地治理工程

根据小流域粮食需求预测和土地利用现状,坡耕地治理从增加经济收入和防治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主要考虑经果林建设和实施保土耕作措施。

2.1.1 经果林

2.1.1.1 林型选择

坡耕地中经果林按不同的区域配置为纯林,便于管理。采用密植高产类型,适当提高植株密度,有利于提高初产期果品量,增加经济收入,同时能减少水土流失。另外,住户周围及庭院中可以多个品种混种,兼顾绿化美化,合理布设,同时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2.1.1.2 品种选择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示范区内作为城郊乡村旅游观光的发展要求,经果林种植品种选择考虑品种的多样,以便在不同的季节提供不同的果品性。①要选择名、优、特、新品种;②要选择适销对路、市场畅销的品种;③要早、中、晚熟品种搭配,错开成熟期。其中:大枣35 hm2、梨子40 hm2、柿子35 hm2、桃子20.5 hm2、李子28.4 hm2。

2.1.1.3 种植密度

设计为1 125 株/hm2,株行距为3 m×3 m。

2.1.1.4 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每坑平面呈方形,尺寸为0.6 m×0.6 m×0.6 m(长×宽×高)。各坑在坡面基本上沿等高布设,上下两行坑呈“品”字形错开排列,坑的两端开挖各约0.2 ~0.3 m倒八字形的截水沟。

2.1.1.5 造林时间

当年12月—次年2月。

2.1.1.6 苗木规格

1 ~2 a生嫁接优质健壮苗。

2.1.1.7 种植技术要求

栽植前先将回填表土20 cm后,施入10 kg农家肥,再回填混好2 kg果树专用肥料的表土40 cm,然后将栽植的树苗扶正,放入坑内,使根系均匀分布在坑底的土丘上,同时进行前后、左右对直、校正位置,再将原取出的已拌好肥料的表土分层填入坑中,每填一层都要踩实,并随时将树苗稍稍向上提动,使根系与土壤密实。但必须使根颈(即稼接口)露出地面,将树苗周围筑起1 m直径内低外高的树盘。栽后立即浇水,要灌足浇透,灌后封土保墒。经果林典型设计图见图1。种植密度及需苗量见表1。种植技术措施见表2。

图1 经果林典型设计图

表1 种植密度及需苗量

表2 种植技术措施

2.1.2 保土耕作措施

保土耕作主要以地块承包到户为基础,规划出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的保土耕作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等条件,采取不同的保水保土耕作法。共实施保土耕作面积329.99 hm2。

1)改变微地形的方法,主要采用等高耕作、沟垅种植、穴状种植、抗旱丰产沟、休闲地水平犁沟等方式[1]。

2)增加地面植被覆盖,采用草田轮作、间作、套种、带状间作、合理密植等方式。

3)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采取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留茬播种等方式。

2.2 封禁治理

对全流域内有流失的灌木林地、疏幼林地及补植水保林的荒山荒坡进行封禁治理,充分利用雨热资源,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封禁方法如下所示:

1)全封。即全面封林、分长期封禁和定期封禁两种,指不准在封禁区樵采、放牧,从事多种经营等一切不利于植被恢复的人为活动。

2)轮封。根据流域内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划定放牧区和樵采区,对其他地区实行封禁,封禁期3 ~5 a,待植被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轮换封禁原开放地区。

3)半封。在保证林木不受破坏前提下,实行季节性封育,即在林木生长季节封山,在林木休眠期开山。

2.3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2.3.1 山塘治理

为解决经果林灌溉的水源问题和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对环境条件的需要,对典型示范区内塘堰进行工程整治。

2.3.1.1 存在问题

外坡垮塌严重,存在安全隐患;无溢洪设施;坝体渗漏。

2.3.1.2 整治方法

1)迎水面:迎水面采用C20 混凝土渗层,厚度30 cm。先开挖基础,基础到位后,再将原有的面石打毛清理干净,清理基础,用三合土回填30 cm,对基础进行防渗处理,后再浇筑混凝土至土工膜铺设高度,整理迎水面至土工膜铺设处,铺设土工膜,浆砌石压膜,清理在原混凝土面,在原混凝土面上刷水泥浆,浇筑混凝土到设计高度,回填夯实土,铺设混凝土块。

2)坝顶:用M7.5 浆砌块石嵌边,宽0.4 m,高0.4 m。中间回填土方夯实整平;在左坝肩开挖溢洪道,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砌筑12 cm厚的浆砌石防浪墙;在溢洪道处,使用C20 的钢筋混凝土桥,便于小型车辆的通行。

3)坝背坡:用M7.5 浆砌块石左右两边嵌边,宽0.4 m,高0.5 m;879.10 m高程以上至坝顶清除松散土体,用土料回填夯实至设计坝坡后,铺设返滤体,布置网格和大字0,种植草皮护坡。

4)溢洪道:侧墙采用M7.5 浆砌石厚度为70 cm,迎水面用M10 砂浆勾缝,底部块石垫层15 cm,碎石垫层5 cm,用C20 混凝土现浇厚度为15 cm。

5)放水涵:对原有的放水涵进行封闭防渗处理,将原有的放水涵改用Φ200 mm放水PE 管,在坝的外面按装闸阀,闸阀使用1.5 m ×1.5 m ×1.8 mr 的钢筋笼进行保护,这样便于管理。

2.3.2 耕作路道建设

为方便经果林的种植管理和观光型果园的设施需要,考虑在经果林内布设一定数量的耕作路道。在布局上要合理,有利生产,方便耕作和运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尽可能避开大挖大填,减少交叉建筑物,降低工程造价,节约用地,占地少,便于与外界联系。结合营造经果林的分布的实际情况,为集中成片示范的经果林区配置的耕作便道设计为三级道。路面宽1.0 m,沿地形因地制宜面布设,尽量减少挖填方量,路面施工先清除表层土,铺狗头石5 cm厚,然后浇筑5 cm厚C15 混凝土。坡度>15°的修建成梯步,梯步宽30 cm,高16 cm。详见图2。

图2 耕作便道设计图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该小流域治理完成后,在保水、保土效益的基础上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1.1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本工程项目计算出的EIRR =19.0%,大于12%的社会折现率,这说明了该项目对该小流域的国民经济贡献的相对指标较优越,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1.2 经济净现值(ENPV)

本工程项目计算出的ENPV =372.44 万元,远大于零,这表明该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值较为可观,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3.1.3 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应试阅读通过这种以图导思、以读导写的方式进行训练,就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个点来说,精准阅读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并一点一点融入学生限时阅读的成就感体系。

本工程项目计算出的EBCR =2.3,大于1.0,这反映出该项目投入较小,产出相对较大,在经济上是可取的。

综合上述各项经济评价指标,充分说明了该小流域水保工程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和切实可行的,其对小流域内的贡献相对较优越。

3.2 生态效益

该小流域水保工程不仅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将会产生良好的蓄水效益、保土效益,极大地改善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

1)水土流失基本上得到控制,水土流失危害减轻。经过本项目工程二年的综合治理,可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16 hm2,治理程度达到100%。通过本工程各项治理措施的合理布设,形成了立体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增加了土壤入渗,减少了土壤侵蚀,保护耕地不遭受破坏[3]。

2)减轻小流域及下游地区的自然灾害,有效减轻洪涝、干旱、虫害等自然灾害。

3)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土壤地力明显好转并提高。通过实施塘堰、沟道整治等治理措施,加之灌(排)沟渠、蓄水池等坡面水系工程的合理布局,作业道的铺设,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通过对坡耕地和荒山荒坡的重点治理,改变了地面形态,改善了土壤结构,有效地保持了水土,使耕地农田土壤地力得到提高,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4)促进了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实施1 092.26 hm2的封禁治理,增加了林草植被面积,调节了该流域内的小气候,净化了大气环境,减轻了水土流失灾害,也将其它非水土流失原因造成的干旱、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减轻也将起到重要作用,为流域内的人民群众及动植物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奠定了重要基础。

该小流域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发挥效益后,各项措施减少泥沙流失2.98 万t,年增加蓄水35.12 万m3,详见表3。

表3 该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效益指标与计算表

3.3 社会效益

3.3.1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耕作道路、沼气池、排污沟、村居环境治理等等综合措施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示范区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其它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作出示范。

3.3.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土地的合理配置,经济林果等生态农业大户的扶持开发,将促进环保林业经济和畜牧经济的有序发展,与常规农业互补,实现可持续发展。

3.3.3 社会生产率提高

耕作条件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劳动力需求将大大减少,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劳动力的价值将得到提高,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撑。

3.3.4 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在小流域内开展水土流失整治,通过宣传、发动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治理,广大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增强,水土保持违法行为将逐渐减少,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打下基础。

4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一小流域的实际水土保持工作做了具体研究,并分析了其获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可以得出以结论:①水土保持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②水土保持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③水土保持实现了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秦亚丽,孟东勇. 关于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33):32-33.

[2]金丽. 水利可持续发展中水土保持发挥的作用[J]. 科技致富向导,2012(03):26-27.

[3]刘延峰. 小议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的作用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4(06):19-20.

猜你喜欢

保土果林耕作
“排水保土”探索与实践
从“保土”到革命:共产党、农民与乡村动员
——以中共与豫东南枪会关系为中心(1925—1930)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水保土效益研究
闵行区经济果林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探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预防控制地下水污染的综合研究初探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耕作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